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坤
摘 要:該文介紹了潁上縣農村土地流轉具體情況,并對土地流轉勢在必行、流轉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科學引導土地流轉進行了分析,旨在促進潁上縣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關鍵詞:潁上縣;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發展;科學引導
中圖分類號 F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2-11-02
近年來,潁上縣針對農業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對如何科學的進行農村土地流轉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截至目前土地流轉面積已經超過2.8萬hm2,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7.3%,全縣已建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20家,參合農戶達4.5萬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市級53家,農產品年加工能力126萬t,年加工產值達59.8億元。
1 農村土地流轉勢在必行
1.1 農村勞動力緊缺的需要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選擇外出打工的農村青壯年越來越多,留在農村繼續種地的老年人和婦女居多,他們多數文化水平不高,對新知識、新技術的認知不足,一定程度上妨礙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進程。要使土地的開發利用得到重新的重視,就必須進行農村土地流轉,將土地流轉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手中,土地由分散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轉變。
1.2 惠農政策的需求 現在有地的農民可享受政府補貼,買種子、化肥、農業機械等農業相關用具均有一定的補貼。2004年以前,農民種地每667m2須繳納近百元稅費,小麥價格僅為0.8元/kg左右,使農民種地收入不樂觀,種田積極性極大下降。2004年以后,我國農村進行了稅費改革,免除了農業稅,農民種地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自2012年以來,潁上縣政府對小麥的“一噴三防”實行免費供應,極大的推動了土地流轉步伐,使全縣小麥生產上了一個新臺階,同時促進了一些家庭的土地流轉。
1.3 現代農業科技推廣的需要 推廣現代農業科技就必須進行土地流轉,只有使土地大面積的流轉起來,發展具有現代化特色的農業,才能將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轉化成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科學的進行土地流轉才能更好地實行種植專業化、管理一體化,進而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2 農村土地流轉基本情況
2.1 對土地流轉相關政策認識不足 目前,農村對土地流轉相關的一些政策宣傳力度小,導致農民對土地流轉的政策認識不夠,片面的認為土地流轉就是把土地租出去。一些農民擔心土地流轉后收不回來,使自己失去收入的基本來源。土地流轉是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轉包、互換、出租、轉讓、入股等流轉方式。如果農民對土地流轉有足夠的認識,就會明白其實流轉出去的僅是土地的使用權,而農戶仍然保留著土地承包權。
2.2 發展現代化農業的意識不強 隨著農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很多人認為自己種的糧食夠自己吃就行了,不愿為種植投入更多的精力,對發展現代農業失去了積極性。土地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只有農業良好發展才能實現強國富民的目標。但是由于農村當前的勞動力素質較低,地塊零散、不便于機械化耕種,很多農戶都沒有真正認識到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
2.3 國家惠農政策理解不夠深入 近年來,中央政府逐漸提高對農民的土地補貼,不斷完善農民種地的獎勵措施,但是沒有先進的技術和生產裝備,包括一些種植大戶仍采用傳統的種植模式,降低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個別農民認為種植大戶僅僅是為了享受補貼,所以不愿把土地流轉出去,但對種植大戶來說,政府補貼也有限,這對擴大土地流轉、調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也有一定影響。
2.4 投入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不足 目前,國家已經開始加大對農民種植的各項補貼力度,但是對于促進發展現代農業現有的投入仍然不足。這包括國家財政資金的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的兩方面不夠。小戶農民多數采用松散粗放的種植方式,不但增加了管理成本,還降低了農業投入的使用效率,不利于加快土地流轉。
3 科學引導農村土地流轉
3.1 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 要做到科學引導農村土地流轉,就必須逐步完善土地信息的搜集體系、發布體系和糾紛調停體系。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需要將轉出和轉入的土地信息全面的上傳到互聯網上。土地流轉服務站,必須進行土地流轉供求登記,同時在網上發布土地信息、提供法律咨詢和合同范本,建立完備的土地流轉檔案,充分發揮政府主管部門的服務和引導的作用。同時要對這些體系進行大力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此外,對廣大農戶、合作組織以及龍頭企業典型事例、成功經驗等加以宣傳,積極引導和推動農村土地流轉。
3.2 加強領導,逐步落實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關系到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加強領導。成立由農業、財政、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組成的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謀劃如何更好地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找出解決“三農”問題的辦法和突破口,鼓勵農村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接受農戶依法流轉的土地,并建立當地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對那些流轉土地面積大、期限長、示范帶動效益好的農戶及種植大戶,政府應該從資金、政策和技術等多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科學引導農村土地流轉必須組成一批可以切實履行職責,做好管理、指導和引導領導隊伍。至少要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的1~2人負責各專項工作。
3.3 完善土地流轉激勵機制 科學引導土地流轉,必須完善土地流轉鼓勵機制。政府財政部門應該設立土地流轉的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土地承包的各個方面,包括經營權流轉指導、流轉信息發布等。促進土地流轉,必須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同時激勵扶持出臺鄉鎮政府及村委會新型經營主體的財政、保險、信貸等獎勵扶持措施。對于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力度大、成效顯著的應該進行表彰,促進農村土地規范流轉。
3.4 規范承包合同程序工作 有些農民一直以來對承包合同的手續不了解,很盲目。政府必須大力開展土地流轉的宣傳工作,同時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的相關手續。對那些合同中存在問題的農戶必須進行一定的懲罰。同時要對各項合同的相關程序進行完善,使農村土地流轉規范穩步的進行。政策較好的村鎮還應該積極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試點,切實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4 結語
土地流轉適度規范化種植,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有著十分重要意義。土地流轉工作又錯綜復雜,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要加強領導,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創新土地流轉模式,加快土地流轉進程,促進潁上縣農業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培虎.潁上縣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02:343-344.
[2]孔輝.潁上縣農村土地流轉發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3(16):350-352.
[3]廉同艷.潁上縣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1,06:386.
[4]蔡蓓,張明霞.土地流轉引來村集體經濟的活水[J].農村工作通訊,2015,05:61.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