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祥
近年來,我國公路建設項目融資渠道不斷拓寬,諸如地方集資、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利用外資、轉讓經營權等多種融資方式在公路建設項目中得到應用,有效緩解了公路建設資金壓力,促進了公路交通的快速發展。但公路項目融資也帶有風險性,資金需求大、項目組織復雜、政策性強等特點決定了公路項目融資的風險性較強,如何降低公路項目融資風險,實現公路建設穩健發展,是當前擺在公路交通行業的重大課題。這里我們僅以公路建設管理單位為例,探討公路建設項目融資風險的管理問題。
1 公路建設項目融資風險分類及管理目標
1.1 公路建設項目融資風險分類
1、公路建設項目融資風險大致可分為兩類:外部風險(主要為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和金融環境風險)和內部風險(內部風險主要為資金管理風險、完工風險、償債能力風險等)。外部風險對于建設管理單位來說很難控制,在此我們重點探討加強項目融資的內部風險管理。
2、內部風險按項目建設的階段分為項目前期風險(主要包括立項與融資成本等有關資金管理的風險)、建設期風險(主要包括工程質量、工期、變更等有關項目完工的風險)和運營期風險(主要包括項目收支、運營成本等有關償債能力的風險)。如果對這些風險估計不足,管理不善,輕則會增加建設成本和項目資金壓力,嚴重的還會因貸款無法按期償還,降低信用等級,給政府造成財政困難、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損失等一系列問題。
1.2 公路建設項目融資風險管理目標
公路項目建設融資有多種形式,最常用的是向金融機構貸款,以這種方式籌集到的資金,約占公路建設資金的40%,在高等級公路建設中所占比例更大。但無論哪種融資方式,都大致包括項目前期的資金籌集、在建期間的支付使用和運營期間的管理償還等幾個階段。因而,公路建設項目融資風險管理就主要體現在,項目前期以最小的成本融資成功,在建設期間節約支出,控制成本,在運營期間保持融資項目良好運轉,增加收入,及時償還貸款等環節,達到既能以最低投資建設好公路項目,促進公路交通發展,又能保證國家信貸資金安全,實現公路建設投資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標。
2 公路建設項目融資風險管理的具體舉措
2.1 項目建設前期風險管理
前期風險管理的目的在于確保公路項目融資成功。具體措施有:
1、在項目籌劃立項階段,應做好充分的調查分析和預測,做好行業內的變化趨勢分析,減少投資的盲目性。
2、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充分運用各種財務手段盤活資產,積極和金融機構溝通,及時掌握信息資料,以盡快完成融資。建立健壘財務管理的制度規范,控制好融資成本,切實做好資金調配和使用計劃,加強監管力度,保障資金足額及時到位。
3、聘請項目專家組對項目進行技術論證和可行性分析,充分考慮公路項目所在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施工時間安排、地質地形條件、環境影響、施工難度等因素,做好各方面的溝通協調工作,保證項目實施技術措施協調得當。
4、加強融資制度建設,整個融資恬動從項目的可行性調查、融資工具、融資對象的選擇、資金使用、風險管理,到還款計劃的執行,都置于嚴格管理和監督之下,以控制融資成本,規范融資行為,提高融資能力,降低融資風險。
5、建立系統的風險評估機制。風險評估就是對確認后所存在的風險作進一步的分析及量度,然后再作進一步的管理,從而將損失減至最低,及將其控制至可接受水平。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對公路項目風險的評估是進行風險控制、風險控制工具的選擇和日后回避風險的主要依據。
2.2 建設期間融資風險管理
公路項目建設期風險管理的目的在于確保公路項目的順利實施,確保按時按質量要求和按規定程序完成。具體措施有:
1、選擇良好的項目參建單位,發揮好各方的積極性。參建單位包括設計、施工、監理、咨詢等單位,應通過招投標等程序選定最優項目實施單位組合,通過恰當的組織管理,從公路建設整體利益出發,最大限度發揮各方積極性。
2、強化合同管理,確保公路項目建設責、權、利均衡。強化合同管理,明晰責任,確定分工。
(1)是公路建設工程的風險責任和權利應是平衡的。承擔責任也應該享有權利,同樣,如果已有某種權利,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2)是風險與收益要對價。對于風險承擔者,應享受風險控制獲得的收益和機會收益。
(3)是風險承擔可行性,風險的承擔應當擁有預測、計劃、控制的條件和可能,有迅速采取控制風險措施的時間、信息等,只有這樣,公路建設工程的參與者才能理性地承擔風險。3.擬定先進的項目組織方案。為減少風險產生的可能性,應選擇有彈性的、抗風險能力強的技術方案,對公路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應選擇優秀的技術和管理人員,采取有效的管理組織形式,并在實施的過程中進行嚴密控制。
4、提供擔保或購買保險。對可能產生的資信風險,可要求對方出具擔保,如由銀行出具投標保證金與履約保證金等。在項目估價中增加不可預見風險保證金,來購買保險,以抵消或降低風險發生時的損失。
5、加強風險的預警和處置。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預警方案,在風險發生時,及時采取措施以控制風險的影響,如迅速恢復生產,爭取獲得風險賠償等,盡可能地減少損失。
2.3 運營期間融資風險管理
公路建設項目的融資絕大多數要靠收取路橋通行費來償還,所以運營期風險管理的目的在于確保公路項目能獲得期望收益,確保融資項目依據相關政策和要求發揮最大功效,取得最大收益。具體措施有:
1、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積極爭取在收費價格調整、運營管理權限等方面的利益。
2、完善公路配套設施,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公路運營管理,完善公路設施和其他配套措施,不斷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水平,提高公路車流量誘增能力。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3、強化養護管理,保持良好的通行狀態和運輸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強對公路的養護及維修工作,定期進行檢查和清潔保養,保證路況良好。實施科學標準化管理,盡量降低養護和管理成本。同時,加強對路況的監控,及時進行維修,盡量減少因長時間、大范圍的維修對公路通行環境造成影響而導致車流量損失。在道路沿線配備完善的道路搶修、積雪清理、路面防滑設備,制定惡劣天氣、交通事故應急措施,以減少車戶損失,保證道路通暢。
4、加強通行費收入管理。控制各項不合理開支。收取的車輛通行費用于養護維修費、經營管理費、財務費用等各項支出后,應優先歸還該項目貸款本息。財務管理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盡量做到“有計劃不超支,無計劃不開支”,避免因擠占挪用計劃還貸的資金,造成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增加項目償債壓力。
總之,在當前公路建設大發展時期,引進先進融資理念,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融資規模,有效地解決了公路建設資金短缺問題。但隨著大量融資項目的進行,融資風險的種類越來越多,項目融資風險發生的概率越來越大,項目融資風險損害程度越來越深,采取有效措施識別和控制這些風險,將有助于公路建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