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峰
摘 要:筆跡,是書寫動作通過書寫工具在書面上留下的痕跡,使每個人的寫字所特有的形象。通過筆跡,可能反映出書寫人或撰稿人的用詞造句習慣,即書面語言習慣;此外還可能反映出書寫人的文字布局習慣。而筆跡檢驗,既是通過對可疑筆跡和嫌疑人的筆跡進行比較鑒別,確定是否為同一人的筆跡,或確定檢材是否為某人書寫的一項專門技術,其任務就是要通過研究筆跡中反映的書寫動作習慣特征、文字布局和書面的語言特征,用以分析時間情況,為訴訟提供線索和證據。
關鍵詞:筆跡;筆跡檢驗;書寫習慣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些書寫習慣和筆跡之間的關系。書寫習慣是經過長期練習和書寫實踐活動逐漸形成的一種技能,是由語言、文字作為主要刺激物在大腦皮層建立起來的一種鞏固的動力定型。書寫習慣與筆跡兩者是客體與客體反映對象的關系。書寫動作表現為筆跡,而書寫習慣寓于書寫動作之中。書寫習慣只有通過筆跡才能表現出來,才能被認識和運用。因為沒有筆跡就無從考察書寫習慣,認識書寫習慣必須從研究筆跡入手。筆跡鑒定就是通過分析比較檢材筆跡與供鑒定人的樣本筆跡,確定兩者是否由同一人書寫習慣體系的反映,從而根據習慣體系的異同,肯定或否認檢材筆跡的書寫人,為司法或動提供有力的依據。
書寫習慣本身具有特殊性和相對的穩定性。書寫習慣的特定性表現在每個書寫人的書寫習慣體系是特定的,與其他人都不相同,一個人書寫一定的文字手稿,在其反映出的書寫動作、文字布局、書面語言三方面習慣中,有一部分習慣是很多人共有的,有一部分習慣是一部分人少有的、甚至是特有的,那些共有的、少有的、特有的書寫習慣便構成各人書寫習慣體系,是一習慣區別于另一習慣的本質。同時,書寫習慣又有其相對的穩定性,其習慣體系能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而不發生根本的改變。書寫習慣的相對穩定性是筆跡鑒定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書寫習慣體系可能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書寫工具、以及個人可以偽裝等,但從總的方面講,在一定時期內,這些改變不會對鑒定造成根本性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一下筆跡特征。筆跡特征是書寫習慣的反映。書寫習慣與筆跡特征兩者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即客體與客體與反映形象的關系。筆跡鑒定中最常見的文字符號是漢字、拼音文字、阿拉伯數字和標點符號。根據漢字的結構和書寫特點,漢字筆跡特征分為書寫動作一般狀況特征、文字布局特征、書面語言特征四個方面。本文主要從漢字的書寫動作局部特征做一番論述。書寫動作局部特征是書寫動作習慣的直接反映,是書寫動作的空間位置特點、動作形態特點、動作順序特點和有若干書寫動作所構成的文字結構整體特點的集中反映。書寫動作局部特征是筆跡鑒定認定書寫人的主要依據。具體包括:
1、運筆特征。書寫漢字的運筆動作,包括起筆、行筆、收筆三個方面,書寫任何一格筆畫都要經歷這三個階段,所以運筆特征也相應表現在起筆特征、行筆特征、收筆特征、筆力特征和筆畫基本形態特征五個方面。
2、筆畫交叉、連接搭配特征。是指兩個以上比畫組成獨體字或合體字的組成部分時形成筆畫間相互關系的特點。筆畫間存在相交、相連、相鄰三種關系,由此形成筆畫交叉特征、筆畫搭配特征、筆畫連接特征。
3、字的結構特征。是指合體字各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的特點。獨體字是由單個筆畫直接構成的單字;合體字是由單個筆畫組成結構單位,再由兩個以上的結構單位組成的單字。合體字的結構特征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三個方面:
1)結構單位的書寫形式。按照漢字的書寫規范,同一種書體的單字,各個組成部分都有標準的書寫形式,但由于書寫習慣體系的差異,可能表現出不同的書寫形式特征。
