楊潁
本月初以來,北京市政府東遷通州的傳聞持續發酵。而官方對這個傳言,只是強調“以正式通知為準”的態度,傳聞的真偽蒙上了一層耐人尋味的色彩。
無論真相如何,當地樓市的熱度和輿論傳播熱度一樣,均已由此拉開了節節飆升的序幕。一時間,“通州部分項目封盤了”“有樓盤單價擬漲8000元”等消息頻繁見諸各類媒體,通州樓市已然顯得有些“高燒”。
實際上,有關通州樓市價格飆升的消息和北京市政府東遷傳言一樣,從6月初出現后直至月底,時有流傳,具備一定的持續性特征。
在監測時間段內(6月15日~6月23日),相關消息的總報道量約為568篇,微博轉載評論量為1800余篇。在監測期末尾,以某報文章《通州樓市因“政府搬遷”躁動 樓盤封盤坐等漲價》為導火索,出現了日報道量超過300條的顯著爬升。
通州樓市封盤的消息也始終處于“傳言”的狀態。有不少報道指出,通州項目“封盤”更多是銷售人員的一種銷售策略,公司層面并未明確這些項目將封盤停售。但即使“封盤”不是真的,通州房價在近段日子里大幅飆升卻是現實。
對于這種爆炸性的房價上漲,輿論普遍抱擔憂態度。
有評論指出,樓市,尤其是北京這樣的城市和其周邊地區的樓市,一旦出現大規模反彈,會給房地產市場穩定,尤其是房價穩定,帶來比較大的挑戰。
更多的報道則認為,從實際的成交數據看,通州樓市并沒有大幅度地波動,“漲價”“封盤”看起來更像是房地產商掛在嘴邊的炒作,這導致了一些看房者“恐慌”式的置業心態,“如果現在不來看,政府將來真遷來,房價上漲、房貸壓力就更大了。”不過,開發商這樣的做法很可能一定程度上透支了通州的樓市預期,將會面臨不小的未知風險,畢竟機關單位東遷是不是事實還是未知數。
另有分析指出,北京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職住失衡”,大量的辦公地點集中在城區,導致通州、昌平、大興、房山等新城區成為睡城。市政府向新城區分散自身的職能,并加大對新城的建設,就是為了保持“職住平衡”。
但通州的交通、配套等基礎設施,無法承載北京市政府全部職能的轉移。未來北京很可能不止一個副中心,而是多個副中心,共同疏導并承擔政府的不同職能。一旦如此,提前被透支利好的通州,有可能再度經歷一次不堪回首的樓市“過山車”。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通州樓市曾出現過極度泡沫,房價被嚴重透支,導致此后幾年一蹶不振的局面。希望政府不要坐視開發商借風炒作,對頂風調價、制造恐慌的開發商應進行必要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