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拉姆,李小華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西藏衛生人力資源現狀分析
德吉拉姆,李小華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目的 了解西藏衛生人力資源總體情況,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方法 利用官方統計數據與綜合文獻分析法對西藏2013年衛生人力資源現狀進行分析。結果 西藏衛生人力資源總量不足,專業結構不合理,衛生人力機構與地理分布不均衡。結論 西藏衛生人力資源建設要立足組織自身發展,借助外部援助,提高自我開發機制,逐步改革衛生人事制度,同時要充分考慮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改善衛生人力分布結構。
西藏[自治區]; 衛生人力; 衛生資源; 衛生系統機構
為進一步推進西藏衛生人力資源工作的開展,本研究對目前西藏自治區衛生人力資源現狀進行分析,以期為政府在制訂衛生人力資源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1.1 資料來源 主要來源于《西藏統計年鑒》(2013年),《西藏年鑒》(2013)和《2014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1.2 方法 采用文獻分析法與描述性分析法,對目前西藏衛生人力數量、質量與分布進行分析。
2.1 衛生人力資源總體情況 截止2013年年底,西藏衛生人員14 33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1 716人,管理人員668人;工勤人員1 073人;其他技術人員878人。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數3.67人,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1.63人,每千人注冊護士0.76人[1]。
2.2 衛生人力資源專業構成 截止2013年年底,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助理)醫師5 204人,占44.44%;注冊護士為2 400人,占20.48%;藥劑師(士)552人,占4.71%;其他2 989人,占25.51%[1]。
2.3 衛生人力資源機構分布 2013年西藏統計年鑒顯示,衛生技術人員主要集中在醫院與衛生院;其他技術人員集中在衛生院,在醫院與預防保健機構分布較均勻;管理人員主要分布在醫院,在預防保健機構與衛生院較平均;工勤人員同樣主要集中在醫院,相對于醫院而言,工勤人員在衛生院和醫學培訓機構占比較低。見表1。

表1 2013年西藏自治區衛生人力資源機構分布情況[n(%)]
2.4 衛生人力資源地理分布 截止2013年年底,衛生人員與衛生技術人員主要集中在拉薩、日喀則與昌都地區,其他地區較平均。執業(助理)醫師,護士主要分布在拉薩、日喀則與山南,其他地區分布較均勻。衛生人力資源在地理分布上拉薩市最為集中,阿里地區衛生人員數最少。見表2。

表2 2013年西藏自治區各市衛生人力資源分布情況[n(%)]
3.1 西藏衛生人力資源存在的問題
3.1.1 衛生人力資源總量不足 2014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2013年全國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5.27人,其中執業醫師1.67人、注冊護士2.04人,西部分別為4.76人、1.44人、1.78人[2]。2013年西藏自治區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3.67人,其中執業醫師1.15人、注冊護士0.76人[1]。西藏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遠遠低于全國與西部平均水平,最為突出的是每千人注冊護士人數,遠遠落后于全國甚至西部。這都反映出西藏衛生人力資源總量不足。
3.1.2 衛生人力資源專業結構不合理 WHO推薦的醫護比標準為1∶2[3],2013年全國醫護比為1∶1,西部為1∶1[2]。而西藏的醫護比僅為1∶0.46,明顯落后于WHO推薦醫護比,均未達到全國乃至西部醫護平均水平。除醫護比結構不合理外,西藏護士人數嚴重短缺,2013年護士人數占衛生總人數的20.48%,而其他人員數則占25.52%,高于護士人數。因此,西藏醫護結構亟須改善。
