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
摘 要: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日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利用網絡對社會上一些腐敗和不良現象進行披露已經成為“草根”們維護自身權利、打擊邪惡勢力的有力途徑,但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和相應法律法規的制約,現今的網絡監督在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弊端。
關鍵詞:網絡監督;優勢;弊端;對策
1. 引言
網絡輿論監督,簡稱網絡監督,指的是廣大公民主要是網民利用網絡這一現代傳媒工具,對掌握一定社會權力者行使權力的行為進行監督,以達到權為民所用的目的。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 ,發揮著強大的輿論監督功能,顯示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和對不良分子日益強大的威懾力。
2.網絡監督的優勢與弊端
2.1 網絡監督的優勢
2.1.1網絡監督主體具有廣泛性
網絡監督具有匿名性消除了傳統反腐過程中,因信息泄露而遭到打擊報復的顧慮,使得人們通過網絡表達反腐言論和揭露不良行徑時能夠暢所欲言,不必有所顧忌,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監督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網絡監督不受身份、地位、年齡、學歷、職業等條件的限制,人人都可以通過網絡這個平臺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進行曝光,人人都能夠為聲張社會正義,構建和諧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
2.1.2網絡監督有利于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網絡反腐的優勢在于主體強大、技術先進、成本低廉。作為體制內反腐機制的一種有益補充,網絡反腐已成為反腐敗斗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來,國內的許多重大事件,從重慶“釘子戶”事件、打黑除惡風暴到山西“黑磚窯”事件、河北“三鹿奶粉”事件再到陜西“華南虎”事件……幾乎都在網絡媒體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和激烈辯論,形成了若干規模較大、力度較強的網絡輿論,對于有關部門的決策和施政產生了重要影響,對公共權力和特別是“一把手”的權力進行了有效的監督。近年來我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這其中與網絡監督是密不可分的,據統計三分之一的腐敗分子倒在了群眾網絡監督的汪洋之中。
2.1.3 網絡監督具有快捷性和公開性
網絡輿論的快捷性和公開性,使其在實現輿論監督上有著突出的優越性。一般來說,傳統媒介對民情、民意有個篩選、加工的過程,往往一些更真實的第一手輿論、呼聲得不到傳達。而網絡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民意直達,社會各個階層、各行各業的人士都可以通過網絡參與相關事件的評論和討論,真實、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看法。原來一些群眾不愿說的事情能夠反映出來,一些社會腐敗現象通過網絡媒體暴露在群眾面前。有些網絡研究學者認為:今天,網友言論之活躍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論是國內重大事件,還是國際重大事件,都能馬上形成網上輿論,甚至進而產生巨大的輿論壓力,達到任何部門、機構甚至公眾人物無法忽視的地步。
2.2 網絡監督的弊端
2.1.1、網絡監督的法律不健全,致使侵權和網絡暴力
從幾年前的“虐貓”事件到2007 年底自殺的女白領姜巖、2008年的“沈陽女”以及“逃跑教師”范跑跑,每次都會極其詳細地公布目標人的一切信息。而在人肉搜索的背后,是網友群體的集體聲討、鋪天蓋地的批評,還有無窮無盡地從網絡到現實的“追殺”,也就是常說的“網絡暴力”。由于人肉搜索的不規范性,它已經把輿論跟司法混為了一談,很多人肉搜索都造成了嚴重的人身安全損失,特別是亂發虛假新聞進行打擊報復的人給被害者帶來了不小的創傷,“人肉搜索引擎”導致的權利濫用、惡意誹謗、挖人隱私等網絡暴力行為,而由此引發的網絡混戰和道德滑坡反而刺激了更多網民參與進來,在網絡輿論監督過程中形成的群體心理機制缺乏有效地監管。
2.2.2 網絡監督過程中行為不規范易侵犯他人隱私
雖然大多數人在進行網絡監督的時候都秉承客觀事實、合法的原則,揭露公開的信息大多都是真實的,合法的,但是不能排除有少數人打著揭露事實與邪惡勢力做斗爭的旗號,采取一些非法途徑獲得一些資料,侵犯他人的隱私,卻為自己謀私利。現已發生的“人肉搜索”事件,被搜索人乃至其家庭成員的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內容都被公布在網絡上,然而這會對被搜索人及其家屬以后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重大影響,姑且不論被搜索人的信息是否真的有必要被公開,但是他們的家屬絕大多數都是無辜的。
2.2.3網絡監督缺乏相應法規的保障。
目前網絡監督的基本模式是:某一事件被爆料出來得到一些人的關注并反響強烈該新聞迅速被新聞媒體和網友轉載立即在社會上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和聲討之聲迫于強大輿論的壓力,相關政府部門介入 在全民的監督之下相關部門對該事件做出處理最后事件得以平息。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有兩個階段,一個是該事件在社會上反響強烈并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另一個是政府部門的介入調查。只有這兩個過程都能順利進行,事件才能取得滿意的處理,然而試想一下要是該事件的爆料人由于水平有限或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其爆料的事件并沒有得到網友的強烈回應,抑或是雖有一些反響但形成的輿論壓力不足以迫使相關部門介入調查,有可能該事件的最終結果是石沉大海。
3.如何有效運用網絡監督
3.1 完善法律,確保相關各方利益
雖然我國關于網絡安全和信息發布的法律很多,但網絡監督依然缺乏法律的支持。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網絡監督就會顯得蒼白無力,甚至連爆料者自身的安全都無法保障,更不要說為社會、為他人聲張正義了。湖南株洲市出臺的全國第一個利用網絡反腐倡廉的文件《關于建立網絡反腐倡廉工作機制的暫行辦法》,開啟了我國網絡監督機制化的先河,為網絡監督提供了依據,使網絡監督不至于走向盲目。其他地區也應盡快推出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檢舉調查系統,以保障網絡監督朝規范化方向發展,保障民眾依法行事,在他們發布真實消息時不必擔心自己會遭到打擊報復,在散步虛假信息時意識到自己將會因此受到法律的嚴懲,各方利益都能得到保障。
3.2 推動網絡監督中的道德建設,加強網絡監督中的法律意識
良好的道德秩序和法律意識,是創建一個良性的網絡監督環境的重要保障。我們需要網絡理性地引導社會輿論,就需要不斷地加強網民的網絡道德建設和法律意識。只有用道德的力量呼吁社會保護和尊重他人的權利,用明確的法律條文制裁故意惡性網絡暴力事件,用切實可行健康的方式保障人們的監督權,才能創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才能從根源上減少網絡失控和網絡暴力,最終保障網絡監督的良性發展。
3.3 建立健全網絡監督信息收集、處理和快速反饋機制
各級監督機構要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篩查、甄別、調查、處理以及反饋信息的程序。要安排專人對網絡監督信息線索進行及時匯總和歸納,認真收集整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查證屬實的予以迅速處理和回應,準確、及時、詳細地在網上公布所掌握的信息,抑制虛假信息的泛濫。要通過積極應對,及時公開事實真相和處理結果,把最真實的情況通過最權威的渠道發布出來,讓網民在事實面前去發表更理性的評論,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的積極功效,抵消網絡的消極作用。各級監督機關有責任在依法履職的前提下,主動回應熱點,如實介紹情況,坦誠工作問題,虛心進行整改。只有在第一時間依法公開所有能夠公開的內容,積極主動地向公眾作出解釋,才能取得社會公眾的信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