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孝 (永吉縣一拉溪中心小學 132213)
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自主能力的培養研究
李德孝 (永吉縣一拉溪中心小學 132213)
基礎教育在學生的整個教育階段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這個階段,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對于其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從當前基礎教育的現狀入手,分析了學生自主能力匱乏的表現,主要為學習與生活能力的缺失。并針對當前現狀,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對策,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全方位地提高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
基礎教育;自主能力;改革對策
在我國,中小學的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但是在整個個人的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一直以來,“教書育人”對于廣大的教師隊伍來講是一直被推崇的,但是在教學實踐環節,能否使教書與育人起頭并進給教師提供了嚴峻的考驗。從中小學的課程設置來看,仍然以語文、數學、英語為主課,并配以大量的課后作業,來提高學生在各個應試考試中的成績,各種跡象表面基礎教育從根本上是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且大部分學生多為灌輸式的教育而取得目前的成績。但是在學習成績的背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
生活的自理能力匱乏。進入幼兒園或者小學生在學校接受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識字與算數。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需要參觀一些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部門,如郵局、銀行、醫院、警察局等,這些豐富的經驗使得學生能夠更快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里,懂得如何自救、如何與外界溝通與交流,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自主能力。而在我國,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使在父母的光環的包圍下長大的,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這就是家長的溺愛。對于孩子來講,也把父母的關愛當成了一件想當然的事情,感恩這樣的字眼對于這些孩子來說是完全陌生的。
學習上自主能力的培養。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課程設置有很大的局限性。課程基本為必修課,而未涉及到選修課。這樣的課程設置基本上忽視了學生自身的愛好興趣,而孩子們只能在已有的牢籠里得接受一種禁錮式的教育和學習,缺乏創造性,缺乏發散思維。在入學之初,老師經常會問:你會背唐詩嗎?你會100以內的加減法嗎?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教師會眉開眼笑。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教師的表情很嚴肅。難道唐詩三百首與數學的加減乘除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能力嗎?被老師否定的學生也許會失去自己的信心,覺得自己天生就是差生,更別提學習的自主性了。
1.轉變教學的觀念與方法
在中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黑板成為必不可少的的教學工具。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的應用也被廣泛應用在教學領域。所以即便是在基礎教育中,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對于完善教學環節與教學內容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教學知識,或者把所教授的課程完全局限于教材中,而應該依靠網絡媒介,豐富自身的教學知識,更新教學內容,與新時代的信息同步,在課堂中盡可能大容量的傳遞信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此外是教學方法的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是灌輸式的講授,很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的教學環節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課堂上應該提供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針對課堂上授課的主題發表自己的意見,也許學生的意見中會存在一些錯誤的偏差,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曾經有這樣一個針對教師的教學狀況的比較。兩位教師同時講授的故事是“灰姑娘”。一位教師的問題涉及了文章的重點詞語、文章的結構、以及每個自然段的內容以及文章的主旨。這樣的講述便結束了該篇文章的講述。另一位教師也講授了同樣的故事。問題是如果灰姑娘沒有得到水晶鞋,她會怎么樣?王子會喜歡她嗎?如果在十二點的鐘聲響起的那一剎那,灰姑娘變成了原來臟兮兮的樣子,王子的態度呢?如果你是王子,你會喜歡這樣的女孩嗎?太多的“如果”不僅僅讓學生感覺到故事的美妙之處,更提供給學生足夠遐想的空間,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性,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提高學生自身的認識
接受基礎教育的中小學生,其中大多數已經習慣了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目前在基礎教育階段,各個自然班級的人數基本在60人以上。大班教學不利于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討論。即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提問,但是并不是班里的每一位同學都具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更有甚者,把教師的“教”當作了教學的主要環節,即使教師提問,也不屑于回答。所以改變學生的學習主體認識,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積極性,是十分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教學中應該為學生創設各種情景,不斷激發學生的求職欲望。在學生不斷的與教師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充分感到親切,創設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民主和諧的、知情相融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當然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眾所周知,教材就是教學的一部分。學生需要通過自學的方式,明確目標,直到如何學習,怎么學。同時作為學生要把課堂的理論知識與現實聯系在一起,體會到知識的現實性。同時不斷的反思與審查也是培養自主能力的有利因素。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的出現錯誤。學生需要對已有的弊端進行不斷的審查與檢驗,積累經驗,這樣長期的自主學習訓練,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必要性,加強其自身自主能力的培養。
3.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
學生的教育除了學生自身的努力之外,更離不開學校教育與家庭的教育。作為家長不可以把孩子的教育的責任完全交管與學校,反之亦然。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同時也有很多人面臨著較大的生活壓力,特別是在農村鄉鎮等地區。在父母看來,為孩子提供優越的經濟條件是實現夢想的重要前提。從父母的出發點看這種想法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很多父母實現這一夢想的途徑就是遠離家鄉,外出打工,這就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父母關愛的確實使這些孩子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這樣的家庭如何建立起良好的教育呢?所以父母應該從內心關心孩子的成長,并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給與正確的目標定位。學校作為基礎的教育機構,教書育人是其基本指導原則,應該完全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思想品德等方面,學校應該及時與家長溝通,尋求最佳的解決方式。
在基礎教育日益重要的今天,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個人的發展尤為重要。這需要學校、家庭、個人、整個社會的共同的、和諧的努力。古人說“授之以漁”,教師和學生需要把這樣的古訓銘記心理,并付諸于學習生活的實踐。使學生真正實現自我,為最終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打好基礎。
李德孝,吉林省,男,1958年出生,現就職于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一拉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