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莉
摘 要:該文介紹了興隆縣蘋果生產現狀,分析了蘋果種植存在的規?;⒃耘喙芾斫M織化、樹齡結果、病蟲害防治以及機械化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并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字:蘋果產業;現狀;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 S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2-58-02
興隆縣是冀北山地蘋果栽培區北緣,立地類型多種多樣,具有復雜多樣的山地小氣候,對提高果品內在品質具有先天優勢。20世紀60、70年代,大杖子、上石洞、六道河的國光蘋果曾經多年出口前蘇聯?,F在半壁山的“富興”牌紅富士蘋果成為河北省名牌產品。在2014年“河北省第二屆蘋果鑒評會”上,青松嶺鎮麻地村的“滿天紅”富士蘋果榮獲銀獎,上石洞的“青碧”小國光蘋果獲得銅獎。鑒評會的專家一致認為,興隆蘋果的內在品質是一流的,他們與金牌產品的差距只是外觀品質和整齊程度問題。今年,我們對半壁山、大杖子、大水泉、青松嶺等幾個重點鄉鎮的蘋果生產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與分析,并提出針對性地解決措施。
1 產業基礎概況
截至2014年底全縣蘋果栽培面積586.4hm2,其中國光175.3hm2,占總面積的30%,富士411.1hm2,占總面積的70%,共涉及15個鄉鎮、81個行政村,按照區域分布:栽培面積超過66.7hm2的鄉鎮有4個,分別是半壁山鎮147.4hm2,青松嶺鎮89.8hm2,大杖子鄉90hm2,六道河鎮75.4hm2,4個重點鄉鎮占全縣栽培總面積的58.54%。按照年齡結構分:4a以下新栽植的幼樹264hm2,占栽培總面積的44.8%。5~8a初結果期樹25.6hm2,占栽培總面積的4.4%。;8~20a生盛果期樹248.3hm2,占栽培總面積的42.5%。21a以上衰老期樹48.5hm2,占栽培總面積的8.3%。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栽培零散 目前全縣蘋果園共213個,分布在81個行政村;超過6.7hm2的果園有29個(367hm2,占總面積的62.8%),分布在10個鄉鎮、24個行政村;3.3~6.7hm2的果園14個(62.8hm2,占總面積的10.7%),分布在9個鄉鎮、12個行政村;0.7~3.3hm2果園92個(134.2hm2,占總面積的23%),小于0.7hm2的果園77個(21hm2,占總面積的3.5%),最小的園子不足667hm2。只有車道峪和麻地可以勉強稱為蘋果專業村,蘋果在絕大多數村是小樹種。
2.2 栽培管理組織化程度低 全縣蘋果分戶經營的有423.5hm2,占總面積的72.2%;統一管理的有44.5hm2,占總面積的7.6%,但70%是近2a新栽幼樹,僅有半壁山鎮靳杖子村還有13.3hm2村集體果園;大戶承包的有118.4hm2,占總面積的20.2%,其中96.3%是近2a新栽幼樹。大部分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具備有效的組織能力,沒有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種植戶占大多數。
2.3 樹齡結構極不合理 近2a新栽植的幼樹263.9hm2,占栽培總面積的44.8%,初果期樹25.6hm2,占栽培總面積的4.4%,盛果期樹248.3hm2,占栽培總面積的42.5%,衰老期樹48.5hm2占栽培總面積的8.3%。有近10a時間蘋果資源沒有增長,實際上各鄉鎮統計的盛果期樹大部分已經樹冠不完整,絕大部分結果樹面臨更新。
2.4 樹勢衰弱,病蟲害發生嚴重 蘋果屬于精細化栽培樹種,果樹分到各戶以后,每家樹都不多,難以成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管理水平千差萬別,多數屬于掠奪性經營,偏施化肥,土壤有機質多數在1%以下,大小年結果,腐爛病、輪紋病猖獗。
2.5 果實外觀品質差 由于管理水平普遍較差,疏花疏果不到位,使用劣質果袋,果實整齊度、果面光潔度差,嚴重影響外觀品質。
2.6 機械化管理程度低、勞動力成本高 經測算,機械化程度高的蘋果園勞動力投入成本僅占到果園投入成本的30%左右,我縣蘋果園分散栽培的形式占絕大部分,水肥一體化、地布、行間自然生草等栽培模式基本還是空白,大型鋤草機、旋耕機、噴藥機等果園機械難以使用。蘋果園勞動力投入成本占到果園投入成本的70%以上。
3 應對措施
3.1 加強規劃引領,適度規模發展 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做好果園前期規劃,合理選擇栽培品種。2015年全縣計劃新發展蘋果195hm2,分布在11個鄉鎮,36個行政村,實現大戶承包或統一經營的有15片127hm2,分布在8各鄉12個行政村,其中7hm2以上果園7個(110hm2),3.4hm2以上果園3個(10hm2),2hm2以上果園2個(4hm2)。今后規劃新發展果園對建設規模有一定要求,1個小區面積一般不低于7hm2,重點產區要以1個果園為中心,各個小區基本能夠前后呼應,形成一個20hm2以上的產業帶,以便于創建品牌和發揮產業規模效益。大水泉鄉土地資源最為豐富,寶地、大水泉、黃土梁等村立足于恒河漂流發展觀光采摘產業,群眾積極性很高,2015年計劃發展的23hm2都是大戶承包形式,有望以寶地為中心形成下一個蘋果產業帶;大杖子鄉有一定產業基礎,近2a新發展蘋果幼樹65hm2,其中大戶承包發展的55hm2,2015年計劃新發展8hm2,也都是大戶承包形式;半壁山鎮產業基礎最為雄厚,但現有結果樹都面臨更新換代,從今年開始大碌洞村發展勢頭強勁,新發展的33hm2果園雖然是分戶經營但能夠做到統一管理,2015年計劃發展53hm2也能夠做到統一規劃,有望成為又一個蘋果專業村;青松嶺鎮、六道河鎮位于我縣窗口地帶,蘋果產業有一定基礎,但發展規模有限,六道河鎮2015年計劃新發展47hm2,除周家莊1個20hm2園計劃大戶承包建設外,其他都是散戶經營。
3.2 以專業戶為抓手,提高標準化管理水平 要以培肥地力為中心,狠抓標準化技術推廣,結果樹重點抓樹體結構改造技術推廣,提高果實外觀品質。新建園重點抓起壟栽培、樹下鋪地布、行間自然生草、水肥一體化設施等先進省力化栽培模式推廣,降低果園勞動力投入成本,提高果園機械化程度。對全縣現有連片面積0.33hm2以上的蘋果專業戶進行登記造冊,統一技術措施、統一質量標準,使用統一品牌。
3.3 進一步加大各類標準化管理示范園的支持力度 各類示范園建設標準高,技術要求嚴,必須持續不斷地抓下去,直到園主把各項技術規范從理論到實踐完全吃透才能放手,重點應在技術培訓、基礎設施、農業機械、融資渠道等方面給予高度的扶持。
3.4 加大技術人員技術培訓力度,給技術人員提供深造的平臺 目前我縣技術人才奇缺,培養一個合格的技術人才,不僅要有十分扎實的理論基礎、扎實敬業富于創新的基本素質,還要有十分豐富的實踐經驗積累,土地分到戶以后,技術人員想找一塊試驗田相當難,產業體系應當有針對性地安排專項資金,對技術人員定期培訓,使之掌握標準化的果樹管理技術。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