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武威市地處西部貧困地區,其中兩個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為了解和掌握貧困落后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貸款的管理和風險現狀,我就甘肅省武威市銀擔合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分析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融資性擔保機構業務合作情況及存在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二、銀擔合作基本情況
1.融資性擔保貸款的基本情況
截止2014年末,甘肅省武威市與融資性擔保機構開展業務合作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有7家,各類融資性擔保貸款余額為207853萬元,其中:2014年辦理中小企業擔保額45120萬元,辦理“三農”擔保額100500萬元。
2.擔保機構的基本情況
截止2014年末,與甘肅省武威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合作的較大融資性擔保機構共有8家,注冊資金64500萬元,都以公司制法人形式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并取得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其中由政府財政出資控股的有7家,民營資金主導的有1家,注冊資金10000萬元。此外還有各縣區的小額貸款信用擔保中心等5家融資性擔保機構,為政策性、非公司制法人機構,完全依靠政府和國家政策扶持,財政出資貼息,數額較小,未能取得《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注冊資金261萬元。目前具有一定規模和前景,可操作和運行的主要是7家國有獨資或控股的擔保公司和1家民營資金控股的擔保公司,涉及中小企業中長期項目和流動資金貸款擔保、票據承兌擔保、貿易融資擔保、預約擔保責任以及與擔保業務有關的咨詢、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的擔保的業務;而5家小額貸款信用擔保中心則主要承擔轄內“婦創”貸款及“下崗再就業”貸款的擔保。
三、銀擔業務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府指派融資性擔保機構進行擔保,銀行對融資性擔保機構的資質審查難盡其責。與甘肅省武威市銀行業機構開展業務合作的13家融資性擔保機構中有5家沒有法人資格,法律主體地位缺失。武威市地處西部貧困地區,其中兩個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從轄內融資性擔保貸款情況看,絕大數是“婦創”貸款及“下崗再就業”貸款,貸款戶數較多、單戶貸款金額較少,多為3萬—8萬元,擔保機構不收取擔保費,這類擔保公司是政府為貫徹執行惠農政策而設立的擔保公司。這些擔保機構是政府主導的對“婦創”貸款及“下崗再就業”貸款進行擔保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各金融機構在開辦“婦創”貸款及“下崗再就業”貸款初期就由政府指派作為和金融機構開展銀擔合作的擔保機構進行業務合作,在簽訂合作協議時一般由財政局、婦聯、勞動就業局共同簽證,銀行在資質審查時處于被動位置,難以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查,由于是政府指派,也只能與其開展業務合作。
2.融資性擔保機構運營資金規模小,發展不平衡,再融資難度大,無法及時足額注入擔保金。首先,全市現有擔保公司注冊資金達到10000萬元的有4家,注冊資本在2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有4家,擔保能力弱。根據銀行與擔保機構的合作條件,將擔保公司注冊資本金提到到10000元以上,這樣造成了我市大多數擔保公司沒法開展擔保業務,其中有2家擔保公司在2014年未開展擔保業務。第二,擔保公司中的員工和管理人員大多數為農經站、工信委、工業園區工作的人員兼職,缺乏專業的金融人才支持,導致人員素質與業務發展的需要嚴重不匹配,大大制約了擔保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吸引人才,加強人才隊伍培養,進一步建設并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為經濟建設發揮更大、更有效地作用。第三,擔保機構受政策的制約,再融資難度大,難以有效擴充資金實力。第四,擔保機構所有制結構單一,擔保金難以及時、足額到位。調查發現,各擔保機構注入的擔保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如古浪縣金橋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的擔保金就低于協議約定;天祝縣聯社保證金缺口3450萬元。
