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舉措。在當前境遇下,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面臨良好的機遇,又面臨一系列內憂外患所帶來的挑戰。分析當前環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機遇與挑戰,對于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機遇;挑戰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處于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時代背景當中,與改革開放之前的大眾化相比面臨著不同的困難和任務。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地分析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機遇和挑戰,是馬克思主義本身矛盾觀點的內在要求,也是新時期推進大眾化的必然之路。
1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機遇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主題,每個時代的群眾需求和層次也會發生變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不斷適應,調整才能不斷的掌握群眾”。[1]在當前全球化潮流驅使下,和平和發展成為主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這一背景下發展也具有了自身的機遇。全球化的時代背景,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1.1 全球化進程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帶來契機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加強了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加強了中西文化相互促進,這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家間的依存度增大,我國和他國的密切交流更加頻繁,國際共識增多,我們要善于捕捉機會利用優勢彌補自己缺陷。文化間的交流便于我們打破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誤區,促使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文化交流讓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把自身的價值理念傳向世界;文化交流為我國借鑒世界先進文化成功提供了條件,有利于我們借鑒吸收全人類的文化智慧。
經濟全球化下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弊端凸顯,矛盾突出,這為中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機會。西方的各種社會矛盾導致社會危機,反政府武裝襲擊,示威游行,恐怖主義給人民生存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所謂的高額福利制度沒有解決民眾的生活保障,反而給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讓民眾喪失勞動積極性。究其原因,馬克思做過經典論述,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和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是無法消除的,其影響會波及到世界各地。在眾多世界重大問題上,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只從自身角度出發,實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干涉他國內政,挑起矛盾,無視全世界人民要求民主,渴望和平的心聲。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
民開始把視野對準第三世界國家,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也為中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
1.2 網絡新媒體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效傳播提供便利
科學技術的革新,網絡媒體的普及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利于為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并不斷推進提供手段和技術。當前,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電子信息媒體與日俱增。電腦閱讀,手機信息,數字化報刊,網絡化新聞對傳播文化意識,有著比傳統媒介無可比擬的優勢。現代媒體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使用頻率高,覆蓋范圍廣等,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新型手段和有效工具。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解放和發展的理論武器。中國是世界上擁有網民最多的國家,互聯網時代大大拉近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毋庸置疑,通過網絡新媒體,人民群眾能在擁有更多的信息資源上,更快捷去了解馬克思主義的新內涵,新動態。了解的群眾越多,就更容易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并且為人民群眾自己所運用,就會在與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斗爭中增強自身的實力,彰顯科學理論的強大。網絡新媒體的普及,讓馬克思主義呈現草根性特征,更有利于自身的大眾化。網絡通過聲音、圖像、文字等傳播的多樣性,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變得豐富多彩,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藝術感染力,讓大眾在形象、生動、活潑的教育中得到受益。網絡還可以及時互動,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信息反饋,而不再是傳統的“灌輸方式”,人民大眾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
2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挑戰
偉大的理論指導著偉大的實踐,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和創新也在不斷前進和提高。然而當前國際環境錯綜復雜,社會矛盾凸顯嚴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種種困境。
2.1 多元化社會思潮影響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當前,受全球化經濟的影響,各種不同的思想觀念也隨之進入我國市場,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主導地位受到質疑和挑戰,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遭到強烈沖擊。江澤民同志曾經說過:“從十月革命以來,西方國家就一直不遺余力地對社會主義國家發動各種攻勢,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進行意識形態滲透。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就與西方國家長期進行的意識形