2)結構單位間的比例關系。書寫漢字的各個結構單位要求有合理地搭配比例,但大多數人的習慣突破了這種制約,其特征表現形式如:過于緊湊、過于松散、左右不對稱、上下大小不協調、內緊外松、外緊內松等。
3)違反組字規則的變異結構。由于書寫人長期受到錯誤練習書寫或地區習慣的影響,形成與組字規則不相符合的的變異結構特征。
4、筆順特征。是指沒有按照阿、漢字筆順規則和組成部分書寫順序規則書寫形成的特點。表現形式有:特殊的筆畫順序。如先豎后橫、先捺后撇、先挑后鉤等。合體字組成部分間特殊的書寫順序。突破單字的連寫規則,將單字主要部分和筆畫連寫完之后再補寫個別應預先寫的筆畫。
5、特殊字。是指規范字體體系中不存在但又在一定地區、一定人群中使用的字。如錯字、地方字、行業字、生造字、外來字等,多數是共性習慣的表現,屬于種類性質的特征;少數是個人特有的習慣,因而具有較高的鑒定價值。綜述之,書寫動作局部特征,在實踐中常常為筆跡鑒定提供有力的依據,對筆跡鑒定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最后,我們來探討一下筆跡鑒定的方法步驟。筆跡鑒定是同一認定鑒定,整個鑒定過程可以分為分別檢驗、比較檢驗、綜合判斷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且不同方法。
(一)分別檢驗:分別檢驗是發現與確定檢材筆跡與樣本筆跡各自的特征:
1、判定建材筆跡特征的真實程度。根據檢材筆跡的特點和案情,準確地判斷筆跡特征的變化或偽裝以及變化或偽裝的原因與程度。
2、發現和確定檢材筆跡特征。發現書寫動作局部特征,要對檢材字跡逐字、逐畫進行對照觀察,找出其書寫動作的規律性,其中非規范性的部分即是特征。
3、發現和確定樣本筆跡特征。初步判定檢材筆跡特征之后,可以此為依據,按照上述順序和方法確定樣本筆跡特征。與檢材筆跡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都要全面尋找、對照。
(二)比較檢驗:比較檢驗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檢材筆跡和樣本筆跡兩者之間的相同特征與不同特征,為綜合評斷提供依據。比較筆跡特征異同的方法,是以目力觀察比較為主,并借助于攝影儀、比較顯微鏡、幻燈片進行形態比較。
(三)綜合評斷:綜合評斷是對檢材筆跡與樣本筆跡的相同特征與不同特征的價值進行科學分析,確定兩者符合點與差異點的總和及其性質,并進而做出靜定結論。評斷的方法,一般是從研究差一點開始。鑒定任何筆跡,都會出現一定的特征差異。評斷差異點的要點,是要確定差異點的性質。其性質有本質差異和非本質差異兩方面。非本質差異說明檢材筆跡與樣本筆跡不同特征數量與質量所占的比例較小,本質差異表明兩者不同特征的數量、質量比例大。前者一般說明兩者為不同人書寫習慣體系的反映。
筆跡鑒定既要重視對差異點的評斷,也要重視對符合點的評斷,不能片面地否定一方面就盲目的肯定另一方面,即在確定差異點屬于非本質的性質以后,就貿然做出肯定同一結論是不科學的。符合點也有本質的符合和非本質的符合之分,如果檢材筆跡與樣本筆跡相同特征的數量、質量占絕對優勢,即構成本質符合性質;如果兩者相同特征在數量、質量方面占的比例小,即屬于非本質性的符合。經過差異點和符合點的評斷,如果檢材筆跡與樣品筆跡之間,出現了本質符合和非本質差異,或者本質差異與非本質符合的的結果,既可做出檢材筆跡與樣品筆跡是同一人書寫或不是同一人書寫的確切結論。
參考文獻
[1] 公安部政治部編.筆跡檢驗[M].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9
[2] 黃建同主編.文件檢驗學[M].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3
[3] 涂麗云著.筆跡分析與鑒定[M].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1
[4]王冠卿著.筆跡鑒定理論與實踐新探[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5] 劉兆鐘編著.筆跡探秘[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