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素芹
那些文學著名作品都是一些在語言用詞角度有著鮮明亮點的重要閱讀作品,它們在成為著作之前都經過了讀者的一次次嚴格的篩選。閱讀著名作品對于學生思想修為和審美觀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閱讀這些優秀作品可以使他們逐漸養成好的個性與人格,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然而現實中,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閱讀的意識也不強烈,而且學生家長對于課外名著的閱讀也沒有加以重視,除此之外,學生身邊所能夠接觸的一些報紙和雜志等閱讀材料也比較少。如何通過閱讀課外著名書籍的有效閱讀來加強農村中學生的文學素養呢?
一、 增長閱讀愛好,啟發閱讀期望
第一,就是得讓學生認識到著名作品的價值。讓他們知道著作都是經歷時間的淘選而遺留下來的珍貴書籍,不論是從哪個方面說著作都有著巨大的閱讀價值,通過閱讀著作能夠增長見識、豐富自己內心知識、訓練自己的情操,對于他們的今后的道路有著巨大的影響。第二,通過歷史著名人物在年少時期愛讀書的實例引導學生對于著作的向往。例如,魯迅在年少時期就開始攻讀各類書籍;對于許多文學家在年少時期對于閱讀都有著極大的興趣,他們讀書往往一次就是數個小時,眼前的厚厚書籍一本本地被他們“消化”。身為學生,當前首要任務就是讀書,更要讀那些為世人所贊賞的著名作品。第三,教師對于那些選自著名書籍里的文章講述時一定要精彩,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對于閱讀的興趣。比如,我在講述魯迅先生自述的那篇文章,發現學生對于那種生機勃勃的百草園是特別的感興趣,眼神中充滿了對于那種環境的向往,而且對于美女蛇的故事也有著極大的興趣,于是我便乘勢對著學生說:“這篇文章時是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里的一篇文章,如果你們想了解更多與魯迅先生有關的事情,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阿長是一位什么樣的人物,可以去閱讀原著。”這樣就很自然地向學生介紹了一本著作,也就自然而然地使得作品給他們帶來一種神秘色彩,激起他們對于名著的閱讀期望。
二、教授閱讀技巧,提高閱讀的質量
閱讀如果想有大的收獲,一定要有相應的閱讀技巧。但是對于學生剛開始接觸閱讀的初中時期,他們往往沒有相應的讀書技巧,假如任由他們自己這樣不按照讀書技巧進行閱讀,時間久了,必然會形成一種不好的習慣,不管閱讀何種書籍必然會草草了事,長此發展,很難從閱讀中獲得效益。所以教師一定要向學生傳授相應的讀書技巧。靜心閱讀是最為有效的讀書方法,它可以走進書籍的世界,和作者進行“面對面”的對話。外國一位文學家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有一種自己擁有創造性思維的渴望。”一定要教授學生靜心閱讀的益處,閱讀時一定要集合自己的精力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像欣賞一種動聽的音樂一樣,讓我們的心隨著音符而飄動,隨著書籍中的內容進行暢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著作的真正內涵,才能夠陶冶我們的精神,增加讀者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實現真正的閱讀。
如何實現靜心閱讀呢?那就要求教師教授他們閱讀技巧。讓學生學會各種閱讀方法,學會精讀和略讀。對于那些需要精讀的著作,要進行反復的閱讀,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進行細致的思考,對于著作的各個方面都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和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帶著一種探索和思考的思維進行閱讀。
而對于那些需要略讀的著作閱讀的目的僅僅是掌握基本大意即可。在閱讀時要形成一種“讀書做筆記”的良好習慣。在讀書時要做筆記,對于那些喜愛的語句和一些相關筆記寫成讀后感,要使自己對于文章人物的相關評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都做一個詳細的論述,通過這種方法,使得學生在閱讀時逐漸養成一種基于對自身思考的習慣。并且定時地相互之間的讀書溝通交流,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融入到讀書的活動里,在學習過程中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對于團體的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加強合作的精神。
三、提倡獨特式閱讀,發揚創造思維
新課程的標準注重獨特式閱讀,指出:“閱讀是學生獨特式的行為。”因此,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的空間,使得學生自身選擇和理解。著作是個非常廣闊的地方,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強制的規定閱讀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計劃性的閱讀往往會有很大的收獲,教師應該發揮教育者的角色,首當其沖的作用就是對于閱讀科目的指導。
在閱讀時,要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權限。不要在學生遇到理解方面的問題時就去管,如果教師通過教學方面的手段去干預學生閱讀必然會打消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要讓學生自身去閱讀,讓學生在自身的思維中領略著作的內涵,從而汲取營養。
同一本著作對于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定期的讀書交流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讀書思維。
總體來說,對于目前初中生的閱讀情況,語文教師要負起主要責任,用獨特式的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當前快速發展的網絡影響下,保持學生的閱讀熱情,保證閱讀的時間,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讓讀書成為學習的一部分,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