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其智
據統計,全國31個省份97%的市地和有條件的縣市都開辦了《政風行風熱線》類節目(以下簡稱“熱線”),其中近60%實現了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多媒體聯動,探索了全媒體信息搜集、信息共享、選題播報、聯合監督的互動。但因熱線開辦時間較長、節目形式單一、運行方式進入疲態等原因,出現了部分地區熱線節目的影響力下滑、受眾的認可度降低等問題。隨著《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推進政風行風熱線類節目的全媒體融合互動迎來新的機遇,加快熱線節目的全媒體融合,一方面可以為傳統輿論監督熱線節目拓展領域、提升服務功能,另一方面將實現傳統媒體轉型升級,實現熱線監督節目在內容、傳播渠道和呈現形式等在內的綜合傳播能力的融合提升。
一、從機制體制和組織架構入手,夯實融合發展基礎
長期以來,熱線互動模式分散在不同的新聞機構當中,媒體性質、人員構成、制作特點各不相同,無法形成合力。隨著區域廣播電視媒體整合,借助這一契機,成立組建由廣播、電視、報紙和網絡,不同從業人員構成的熱線節目部成為現實。從機制體制和組織架構入手,媒體從業者在一個部門內協調統一,圍繞熱線節目這一中心,利用“聲屏報網”等四個平臺發稿,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統分結合、各顯特色”。丹東廣播電視臺利用廣電整合契機,成立“政風行風熱線”節目部,由原電臺、電視等部門的十人組成,分別制作廣播“政風行風熱線”、電視專欄“政風行風視點”、廣電報“熱線回聲”專版和微博微信“丹東政風行風熱線”,實現了熱線由原多部門合作互動到一部門協力融合的局面,夯實了熱線全媒體融合的基礎。
二、全媒體融合發力,擴大熱線品牌影響力
各媒體平臺在熱線節目中的作用和優勢不同,廣播熱線品牌影響力持續,以互動交流性和溝通私密性成為源頭;電視媒體直觀性強、影響力大,會以生動性贏得持續關注;紙媒將復雜問題以文字形式表述,留存性強,強調反復閱讀性;新媒體面向新群體,集音視頻和文字于一體,強調快速性和傳播廣泛性。因此,熱線節目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圍繞“政風行風熱線”這一源頭,建立“廣播熱線受理問題——交辦職能部門辦理——選取重點線索跟蹤核實——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共同表現最終結果和進展”的熱線運行機制。
在實際工作中,應強化廣播熱線的龍頭作用,細化規章制度,強化運行機制,重點做好上線單位考核與通報,強化投訴問題辦理效果。增加熱點單位上線頻次和范圍。利用好資源和平臺優勢,積極實施專題節目策劃和戶外大型直播節目,提升熱線節目的社會影響力。電視熱線類節目應緊緊抓住廣播熱線這一牛鼻子,著力強化熱線問題辦理的跟蹤反饋,從節目線索來源、協調機制、嘉賓聯絡溝通等方面與廣播熱線節目融合互動,突出廣播熱線節目后,上線單位解決聽眾提出問題的辦理過程,突出重點問題的記者調查過程,突出輿論的監督職能,強化落實力度。從而呈現“早上聽廣播——嘉賓現場受理解答問題”、“晚上看電視——跟蹤問題后續進展”,彼此利用優勢和諧互動,統一為熱線品牌服務。
丹東廣播電視臺成立熱線節目部后,與相關單位重新制定出臺了《丹東市“政風行風熱線”工作考核辦法》,建立全市性季度通報制度,節目前匯報、節目后點評,并將考評結果運用于全市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中。增加了民生熱點單位上線頻次,周一到周五各職能部門走進直播間,受理百姓問題,周六周日安排熱線問題反饋。積極發揮平臺優勢,籌劃推出特別節目“市長走進直播間”、“縣市區長走進直播間”、“政協委員面對面”,并將特別節目引進電視熒屏,嘗試探索全媒體民主問政的嶄新模式。
電視《政風行風視點》圍繞廣播《政風行風熱線》這一源頭,突出輿論監督作用。開設若干板塊:“聚焦”在選題上以廣播熱線電話為源頭,選擇重點問題,抓大做實做深;“回聲”對職能部門在廣播熱線中承諾解決的問題,進行跟蹤反饋,強化落實力度; “瀏覽”采集廣播熱線直播間畫面和同期聲整理編輯,強調政策解讀和權威發布;“政風行風之窗”采集政府職能部門在政風行風、軟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動態消息,同時,不定期增加行風話題和社會焦點問題的討論節目。與此同時,在《丹東廣播電視報》推出“熱線回聲”專版,書面反饋熱線回復;《丹東公共關系》雜志推出“熱線記錄”專欄,選取節目精彩瞬間,以文字記錄加點評的形式給予展現。
三、與新媒體融合互動,突出熱線的品牌優勢
如今,以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興媒體日益成為思想、信息和社會輿論的主要集散地。熱線節目擁有權威信息發布優勢,以及協調職能部門為民解難的資源優勢,一個微博、一條微信留言讓百姓難題迎刃而解,在熱線類節目中成為現實。微博微信在熱線節目中的應用,深刻體現了其互動性,廣播直播過程中,網友對當天節目進行點評或留言提問、解決難題,通過廣播直播節目這一平臺,由職能部門進行在線解答或事后辦理,全面拓展了熱線節目的互動渠道。這一方面解決了熱線交流時間人數有限的難題,另一方面也吸引了中青年群體和社會中高端人群參與節目的熱情。微信平臺 “丹東政風行風熱線”開通后,通過微信受理解答市民各類訴求,并將其納入上線單位受理問題范圍和考核范疇。因此,通過微信這一載體,廣播熱線受理問題的廣度、深度和數量全都實現了拓展,以2014年12月丹東市房產局上線為例,熱線受理問題23個,微信受理問題達到45個,實現了翻倍增長。
同時,應在熱線中加快廣電和新媒體資源融合,在“微”字上做文章,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搶得傳播先機。要對廣播電視熱線節目 “碎片化”,將其以內容為單元進行拆分,以微信信息形式進行推送,將熱線核心內容,即職能負責人通過節目解答的政策、受理的投訴、記者跟蹤采訪以及圖文音頻資料重新打包分發,形成即時采集、即時發稿的報道機制,實現同一內容,以不同形式打包分發至各平臺發送。微信平臺 “丹東政風行風熱線”每天向廣大市民推送實時消息,包括上線單位預告、熱線回音、節目音視頻回放等,訂閱用戶突破五千人。2014年6月,丹東自來水管網故障的不實信息滿布微信,“丹東政風行風熱線”采訪后第一時間在微信發布,消息閱讀點擊和轉發量超過十萬人次。
(作者單位:丹東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