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明
【摘要】在英漢翻譯中,對銜接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和變換可以使譯文和原文實現異曲同工之妙,達到最好的翻譯效果。本文從照應、替代、省略、連接詞語四個方面對英漢翻譯中的語篇銜接手段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銜接 語篇 翻譯
一、引言
銜接這個概念是由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創始人韓禮德(Halliday)在1962年首次提出。銜接是一種語義概念,它存在于語篇內部,是指語篇得以存在的語言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一組句子能否成為語篇要看句子中及不同句子間是否存在能構成謀篇機制的銜接關系。
二、銜接的手段
Halliday和Hasan把銜接定義為“存在于語篇內部的,能使全文成為語篇的各種意義關系……當話語中某一成分的解釋取決于另一個成分的解釋時,便會出現銜接。”主要的銜接紐帶有四種:照應、替代、省略、連接。
1.照應。它指的是語篇中一個成分做另一個成分的參照,它是指語篇中的一個語言成分與另一個可以與之互相解釋的成分之間的關系。它分為人稱照應、指示照應、比較照應和分句照應。例如,原文:…In Hitlers gangster world German envoys abroad were certainly expendable.The German warlord,as he now was—since he had taken over personal command of the armed forces—emphasized to General Keitel the necessity of speed in the operations…
譯文:…在希特勒匪幫的世界中,德國駐外使節肯定是隨時可以棲牲的。希特勒現在已成了德國的軍事頭子,因為他取得了親自指揮三軍的權力,他向凱特爾將軍強調必須速戰速決…在第一句中,Hitler是作為修飾定語出現的,但在第二句中連續出現了兩個人稱代詞he,均指希特勒。作為一段話的描述中心,漢語習慣于先直指,然后指代,因此有必要把第一個he還原為希特勒。
2.替代。它是指語篇中的某一個成分被另一個替代詞取代,被替代的部分可以在語篇中找到。它分為名詞性替代、動詞性替代和從句性替代。例如:(1)James,will you hand me a cup? I want that white one.(2)Does your sister finish her homework? I think she does.(3)Jimmy hasnt gone to school yesterday.His friend told me so.句子(1)中one 是名詞性代替,代替了名詞“a cup”;句子(2)中does 是動詞性代替,代替了動詞“finish”;句子(3)so 是從句性代替,代替了Jimmy has not gone to school yesterday.
3.省略。它是指語篇中的某些成分被省,被省略的部分可以從語篇中找到。它包括名詞性省略、動詞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在漢譯時,需要將英語中省略的動詞加回來,或者通過替代的方式表現出來,使翻譯更加準確、流暢。例如,(1)How do you think of the toys? Manyare quite good.(2)Tom loves blue but Alice red.句子(1)many后省略了(of)the toys;句子(2)中省略了動詞loves。
4.連接。它是一種運用連接成分使語篇中不同成分之間具有某種邏輯關系的手段。它有遞進、轉折、因果和時間等關系。(1)遞進關系,表示并列,包括肯定和否定,包括and,also,moreover等。例如,You really like football games.I also do so.(2)轉折關系,表示與期待相反的表述,包括yet,but等。例如,The weather was not good for climbing,but we had a good time.(3)因果關系,表示起因和影響,或者原因和結果,包括so,as a result等。I got up late this morning,so I took a taxi to work.(4)時間關系,表示順序或連接,包括then,later,at once等。“Time up!” said the invigilator.The students hand in theirtest paper at once.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屬于不同語系,兩者在表達方式上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充分理解原文語篇結構的基礎上,靈活運用銜接手段,既能使譯文最大程度地表達原文的意思,使譯文流暢、地道。
參考文獻:
[1]黃國文.功能語篇分析面面觀[J].國外外語教學,2002(4):25.
[2]Halliday Mak,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3]李婧.語篇銜接連貫與翻譯[J].語言研究,2001.
[4]洪雪嬌.銜接理論在語篇分析中的應用分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