3.1.3 衛生人力資源地理分布不均衡 針對各地市衛生人員與衛生技術人員總量而言,衛生人員主要分布在拉薩、昌都與日喀則,這跟地區間的經濟發展程度,有密切關聯[4]。到2013年底,拉薩衛生人力資源分布最為集中,該地衛生人員占總數的32.65%。而阿里地區,作為西藏屋脊,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常住人口是全區最少的一個地區,相應衛生人員與衛生技術人員的數量也為全區最少。同時,以各地市每千人擁有的衛生技術人員數為參考,根據第6次人口普查相關數據[5],測算出各地市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數結果顯示,西藏各地市每千人擁有的衛生技術人員數排名依次為:阿里、拉薩、林芝。常住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市,除拉薩外,每千人擁有的衛生人數嚴重不足,如昌都地區,常住人口位居第二,而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是倒數第一。由此看出,西藏各地市衛生人員資源分布十分不均衡。
3.1.4 衛生人力資源機構分布不平衡 依據2013年西藏統計年鑒,西藏醫院的機構數只占衛生總機構數的7.5%,鄉鎮衛生院占47.9%[1]。但衛生人力機構分布表顯示衛生人力主要集中在醫院,其中,衛生技術人員在醫院中占56.09%,而在鄉鎮衛生院僅占22.87%,甚至其他技術人員在鄉鎮衛生院占53.93%,遠高于衛生技術人員。鄉鎮衛生院在解決廣大農牧民看病困難的問題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力結構存在明顯問題,衛生技術人員不足,分布結構也極不平衡。
3.2 西藏衛生人力資源發展緩慢的原因 西藏衛生人力資源從數量、質量還是分布上與全國及西部其他省市相比,發展十分緩慢。
3.2.1 衛生行政組織內在缺乏動力 西藏特殊經濟結構“非典型的二元經濟”,即整體框架雖為二元經濟結構,有一定的工業化部門,但其現代化程度不高,不能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主導部門,同時傳統的農牧業也對經濟社會發揮主導作用[6]。在西藏,多數資金、物質、人力、技術等資源都由政府調配和分配,更多的領域屬于計劃經濟模式,衛生領域同樣如此。在計劃經濟模式下,西藏衛生人力資源發展為外部援助,內生并產生外部溢出效應的模式[7]。衛生行政部門先天造血能力不足,內在缺乏動力,管理體制僵化。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未制訂衛生資源配置標準的地區[8],其原因不僅是由于經濟,地理、歷史等因素限制,也是受組織缺乏動力,未能制訂符合當地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標準,造成衛生人力資源總量不足,衛生人力供需矛盾等問題。
3.2.2 衛生人力制度的滯后 第一,在西藏在衛生人力選用方面,西藏并未實行2000年《關于深化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衛生人員選拔聘用由組織部負責,用人單位幾乎沒有自主權,導致各地市衛生人員供需之間存在問題。阿里地區作為西藏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2010~2013年西藏組織部招錄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需求數量較低,一直持續在20~30人,未有太大的波動,見圖1。然而,2014年該地區對基層衛生人員的需求則大大增加,從2013年的20人增長到2014年的116人。需求增大有多方面原因,如經濟發展,交通便捷、流動人口增多等,但作者認為最主要的影響的因素是衛生技術人員選拔制度的滯后。衛生人員的選拔有組織部負責,而對衛生人才需求最具有了解的衛生服務機構卻沒有招錄權力,這就出現了阿里地區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需求增長的非常態化現象。此外,組織部門通過“一刀切”的方式將大中專學生統一分配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出現衛生人員專業結構不合理,無法學以致用等問題。例如將耳鼻喉、放射等專業的衛生技術人員分配到在基層鄉鎮衛生院,根本無法發揮其專業特長,最終只能造成專業人才的浪費[8]。第二,在衛生人力教育與培訓方面,采用各種形式,提高衛生人員整體素質。2012年,全年共培訓12 500人次,選派200名鄉(鎮)業務員骨干赴華西醫大參加胡錦華健康教育培訓項目學習[9]。然而,西藏衛生人力整體質量水平仍落后于全國與西部水平。衛生人員學歷普遍偏低,高學歷人才稀少,整個衛生人力比例中低學歷和無學歷者占一半以上等問題,均與西藏衛生人力教育與培訓機制的滯后相關。就衛生人員的教育來講,西藏僅有一所綜合性醫學類學校,培養衛生人力資源的學校數目偏少,而且赴內地學習的醫學學生數量有限,培養不出足夠的衛生人員。同時,針對衛生人員培訓而言,未形成有效的培訓機制,在培訓方式、時間、內容等方面存在較大問題,衛生人力質量普遍低下。

