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華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產房,廣東528010)
產房梅毒的護理及自我防護
梁燕華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產房,廣東528010)
目的 觀察分析產房梅毒的護理方法及自我防護的操作要點。方法 選取2011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該院產房收治的60例合并梅毒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產時護理,護理人員自身不做特殊防護;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護理,護理人員進行自身防護。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法下的護理效果及產房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產褥病發生率為3.33%(1/ 30),健康知識知曉率為96.67%(29/30),母乳喂養率為86.67%(26/30),與對照組[16.67%(5/30)、70.00%(21/30)、56.67%(17/30)]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人員職業暴露事件發生率[2.04%(2/98)]明顯低于對照組[16.67%(17/1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合并梅毒的產婦需要通過系統護理干預的方式改善其妊娠結局,提高母乳喂養率,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做好自我防護工作,降低各種職業暴露發生率,提高護理期間的安全性。
梅毒;產房;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職業暴露
對于產房所收治的合并梅毒產婦而言,由于護理人員需要保持與患者的密切接觸[1],工作者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因此,除了需要做好對患者的針對性護理外,自我防護工作的開展也是非常重要的[2-4]。為觀察分析產房梅毒的護理方法及自我防護操作要點,本次研究選取2011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本院產房收治的60例合并梅毒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后以不同護理方案進行干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60例合并梅毒產婦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40歲,平均(28.1±0.6)歲;孕周35~41周,平均(37.5± 0.6)周;梅毒病史4~22個月,平均(7.5±0.8)個月。觀察組患者年齡20~40歲,平均(28.8±0.9)歲;孕周35~41周,平均(37.9±0.5)周;梅毒病史4~22個月,平均(7.3± 0.6)個月。兩組患者年齡、病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產時護理,護理人員自身不做特殊防護,遵循無菌流程展開操作。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護理,護理人員進行自身防護。患者護理方法為:合并梅毒妊娠期孕婦妊娠晚期多急切等待分娩,一旦確認為合并梅毒,一般心理上難以接受,主要表現為悲觀、消極等不良情緒。針對這部分患者,護理人員必須給予同情、理解、關心,使患者能夠放心地接受治療。同時,需要展開健康宣教,對不明原因的感染,有的妻子懷疑丈夫有婚外性生活史,表現為抑郁、怨恨情緒。對此應做好解釋工作,化解夫妻感情危機,為孕婦提供一個安全的分娩環境。同時,需要通過健康宣教的方式讓經過治療并有效的產婦堅持母乳喂養[經治療后患者梅毒滴度(RPR)下降4倍以上則可直接以母乳喂養],產后胎兒需要及時做RPR檢查,并做相應“驅梅”治療,直至痊愈。護理人員自身防護方法為:合理設計工作流程:實行彈性工作制。根據產婦分娩室的時間和人數決定助產士的上班時間和人數,適當增加助產士編制。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樹立全面預防的觀念,將任何患者的血液都視為有傳染性,重點做好安全防護,在使用銳利器械時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在使用刀、剪、針過程中采用有利于保護自己的方法,一旦發生職業暴露,必須及時進行處理。
1.2.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法下的護理效果及產房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效果進行對比觀察。患者護理效果的判定通過觀察產褥病發生率、健康知識知曉率、母乳喂養率幾個指標實現。自我防護效果的判定通過分析產房護理人員職業暴露事件發生率實現。對照組30例患者產房分娩期間共有102名護理人員參與其中,觀察組30例患者產房分娩期間共有98名護理人員參與其中。職業暴露包括針刺傷及皮膚污染2個方面。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產褥病發生率(3.33%)、健康知識知曉率(96.67%)、母乳喂養率(86.67%)與對照組(16.67%、70.00%、56.67%)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n(%)]
2.2 兩組護理人員自我防護效果比較 觀察組護理人員職業暴露事件發生率(2.04%)明顯低于對照組(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人員自我防護效果比較
妊娠期梅毒是高危妊娠的典型表現之一,臨床有資料中指出,對于妊娠-分娩過程中存在梅毒疾病的患者而言,發生流產、早產、死胎及胎傳梅毒等不良妊娠事件的可能性明顯高于健康孕產婦[5-7]。已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妊娠期梅毒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已經對母嬰的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必須引起臨床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關注與重視[8-10]。
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患者實施了系統護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梅毒對患者妊娠結局的不良影響,通過系統的護理干預,降低了產褥病的發生率,并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使產婦提高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堅持母乳喂養,改善妊娠結局。除此以外,本組中還關注對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通過一系列相關措施的落實,在保障護理質量的基礎之上,最大限度地確保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具體更加確切的護理價值。
綜上,對合并梅毒的產婦需要通過系統護理干預的方式改善其妊娠結局,提高母乳喂養率。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做好自我防護工作,降低各種職業暴露發生率,提高護理期間的安全性。
[1]許宗嚴,邱莉霞,李頻,等.妊娠梅毒患者772例母嬰梅毒傳播阻斷效果回顧性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8):720-722.
[2]陳國菊,劉躍,劉江波,等.妊娠梅毒母嬰傳播干預后不良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4):321-323.
[3]魯東平,王芬,張榮,等.深圳市寶安區2008-2009年孕產婦及新生兒梅毒患病情況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25(3):212-214.
[4]肖雪,周燕媚,孫雯,等.2009~2013年妊娠合并梅毒孕婦及圍產兒感染因素的調查[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4,34(1):144-146.
[5]焦婷,徐香,韓長元,等.不同階段驅梅治療的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10):934-936.
[6]孫楊燕,蘇慧,凌靜,等.妊娠合并梅毒105例流行特征及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25(5):758-760.
[7]楊雪梅.產房梅毒的預防及護理措施[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2,44(9):1127-1128.
[8]鮑麗萍,萬鳳知.淺談產房梅毒防范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2012,12(增2):475.
[9]徐云芳.產房助產士對梅毒的職業安全防護[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4):1902-1903.
[10]王衛芳.妊娠合并梅毒的分娩期護理與預防[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5):171-17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5.045
B
1009-5519(2015)15-2353-02
2015-03-24)
梁燕華(1976-),女,廣東佛山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產房梅毒的臨床護理及自我防護工作;E-mail:fyliangyanhu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