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依
摘 要:回顧我國當代音樂的發展歷程,兒童鋼琴作品的創作一直是我國作曲家關注較多的領域之一,許多作曲家創作了題材不已、風格迥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兒童鋼琴曲。這些兒童鋼琴曲的出現,不但極大的豐富了我國兒童鋼琴作品的厚度,為鋼琴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從一定層面上反映了兒童的成長過程。《學生日記》正是我國作曲家創作的一部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的兒童題材鋼琴作品。本文將從《學生日記》的創作手法上進行詳細的分析,賞析作曲家在創作鋼琴組曲《學生日記》時表現出來的創作思維。
關鍵詞:鋼琴組曲;學生日記;創作思維賞析
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出現了一大批兒童鋼琴作曲家,創造除了許多令人欣然向往的兒童鋼琴曲,這些兒童鋼琴曲的創作,極大程度上滿足了中國鋼琴作品中兒童鋼琴曲作品的匱乏,豐富了中國兒童鋼琴作品的厚度,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學生日記》正是在這一時間段由中國作曲家徐堅強先生創作而成,并且摘得了第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鋼琴作品創作的銅獎桂冠。《兒童日記》鋼琴作品一共由五首標題音樂綜合組成,每一首組曲都擁有者不同的鋼琴技藝和演奏手法,表現了兒童不同時期的成長歷程和心情,擁有著不相同的風格和氣質,但這五首組曲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同樣都借鑒了簡約音樂的寫作手法,雖然借鑒程度不同,但正是基于這一相同點,使得觀眾能夠充分領悟到徐堅強先生在對待鋼琴作曲時的創作思維和創作手法。事實上,《兒童日記》鋼琴組曲的創作,充分體現了作曲家徐堅強先生獨特的個性化創作思維,本文將具體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1 多樣化的調性思維特征
調性的內容包括主音高度和調試類別兩個部分,在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中,調性的思維方式通常隨著作曲家的創作手法而被多樣化的運用。在徐堅強先生的《學生日記》中,對于調性思維,在五首組曲中的應用也是各不相同。
1.1 單一調性的調性擴張
調性擴張,指的是從一個特定的調中心出發,將各種復雜的和聲現象,全部看成與調中心產生某一種相關的聯系的和聲現象。調性擴張將單一調性的和聲技巧不斷進行范圍上的擴大,從自然音體系擴增變化音體系。在《學生日記》第四樂章《明天的夢》中,徐堅強先生將傳統五聲調式音階基礎上作為調性擴張的中心,并以之向和聲擴張。從調式擴展的鋼琴技法上來看,徐堅強先生在這一樂章中運用了混合調式擴張調性,其技法主要表現為運用五聲調式中的“變音”擴張調性;從調式特征方面來看,第四樂章采用了五聲調式音階中的“變音資源”構成以宮調式為基礎的九聲音階;從織體形態上來看,第四樂章采用了“分解式”的和聲織體形態,下方聲部采用五度音程作為整套樂曲的核心音樂素材的組成部分,在節奏形態上的突出特點是上方聲部可以的將前一組的末音延長至后拍,最終顯現出其具有五聲調性的隱伏聲部旋律。
這種單一調性的調性擴張的應用,將樂曲中五度音程的核心程度不斷的表現出來,通過五度音程的構成邢臺來突顯鋼琴作曲演奏過程中影響的特征,使得作品形成了一個有著根基和共鳴的音響層。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構成鋼琴曲的音樂世界,反映兒童的心理變化,在樂章中刻畫出兒童不同時期的不同歷程。
1.2 雙調性與多調性思維的創作思維