圖1 2010~2014年西藏阿里地基層衛生部分專業技術人員錄取情況
3.2.3 惡劣的自然地理環境 惡劣的自然地理環境是限制衛生人力資源工作開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西藏地廣人稀,高寒缺氧。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海拔4 000 m以上的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而西藏平均海拔在4 000m以上的地方占總面積的86%[7]。自然環境的惡劣導致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十分緩慢,加之西藏衛生服務人口主要以農牧民為主,由于該類人群生活極為分散,衛生服務半徑過大,給衛生人力資源配置工作帶來較大困難,隨之也造成衛生人力分布極不均衡。
3.3 建議
3.3.1 立足組織自身發展,借助外部援助,實現衛生人力自我開發機制 西藏以自身特殊的經濟結構,形成了獨特的衛生人力資源發展模式。那么,要立足于自身經濟發展模式,不但要借助國家及其他兄弟省市大力援助,而且也要努力加大內生性衛生人力資源的開掘,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尤其衛生行政部門要努力改革僵化的管理體制,完善組織結構,盡快制訂出符合當地的衛生資源配置標準,加快提高衛生人員總量,解決西藏衛生人員供需矛盾問題。
3.3.2 逐步改革衛生人事聘用制度,提高衛生人力資源整體水平 在改革衛生人事制度中,要給予用人單位一定的權利,讓各個用人單位根據自己的需求,招錄專業衛生人員,努力使西藏各地市衛生人員供需達到均衡。其次,要結合衛生人力需求調整統一分配的相關政策,通過相關專業進行配置,實現衛生人員學以致用,避免“一刀切”。此外,要加快建立衛生人力教育培訓制度,不但要增設醫學教育機構,提高衛生人力資源總量,還需完善培訓工作,不斷提升衛生人力質量水平。
3.3.3 充分考慮自然地理的特殊性,結合實際,完善衛生人力資源分布結構 在衛生人力資源發展過程中要結合西藏特殊的地理環境提供衛生人力資源,因為廣大農牧民是西藏衛生服務事業重要人群,要根據此類人群的居住與生活方式特征,充實衛生人力。西藏衛生人力資源需求不同于內地省份,衛生部門不能照搬內地模式,若統一對待西藏衛生服務需求,只能導致衛生資源供給量高而資源利用率低下。因此,在制訂衛生人力資源相關政策時要充分考慮當地自然地理環境,努力改善衛生人力分布不均衡問題。
[1]西藏自治區統計局.西藏統計年鑒(2014)[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305-307.
[2]衛生部.2014中國衛生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4:36-37.
[3]趙麗君,李潤紅.山西省衛生資源現狀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4,24(4):523-525.
[4]陳紅梅,董海,康敏.西藏衛生人力資源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4,33(11):60-61.
[5]西藏自治區統計局.西藏自治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EB/OL].2011-05-03[2015-06-02].http://www.stats.gov.cn/tjsj/ tjgb/rkpcgb/dfrkpcgb/201202/t20120228_30406.html.
[6]李惟一.西藏“非典型二元經濟結構”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0.
[7]陳帝霖,單增旺堆.開掘內生性人力資源,促進民族地區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以西藏衛生系統人力資源開發的路徑選擇為例[J].湖湘論壇,2008,21(3):89-92.
[8]來有文.西藏衛生資源配置與利用分析及評價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
[9]李映洲.西藏年鑒(2013)[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13:15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3.063
B
1009-5519(2015)23-3671-03
2015-08-02)
德吉拉姆(1989-),女,西藏拉薩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衛生政策與管理方面的研究;E-mail:10486648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