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要著眼大局,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努力聚同化異,不斷增進政治互信。對兩岸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和難題,國共兩黨都要勇于面對,匯聚兩岸同胞智慧,積極探索解決之道。雙方可以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關鍵是要“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只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兩岸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來。
——習近平同志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率領的大陸訪問團時
提出的主張(2015年5月4日)
“慮善以動,動惟厥時”一語出自《尚書·說命中》,大意是:考慮妥善而后行動,行動當符合它的時機。
“慮善以動”強調的是思考的重要性。中國人常講“謀定而后動”“三思而后行”,“思”“謀”“慮”永遠要先于“行”,有十足的把握時再采取行動,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困難和障礙,收獲豐富的成果。
“動惟厥時”強調的是時機的重要性。中國古人很重視“機遇”“時運”,將其視為做事成功的關鍵。“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周易·系辭下》),“圣人不能為時,時至亦不可失也”(《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此外,歷代治世或盛世的出現,多是緣于開明君主和政治家所制定的治國策略,從當時的實際形勢出發,符合時宜。
可以說,上至國家施政,下到個人行為,“慮善以動,動惟厥時”都有著實際的指導意義。習近平同志在此處引用這句話,為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關系的和平發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循序漸進的務實精神,以及敢于面對難題的勇氣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