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外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發展過程中積累先進的經驗。本文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的農產品物流模式進行了分析比較,例如西歐模式、東亞模式等。深入總結了農產品物流發達國家的特點和經驗。并將這些國家的現狀與我國農產品物流做對比分析,以此得到一些有益啟示。
關鍵詞:國外農產品;物流貿易;現狀及啟示
我國農業基礎薄弱,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很多,例如歷史原因、體制原因和現實困難等。其中農產品物流不暢是影響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物流還處于一個初級發展階段,物流技術落后,物流水平不高等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已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農業發達國家不但物流整體水平較高,單就農產品物流方面也存在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
一、國外農產品物流的幾個代表模式
1.西歐模式。西歐是農業發達地區,二戰后該地區各國致力于以農業為基礎的國民經濟恢復。在農業發展中以德國、荷蘭、法國等國家為代表探索了一條適合本國農業發展的農產品物流道路,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歐模式與以日本為代表的東亞模式相比,在批發市場的功能和建設上存在一些不同之處。西歐的批發市場流通比例較小,這些國家的批發市場大都不實行市場化運作,而主要是公益性質的。例如德國在農產品物流中將全國25所農產品批發市場明確界定為公益性質的批發市場。而且西歐國家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中農戶與消費者直接交易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例如法國的漢吉斯國際批發市場就是坐落于巴黎郊外的一所專門農產品批發市場,該市場在運作中致力于生產、加工、銷售的一體化運作,并將一些涉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的農業企業建立在產地周圍,在這些企業的參與下農產品的直銷勢頭十分旺盛。總結起來西歐農產品物流在產銷一體化上具有更加成熟的經驗,而且在農產品物流中建立了規范的行業和環節標準。而且政府有意識的將涉及農產品物流的相關企業布局在產地周圍,并堅持批發市場的公益性質。
2.東亞模式。東亞模式的典型代表國家是日本和韓國,其中日本的農產品物流模式最為典型。其主要特點就是農產品批發市場在物流中的作用十分明顯。在農產品批發市場上實行拍賣交易。批發市場的市場化運作與西歐國家的公益性質存在明顯不同。在日本農產品物流中,政府投資建成的中央和地方批發市場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日本大部分的水果和蔬菜的流通都是在批發市場中形成的。批發市場的經營和組織者之一的農協在其中發揮了更為積極的作用。農協為批發市場提供的農產品數量大約占總數的59%左右。其他批發商所提供的農產品數量17.8%。拍賣交易是東亞農產品批發模式的主要代表。這種模式的農產品流通在規范化、效率性上的特征更為明顯,與當地農業經營模式緊密結合。
二、國外農產品物流發展模式與我國的比較
1.物流主體方面。國外一些農產品物流發達國家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農產品的物流組織化程度較高。組織運營農產品物流的主體包括企業化經營的農場、批發市場與農民合作組織,他們都是專業化的組織,在運營中都有專業的技術和理念,很少有農戶個人直接參加農產品流通的。同時他們在農產品物流中農工商一體化特征十分明顯。例如美國的規模化農場經營制度十分完善,但是這些大型農場也沒有單獨進入流通領域,而是通過專業化的組織銷售自己的產品,為此他們自發成立了全國性的農場主聯盟,如“美國農業聯合會”等。
2.物流環節方面。物流環節是連接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的鏈條,其緩解越少,流通速度就越快,成本也更低,效率也更高。美國物流環節就是遵循了這樣一個原則發展起來的。同時由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打破了農產品的地域限制,產地的生產狀況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呈現在互聯網,成為組織物流的寶貴信息。加上美國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物流效率更是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提升。美國農產品自生產出來以后便直接進入配送中心,然后再由配送中心供應給零售商,最終達到消費者,其中這些零售商主要是大型超級市場。我國的農產品物流模式與此不同。我國70%以上的農產品是經由批發市場流通的。農產品物流環節過多。農戶生產處各種農產品之后經由農業合作組織售出,或者農戶自行售出之后,在到達產地批發商,有產地批發商在流通到銷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與銷售終端之間還存在二級批發上、大型商販等中間組織。總之物流環節過多影響了物流速度,同時也造成了較高的損失率。
三、國外農產品物流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1.政府應當加強對農產品物流的政策支持。物流行業越來越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同時農產品物流也越來越成為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我國政府已出臺了多項鼓勵物流發展的政策措施,為物流業的健康發展打造了一個強有力的政策環境。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正處在初級階段,需要更大程度的政策支持和政府的扶植。國外發達國家及時在現在仍然是對物流行業尤其是農產品的物流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為此我國在借鑒他們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加大了對農產品物流園區建設的扶植力度,為農業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區、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影響農產品物流的各項工作加大了支持力度。因此,各地方也應當更加重視農產品物流相關配套設施與配套政策的建立。加緊培養專業的人才隊伍,研發推動物流發展的先進技術等措施推動我國農產品物流的整體發展水平。
2.加強物流主體的建設和組織運營。物流主體是影響農產品物流的一個關鍵因素。美國和日本的農產品物流之所以高效有序,就是因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物流主體,美國的全國農場主聯盟,日本的農協等都是可值得借鑒的先進經驗。因此,我國農產品物流中應當特別重視物流主體的建設。政府應當建立有利于這些主體成長的規范機制,同時還應當建立激勵這些主體積極參與競爭的政策。使其能夠自覺通過自身的完善和建設為農戶和農產品物流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服務體系。提高物流主體的組織化程度有賴于農戶組織化程度的提高。為此我們應當加快土地的合理化流轉,鼓勵農業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業經濟發展的規模效益。
參考文獻:
涂洪波.中美日法農產品流通現代化關鍵指標之比較[J].中國流通經濟,2013(01)25-27.
作者簡介:洪淑琴,撫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