3.融資性擔保貸款政府貼息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影響了貸款風險分類的準確性和財務收支的真實性。調查發現,民勤縣聯社2012年至2013年一季度對融資性擔保貸款應收利息(政策規定由政府貼息)在其他應收款科目掛帳5122.71萬元;古浪縣農村信用聯社在表內應收利息掛賬4205.07萬元。按照銀監會《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信貸資產風險分類指引》之規定:“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內的貸款或表外業務墊款30天以內”應至少劃分到“關注類”。這些應該劃分到“關注類”或“更低類”的貸款因帳務核算“技巧”因素,仍然劃分到“正常類”,一方面,影響了貸款風險分類的準確性,另一方面,也影響了財務收入的真實性。
政府貼息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地方財政資金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銀擔雙方對“擔保協議”的執行問題。個別金融機構認為擔保機構是政府主導并指派的,如果從擔保金中扣收政府貼息資金一是會得罪政府部門,對以后的工作產生不利因素,二是扣收后將造成擔保金的不足,形成保證金缺口,放大擔保倍數。如天祝縣聯社將政府貼息依照銀擔雙方合作協議從擔保金中扣收后,擔保機構又無法及時補足擔保金,造成該聯社擔保倍數放大到47倍之多。
四、政策建議
1.健全管理機制,嚴格資質審查。擔保機構要積極主動的給當地政府匯報、溝通、協調,在政府部門的協助下,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擔保行業,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的資本補充機制,以提高擔保公司的資金實力和經營靈活性。既要加強擔保機構在我是金融行業中發揮有效的作用,支持實體經濟,又要做好風險管控、審慎開展業務,就必須要嚴格審查合作擔保公司的資質,適時開展銀擔合作后評價,對風險控制措施不力,代償率過高,資本金補償不及時以及一些經營資質不達標的擔保公司,應盡快予以退出。
2.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快速發展。地方政府部門要加大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扶持力度。一是要創造優惠條件吸引更多的國有和民間資本進入融資擔保行業,并鼓勵現有的融資擔保公司增資擴股,壯大擔保公司的隊伍和實力。二是要幫助協調工商、房產、土地等行政部門的關系,簡化辦理反擔保手續,降低抵押登記、資產評估等費用,提高審貸效率,為中小企業辦理擔保貸款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實現銀行、擔保公司、中小企業的共同發展。三是設立擔保風險準備專項資金,建立風險補償機制,以增強擔保機構抗信貸風險的能力,降低擔保機構的風險承擔比例,最大限度的減輕擔保機構的后顧之憂。
3.建設政府、銀行、擔保機構信息共享平臺,強化合作管理,協力解決擔保貸款中存在的問題。商業銀行應明確業務管理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規范合作管理,積極與政府、擔保公司加強信息共享,強化合作,各顯其能,解決好政府貼息貸款遲到造成擔保不足等問題,并且合作各雙方堅持獨立調查、雙重把關和相互推薦的原則,既要嚴格要求辦業務,把控好風險,又要用好政府惠農政策,為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同時,銀行應定期對擔保公司的擔保實力進行評級,及時了解擔保公司業務開展情況,要求擔保公司按月報送財務報表和對外擔保情況,防止由于信息不對稱引發的風險;規范合作擔保公司的違規經營或不履行擔保義務的行為,來避免交易風險的擴散,防范潛在風險。同時積極與當地政府、財政部門溝通,協調落實融資性擔保貸款政府貼息資金及時足額到位,降低可能出現的違約風險。
4.提高風險意識,加強對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監管。一是,商業銀行在與擔保公司開展業務合作時,建立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對擔保公司的保證主體資格和代償能力的合法性、充分性進行嚴格審查把關,并進行內部統一授信,防止擔保公司利用有限的資金實力對銀行作過度放大的擔保;二是,政府有關部門強化風險意識,強化對國家政策及金融法規的學習,樹立嚴格按制度規定辦事的思維,積極溝通配合做好國家政策的執行。三是,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加強監管部門對擔保公司日常性的監控工作,防止擔保公司抽逃資金、與企業勾結串通進行聯合騙貸或違規從事非擔保信用業務。同時,監管部門加強監管隊伍專業化的建設,積極吸引高層次人才加入到監管隊伍中,切實做好保護一方金融穩健發展。
作者簡介:李文斌(1994.11- ),男,漢族,甘肅武威人,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