除了單一調性的調性擴張以外,徐堅強先生在《學生日記》組曲的創作中,還應用了雙調性以及多調性的調性擴張,以此來豐富鋼琴作品中的表現力。例如在《學生日記》的第二樂章《網上追蹤》以及第四樂章《開心你我他》兩手組曲中,徐堅強先生就采取了雙調性以及多調性的調性創作思維來形成音樂作品的整體風格。在《網上追逐》的創作過程中,徐堅強先生通過采用調性復合的關系擴張調性最終形成不同調性的旋律聲部的綜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張“線條性”的鋼琴織體。這種“線條性”的雙調式的創作手法,充分反映了徐堅強先生在鋼琴作品創作過程中的獨特構思,在《學生日記》的演奏過程中,通過“線條性”的織體形式來描述兩條內容迥異的旋律,這種安排體現了徐堅強先生對于鋼琴音樂要表現的意境的簡單而不渺小、簡潔而不空白的特點。同時,通過這種獨特的創作手法,我們能夠感受到徐堅強先生鋼琴音樂創作過程中創作手法簡潔、大方、單純的創作思維,通過這種創作手法來體現出不同鋼琴樂曲中要表現的情景畫面,復雜的內容和深刻的情感。
2 音程思維的創作特征
音程思維的創作技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序列、集合以及純音程的寫作。這三種技法的適用范圍大多局限于非調性音樂作品的創作中,在徐堅強先生《學生日記》第五樂章《開心你我他》的創作過程總,作品的調性思維上雖然是建立在傳統的五聲音階基礎上,但其縱向音程的結合方式在技法上的使用呈現了“集合技法”的思維特點。
2.1 音程思維的創作技法
在《學生日記》鋼琴組曲第五章《開心你我他》的創作過程中,徐堅強先生在上方聲部中所采用的音高可以抽象為一個具有五聲特性風格特征的四音集合,下方聲部同樣可以抽象為一個具有五聲特性風格特征的三音集合。這種音程思維的創作方法一方面使得鋼琴旋律在演奏的過程中具有潛在調性的意義,另一方面,在鋼琴樂音素材的選擇中又包含了一種類似于“集合”的音高材料組織方式。這種巧妙的音程思維創作方式凸顯了徐堅強先生在鋼琴去創作過程中對于傳統調性思維和音程思維的綜合掌握,以及運用的暢快性。
2.2 音程思維的創作風格
在音程思維中,高音素材的基礎通常由固定的音組組成,在音組材料的范圍內,五音音組是最能表現我國民族調式特點的音組,而三音組和四音組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我國民族調式的創作特點。當作曲家分別將不同調性的三音組以某種音程關系作為連接的還口而組合在一起時,旋律的調性元素就會隨著調性思維的擴展而擴散,這種音高思維的擴散方式能夠很好的滿足調性的快速遷移要求。例如在《學生日記》第三樂章《小小科學迷》的創作過程中,上方聲部和下方聲部的旋律外形主要由大二度和純五度的旋律片段構成,而旋律片段的小型化特點使得這些旋律片段的調性重心能夠很快的轉移到另外的調性范圍內,最終實現調性的多樣化。由此可以欣賞到,徐堅強先生正是利用了短小旋律片段中風格已經固定的音程關系對調性進行遷移,使其在能夠保持旋律的五聲性的同時,屬性由單一調性或者簡單調性轉向復雜調性。這種以調中心的快速遷移來進行調性的模糊,或者說使用多種調性的融合來破壞調中心固定不變的手法,正是徐堅強先生鋼琴曲創作過程中想要表達的“多調性平衡“。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徐堅強先生在《學生日記》創作過程中的調性思維特征和音程思維特征來分別分析了《學生日記》的創作思維,事實上,《學生日記》的創作特征并不僅僅限于本文所描述的這些特點,作為廣為流傳的兒童鋼琴曲,《學生日記》仍然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例如樂曲的構造方式、樂曲的總體創造手法、樂曲組曲的特殊性等等。同時,對《學生日記》的賞析,應該從鋼琴曲創造的時代要求以及受眾對象、作曲技法、對鋼琴音樂創作的意義等方面來進行綜合的賞析。從徐堅強先生創作《學生日記》的創作手法、創作思維來看,其不僅要寫出一部適合時代要求和我國現代兒童要求的鋼琴音樂作品,同時也是追求一種與以往兒童鋼琴作品創作不同的新思維、新技藝、新手法。
參考文獻
[1]文雅.對我國當代兩部兒童鋼琴組曲的技法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
[2]文雅.關于鋼琴組曲《學生日記》技法的賞析[J].職教論壇,2012,(46):42-43.
[3]何上峰.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童真世界之聲——兒童鋼琴組曲《學生日記》評析[J].人民音樂,2003,(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