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 秦欣
摘 要:作為一種企業并購的特殊形式,杠桿收購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并在20世紀80年代到達高峰期。其特征在于收購大部分資金從市場融資,收購以更高的價格為目的出售公司或者公司的股票。LBO是一種“以小博大”的企業兼并重組,他能以少量自有資金實現巨大收益,但是由于大量債務的存在,導致杠桿收購也有著巨大的償債風險。
關鍵詞:杠桿收購;償債風險;防范措施
作為資本運作的一種特殊形式,杠桿收購在本質上是舉債收購,財務杠桿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某些債務的存在,但在產生了財務杠桿效益源泉的同時,由于財務杠桿收益債等的存在是合理的,隨著債務增加杠桿收益也隨之增加。研究表明,兼并和收購導致增加的杠桿作用,特別是在杠桿收購的情況。LBO杠桿收購目的是解決通過債務借貸資金的問題,因為利息支付每單位利潤是固定的,收購后,如果企業利潤增長,每股收益將大大增加,而對于這種安排的原因是,收購方不希望別人在股權分置后產生,有效地保護企業并購業務,并支付利息的現有股東的利益,過度的利潤可能是免稅的,合理的避免了企業所得稅的部分,企業從而增加凈利潤,所以說LBO是一種“以小博大”的企業兼并和收購。
一、杠桿收購償債風險的產生因素
杠桿收購是一種“以小博大”的收購方式,也是一種有利有弊的方式,利用杠桿收購,資金少的企業也可以完成并購,但是隨之增加的就是很高的償債風險,導致企業杠桿收購償債風險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1.目標公司的信息不對稱。在LBO,信息流不暢通和風險不對稱是客觀存在的。如果目標公司缺乏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機制,則收購方往往對其負債,具體情況的財務報表是否是真實的,以及是否存在資產抵押,有無糾紛等訴訟案件無從了解,因此無法準確地確定其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
2.并購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在企業并購過程中不確定性因素有很多,比如經濟周期性的波動、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通貨膨脹、并購方的內部外部環境、資金狀況的變化、反收購目標公司技術合并后等時效性。所有這些變化將影響合并過程的結果與各種預期偏離的發生。
3.財務風險。巨額資金的支持通常是保證一項杠桿收購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由于杠桿收購所需要的資金巨大,收購公司資金有限,而單一債務融資的也是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所以有一定的金融風險:其一,除了高息債券的資金收購風險以外還包括銀行貸款。其二,高息風險債券帶來的風險。其三,杠桿收購的資本結構中負債占了90%左右的比例,收購方的償債壓力很大。
二、預防杠桿收購償債風險的措施
盡管存在巨額的債務風險,但在杠桿收購過程中,但其治理和對公司的資本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中國企業應該對杠桿收購采取積極態度,使得LBO慢慢進入我國的經濟,為我們的公司治理和發揮競爭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1.改善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可能對目標企業估值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站在收購方的角度來看,收購方應盡量避免敵意收購,它應該在合并前對目標公司進行詳細審查,我們可以聘請投資銀行通過對目標公司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預測進行業務發展戰略全面規劃,財務狀況和挖掘目標公司的分析,可以合理地作出預計未來企業盈利目標的可行性,通過全面的分析和預測而作出的目標企業的估價相對接近企業的真實價值,對降低股價風險有一定作用。
2.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只有通過調整資產負債匹配關系才能使流動性風實現市場結構性平衡,才可以可以通過分析資產與負債的期限結構得到解決,并購企業可能是將未來現金流入和流出結合找出發生的現金流和資金缺口,通過自己的資產負債結構的流動性風險不斷調整來發揮防御作用。
3.增加可轉債在杠桿收購中的用途。由于在中國市場人們更偏好于股票,而可轉債能夠使得債券變為股權,所以發行可轉債在籌資方面比較占優勢,這樣做使得并購方本身的股權不被稀釋,能夠很好地維護并購方股東的利益,同時使得到期還債的壓力會小很多,有利于降低償債風險。
三、結論
杠桿收購是一把雙刃劍,作為一種全新的并購方式,其優勢和風險同樣的顯著。雖然它能夠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幫助,但同時伴隨的信息不對稱性、財務風險、內在風險等風險也隨時有可能使并購后的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進行杠桿收購后都可以獲得預期中的巨大收益。因此,在進行收購前企業必須首先綜合衡量自身的實力,系統考察實際相關情況,同時更要重視目標企業的選擇,必須要對目標企業進行科學的、全方位的預測評估,收購時對收購資金進行合理安排,收購后進行有效的整合,同時要樹立風險意識,防止償債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白玉鳳、景玉貴.企業杠桿收購及其收益分析[J],財會通訊:理財版,2008,(11):12.
[2]程淑珍.我國企業杠桿收購財務風險形式與控制[J],企業家信息,2008,(8):13-15.
[3]Robert Lawrence Kuhn,Mergers,Acquisitions and Leveraged Buyout,Homewood, Dow Jones-Irwin.Inc,1990,89-103.
作者簡介:李晉(1993- ),女,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審計碩士,單位: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審計專業,研究方向:審計理論與實務;秦欣(1991.9- ),女,山西省臨汾市人,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研究方向:社會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