態滲透有密切關系。” [2]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們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思想的靈魂和旗幟。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才能保障社會主義的偉大復興。但是從世界范圍內來說,意識形態領域,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斗爭將是長期復雜的,各種敵對勢力從未放棄對我國分化的戰略企圖,從未停止對人們的思想西化和毀滅破壞我們的國家。“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較量和斗爭依然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尖銳的,西方國家加緊向全世界傳播它們的價值觀念。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將長期面對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3]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宣揚“意識形態終結論”、“全球資本主義民主論”等一系列輪調,鼓吹普世價值,企圖模糊意識形態的界限,侵蝕社會主義主流意識。“但面對市場運行所造成的貧富分化以及生態問題,人們無法判斷這場改革能否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價值。”[4]這些思想的傳播,很容易造成廣大人民群眾思維的混亂,對人們認同主流意識形態社會主義產生嚴重影響,市場經濟體制下,人民群眾容易被蒙蔽雙眼,影響自己的價值觀念和社會道德,會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敬而遠之,甚至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過時無用等。
2.2 社會矛盾的凸顯淡薄了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情感
社會的轉型是生產關系的調整過程,是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過程,是以社會結構、觀念利益、思想觀念的變化為前提,而不是社會制度的改變。然而這種必然的轉變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度很大的影響,使當代國內產生許多矛盾和問題,多種所有制結構,多種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存在導致多種社會群體和階層的出現。當人們面對在實踐中貧富分化,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生態環境惡化,腐敗問題突出等,人們思想的滯后性,認為現實中的環境和馬克思主義理想社會差距明顯,它將使人們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產生疑問,感性的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身份和信仰產生動搖。首先,改革開放讓思想觀、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不斷涌入國內,包括西方腐朽的文化觀念,因而,有些人在市場經濟中,產生對貨幣的盲目崇拜,把金錢視為最高價值,陷入拜金主義的泥潭。也有一部分人在工作中忽略國家和集
體的利益,崇拜個人主義,或者把馬克思主義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拋到腦后,從個人價值出發,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勤勞刻苦,貪圖享樂等。其次,一些黨員干部產生“信仰危機”,對社會主義的性質和前途產生了模糊認識。再次,腐敗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嚴重損害了人民的利益,給黨的思想認識帶來了新的挑戰。文化和價值觀、思想的侵蝕不容小覷,思想上的混亂勢必危及黨的執政地位,更淡化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情感。
2.3 理論宣傳教育的缺乏影響了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解
理論只有通過合理有效的宣傳,才能被大眾所熟悉,所掌握。當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普及是理論宣傳的重要步驟,在宣傳過程中,還有一些弊端值得注意。
第一,宣傳和學習的內容經院化,書本化,宣傳學習工作重視不夠。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但宣傳教育中偏向書本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需要走出課本,貼近實際。很多理論工作者和領導干部卻熱衷于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探究,拘泥于書本名詞概念和對馬克思主義歷史的考究,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研究。對當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研究不足,不能面對現實熱點,及時解決新情況新問題。有些領導干部本身不重視理論的學習,主觀上認為馬克思理論枯燥無用,不去加以學習研究,甚至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產生懷疑。在宣傳黨的新政策,只做表面文章。召集群眾開開會,喊口號,寫寫報告等,沒有真正研讀黨中央的文件精神,沒有因地制宜地和本地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宣傳只重視表面形式而忽略具體成效,沒有對理論的內涵和實質進行把握,很難回答群眾最關心的時代問題,使馬克思主義缺乏說服力,這就影響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這就要求干部和理論工作者要能發揮帶頭模范作用,從重視理論的學習開始,面對改革開放實踐引發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實事求是,按照“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5]的要求去開展工作,才能取得真正的實效。
第二,宣傳的方式方法過于單一,落后于時代要求,脫離群眾實際生活。“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6]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欲速則不達。理論宣
傳方式方法的單一,不能貼近大眾生活,夸夸其談,脫離實際,影響大眾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現如今在宣傳方法上還是側重于傳統的思維模式和思維方法,意志命令,強制學習,缺乏人文氣息和創新理念。宣傳的方式上采取單一的單線宣傳,從上到下的灌輸,命令化形式嚴重,缺乏對人民群眾的服務理念,缺乏聆聽群眾意見,掌握群眾所想,沒有為群眾切身考慮。在網絡時代的今天,理論宣傳和解讀顯得迫在眉睫。人民群眾多渠道,大信息的接受,需要在當下給予最快最全的解讀,如果只是對黨中央號召的宣讀,理論就會成為一紙空文而不切實際,照本宣科,只是一味的宣傳,不去關心大眾的生活實際,理論宣傳就會落后于時代和脫離群眾,對群眾沒有感召和吸引力,這大大阻礙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矛盾的觀點看待事物,要用矛盾觀點認識和分析當前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狀。首先,要能審視和分辨出現階段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機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要抓住國際形勢發展變化的戰略機遇,提出具有鮮明時代感和充滿活力的理論觀點、戰略目標和策略思想,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新勝利。通過新型網絡媒體宣揚和傳播大眾化的新涵義、新內涵。第二,要正確看待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困難。要堅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發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當前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面臨國際大環境全球化的影響,各種思潮和意識形態的干擾,又面臨國內轉型時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困境。如何把握住時代機遇,迎接挑戰,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我們必須完成的時代任務。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江澤民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錦濤,《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J].求是,2004
[4]余金成,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政治實現和社會實現[J].理論探討,2010
[5]《聚焦中國——社會焦點各界談》,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簡介
占潤潤,男,安徽桐城,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