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該校的校長。”回顧高等教育的歷史,不難發現,任何一所大學的成功都是與一名校長聯系在一起的,如艾略特與哈佛大學、康普頓與麻省理工學院、蔡元培與北京大學、梅貽琦與清華大學等。這些大學校長有著寬廣的胸懷、深遠的見識、精深的學術造詣,以及對教育規律尤其是高等教育規律、大學精神有著深刻理解和感悟。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選準了一個校長,學校的成功就有了一半的把握。
關鍵詞:大學;大學校長
1 堅持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完善大學治理結構的內在要求,是大學管理走向科學化、規范化、民主化的必然趨勢。大學校長堅持依法治校就是必須加強學校的章程建設,依法制定和完善大學章程。依照章程規定管理學校,是完善大學治理結構的重要任務。校長治校就是要讓校長充分行使《高等教育法》及大學章程所賦予的行政權力,同時承擔相應的責任。
2013年11月28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東南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等6所高校拿到了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章程核準書。這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實施以來核準的第一批高校章程,標志著我國高校章程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總體看來,各高校章程從校名、校歌、校址等基本信息,到黨政領導、職能部門、教職工和學生等不同主體的權利義務,以及與上級管理部門、其他社會單位的關系等都做了詳細界定。社會高度關注的大學辦學自主權、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如何界定等,也都有章可循。“照章辦事”將成共同準則。以往大學校長是憑一種樸素的自覺性去想應該怎么做,現在變成了章程怎么規定的,就必須怎么做。作為校長,今后腦子里一定要有章程這根‘弦。
2 去除官本位思想
2.1 切忌媚權媚官
蔡元培時代,大學的校長是沒有官階級別的,所以,校長們便相對地不去媚官媚權。現在我們的校長都是有行政級別的,一般分為副部級、正廳局級、副廳局級三等,由于有了品級,有些校長便不大“安分”,為了使自己由副廳局升正廳局,便想著擴大招生規模,把學院升級為大學,在大學內建兩級學院,申請建博士、碩士基地等,而其學術水準、教授水平則并未明顯見長。另外,就是校長們常常把過多時間用在當地官場的應酬上,而不是踏踏實實的在校內抓教育。試問,現在一個校長每學期用多少時間去檢查教師的教學、去聽教授的課,而用在與校外各級官員的酒宴應酬上的時間又是多少,這種統計數字能公布嗎,至于校長與官員之間的“潛規則”公關,又有誰說得清。
2.2 端正學術氛圍
大學校長對學術不端絕對不能容忍。現在一些大學時不時地曝出學術不端的風波,有的名牌大學被揭發教授以及學生有學術作假的情況,但校長卻任由這種情況發生,也不查也不處罰,一味裝聾作啞地掩丑,這樣的大學怎么才能成為名校!怎么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學術及教學質量如何上去!所以,對學術不端零容忍,應當先從掛有教授、博導頭銜的校長和下面的院長們做起,只有他們身正了,大學的學術不端才能邁出徹底根除的第一步。當然,由于體制方面的原因,查處學術不端的問題,就不是校長個人說了就可以算的,但這不是本文所能論述的問題,這里就不贅述了。
3 大學校長應具備的素質
3.1 大學校長應該捍衛大學精神
大學校長是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者,是大學精神的守護者。但是,近年來,有關大學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學術腐敗、道德失范,個別高校負責人甚至因犯罪而鋃鐺入獄……大學精神的缺失,讓有識之士憂心忡忡。大學校長應在“學術立校、教化樹人”上下工夫,守護大學的職能和使命,弘揚追求真理的大學精神。大學的現代精神本是與時俱進、因時而變、校長必須有敏捷的思維、能夠緊密追蹤大學發展的前沿信息、放眼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然后根據外在的情勢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辦學治校舉措。同時,把學校的愿景、目標、舉措落到實處。
提到大學校長捍衛大學精神的話題自然想到民國國學大師劉文典。他在擔任安徽大學校長期間,蔣介石要到安徽大學視察,遭到劉文典抵制,拒絕他對學生“訓話”。蔣介石到安徽大學,校園里并沒有“熱烈歡迎”的場面,劉文典不僅沒有親自迎接,反而振振有詞:“大學不是衙門”。像劉文典這樣有骨氣的文人校長并不是個例。解放前,北大校長蔡元培以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理念,將各類人才攬到北大任教,那是一種多么開闊的胸襟!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盡力保護鬧學潮的學生,那是一種多么可貴的獻身精神!解放后,北大校長馬寅初提出“新人口論”,面對重重批判的壓力,他寧愿“單槍匹馬出來迎戰,直到戰死為止”,也絕不屈服,這是一種多么勇敢的捍衛真理的精神!
3.2 大學校長應有獨立的教育思想
所謂獨立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校長把大學辦成有特色的大學,特色大學包括要像蔡元培、梅貽琦等前輩那樣去當校長,在歷史上,杰出的大學校長不一定是最好的學問家,但一定是有獨立見解的教育家。校長要提出和確立有自己學校特色的辦學思想,要引進、使用、愛護有真才實學的教授,尤其是包容有真正專長、但不善公關甚至有點怪異的教授。同時校長要認識到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具有獨特思想、獨立精神的人。舉個例子,1922年,蔡元培發表《教育獨立議》一文,對教育獨立的觀點作了比較系統地介,闡述了他獨立的教育思想。他要求教育超然于政黨、超然于宗教。他說,“教育事業當完全交與教育家,保有獨立的資格,毫不受各派政黨或各派教會的影響”。當然,他主張教育應該脫離政治而獨立的思想在理論上與實踐上還是有待研究的。一位成功的校長,從表面看,似乎已經遠離了教育,但在實質上,他心中始終明鏡高懸,他要讓那些看似與教育無直接關系的校務,最終都能服從與服務于他心中的信念和目標。他才不致于因內外部力量的沖擊而左右搖擺、越超不前,也不致于陷入繁雜的事務而不能自拔
3.3 大學校長要具備堅定的教育理念
當代的大學校長,首先必須是名副其實的教育思想家,要具備獨特而又堅定的教育信念。如加州大學的克爾、哈佛大學的鮑克、劍橋大學的阿什比、中國的蔡元培等等。無論是蔡元培先生力排眾議實踐,兼容并包"的理念,還是梅貽琦先生關于“大學之大在大師”的論述,他們留給大學最重要的財富是其體現了大學精神的辦學理念。這些先進的辦學理念的實踐奠定了一所大學的厚實基礎。因此,我以為,大學校長須首先熟悉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熟悉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工作,有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豐富的治校經驗,同時敢于堅守自己的理念和舉措,敢于直面質疑和挑戰。這些素質正是教育家的智慧和膽識,有利于形成本校發展的正確信念和清晰目標。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湖南出版社.1984.
[2]克拉克.科爾. 大學的功用[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3]方文暉.我國大學章程制定路徑研究[D].南京大學.2011
[4]陳薇.大學校長:有限進步,無限期待[J].中國新聞期刊.2010.
[5]http://news.xauat.edu.cn/read.php?classid=55&newsid=2492
[6]韓驊.校長與教育家:治校理念與治校權[J].高等教育研究.2002.
作者簡介
劉丹(1987-),女,漢,安徽省宿州市人,單位:安徽大學高等教育研究,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