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摘 要:本文旨在正確分析、評價以往乃至當前的國家的教育財政支出,并與同期國外發達國家教育投入情況相比較,以歷史視角并把握國際視野著眼于財政中的教育支出,最后對完善我國財政教育支出的規模與結構提出對策。
關鍵詞:教育支出;財政性
一、政府財政教育支出的理論分析
財政支出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由財政部門按照預算計劃,將國家集中的財政資金向有關部門和方面進行支付的活動。財政支出結構直接調節著國民收入分配中的各項比例,影響國民經濟中的投資結構,進而制約著經濟發展。其中,財政教育支出在各國的財政支出中占有重要地位,體現著各國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國民素質的戰略目標。
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是由古至今一直一脈相承的。早在夏代起便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而到了奴隸社會鼎盛時期的西周,學校組織已經較為完善,分為國學與鄉學。教育綿延至今,發展過程歷經戰火,但從未屈服。“知識改變命運”從來就不是標語,它不僅是從國家到人民由上至下的循循善誘,也是底層人民始終堅持著的信念,這樣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的相一致除了在知識的來源教育外很難得以體現。事業單位辦學和社會各方聯合辦學的社會狀態。正是由于教育體制的完善極大的豐富了教育經費來源,使得教育經費更具層次化。
二、財政教育支出的對策分析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財政教育支出水平
加強政府在教育財政投入上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穩定教育經費來源。首先要繼續深化對教育事業的性質和戰略地位的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屬于公共事業,應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政府財政投入應優先保證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其次,對教育投入進行法律調控,從法律層次上保證、規范教育投入,即義務教育財政責任的法治化。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要提高財政教育支出水平,首先,轉變政府職能,科學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在有限的財力中確保教育支出的優先增長;其次,預算安排時,要確保《教育法》中規定的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的落實,在此基礎上,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將財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確保教育支出的穩定增長。
(二)提高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NP的比重
財政收入在GNP中的比重偏低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國的財政收入并不等于政府收入。我國的政府收入,除了列入預算的財政收入之外,還包括預算外收入。大量的政府收入游離于預算之外,由各地區、各部門自收自支,這種不規范的政府收支管理狀況,帶來了一系列的后果。表現在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問題上,有如下幾個方面:(1)政府收入雖然總體上說并不少,但財力分散在各地區、各部門,財政部門能夠調度的僅限于預算內收入這一塊兒。財政部門在教育經費支出的安排上捉襟見肘。(2)不納入預算管理的各類政府收入由于自收自支,不受財政部門的監督,其管理自然處于混亂狀態。不僅本應花在教育事業上的資金被挪用、擠占和克扣的現象時有發生,而且,通過種種途徑,相當一部分預算內收入被轉作預算外資金,從而進一步加劇了財政部門在教育經費支出安排上的困難。(3)即便通過一些非規范的途徑,如集資、攤派、收費、統籌等取得的制度外政府收入,已經用之于教育,由于未列入預算,亦不在財政性教育經費的統計口徑之內。這部分的政府教育支出,也就不能在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NP的比例數字中得到反映。
(三)優化三級教育結構。
現階段的我國,國民的受教育普及率還不是很高。根據上文的數據表明,我國最迫切的是加大對初等、中等教育的投入,這不僅基于我國的現狀,也是因為初等、中等教育的社會報酬率遠遠高于高等教育,將有限的教育經費投入到收益率低的部分,勢必造成資源配置的浪費,加劇社會不公。因此政府應明確義務教育在教育中的優先地位。同時,對于高等教育的投入應體現在引進市場機制,實現全社會參與戰略,采取自費與政府補助相結合的辦法辦學。
(四)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地區間教育的均衡發展
我國目前各級政府間的教育支出責任體制為:基礎教育投資以地方政府為主,中央和省級通過轉移專項基金形式進行補助;高等教育實行中央和省兩級管理,以省為主的體制。但是,各級政府的責任沒有法定財力加以保障,對教育的支出主要依靠本地財源,“中央請客、地方出錢”的現象相當普遍。因此,應按分級財政體制的要求,以法律形式明確各級政府間的教育支出責任,尤其,中央政府具有教育財政負擔的最終責任,通過平衡各地區之間教育條件(特別是基礎教育條件),來保證所有社會成員享有均等教育機會的責任與義務。鑒于目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財力存在明顯差距的現實,為縮小地區間基礎教育支出水平和發展水平的差異,應完善政府間的轉移支付制度。
參考文獻:
[1]岳昌君,丁小浩.教育投資比例的國際比較.教育研究,2003(5).
[2]李學謙,馬莉. 國外教育投資的財政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 經濟研究導刊,2013(8).
[3]何斌.日本教育投資對我國的啟示. 江蘇高教,2005(3).
[4]張筱峰,劉劍.加強和優化我國教育投資的財政支持政策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3.(4).
[5]金雙華.財政教育支出政策與收入分配[J].財貿經濟,2003(1).
[6]孫文基.中國財政教育支出的經濟學思考[J].財政研究,2003.(8).
[7]茍燕楠.我國財政中教育支出的理論.實證分析和對策研究[J].財經研究,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