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杰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各國經濟關系越來越緊密。為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強本國金融機構競爭力,各國競相進行金融自由化改革。金融自由化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經濟發展,但同時有也可能導致危機。因此在金融改革深化過程中有效地管理金融風險、防范金融危機發生至關重要。本文基于金融危機成因和我國金融業風險的特征分析之上,對我國經濟改革下的金融危機防范措施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經濟改革 金融危機 金融監管 金融自由化
一、引言
金融危機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往往伴隨著大量的企業倒閉及失業率的提高,導致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引起社會動蕩等惡劣后果。金融體系的內在脆弱性所產生的系統性風險以及來自系統外部的沖擊如國際游資的惡意攻擊等都會對一國的金融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當代金融危機所具備的超周期性、傳染性等特征使得各國在金融改革、監管等問題不得不慎重。金融自由化的處置不當曾是東南亞、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充分認識金融危機產生的的原因并做好危機防范工作對當下我國金融深化改革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二、金融危機成因
(一)經濟周期
金融危機同經濟周期密切相關,人們的非理性預期與行為會造成市場金融風險的產生和積累,進而導致危機的產生。如當經濟高漲時,繁榮會引發對資本收益的投機,不斷擴大的債務融資規模將使得經濟體陷入“過度負債”狀態,債務人一旦不能償還到期債務并且無法為其短缺頭寸再融資時,將被債權人強制清算資產,這種強制清算行為一旦傳播開來就會引發流動性危機,進而導致債務危機和銀行危機。
(二)內外經濟不平衡
持續性的經常項目逆差和固定匯率制度的不相容易造成貨幣危機。當國際收支均衡遭到一度程度的破壞時,匯價會出現較大波動,要維持現期的固定匯率必然要求國內利率相應上升,以維持利率平價。然而一旦市場貶值預期普遍形成,投資者為了保護資產價值選擇強行兌換外匯,如果投資者的預期和情緒發生了“從眾行為”和“羊群效應”,那么這種行為將會推動危機的發生。另外一國如果為了彌補財產赤字,國內信貸勢必會過度擴張。在銀行體系不穩健和監督體系不完善時,此時資金借貸極易失衡,將導致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增多和流動性風險加大,同時國內經濟也將將會面臨著巨大的投機沖擊風險。
(三)制度建設薄弱
在缺乏良好的會計制度、透明的金融制度、清晰產權制度、商業和金融契約的固定法律框架時,金融體系對金融風險的抵御力很低。此外制度的滯后建設導致了更多的不規范操作,加大了調控、監管難度,增加了經濟體系的不穩定性。
三、我國金融穩定性現狀
我國的金融體系是從計劃經濟體制繼承下來的,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在市場主體方面,我國金融結構還未普遍構筑良好的資本結構,公司的制度的制度架構有待完善。由于產權制度的不明晰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銀行體系和國有企業內存在大量的道德風險。激勵約束機制失效、權責不對稱是當下我國金融制度急需解決的問題。在市場結構與秩序方面,我國金融業存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銀行間市場等結構不均衡以及金融秩序不規范的情況,設租、尋租等金融腐敗現象有發生。這這種內在的不穩定極易產生較大的金融波動,進而通過市場間的關聯和互動,擴展到整個金融體系,最終釀成金融危機。同時金融市場法律法規建設不夠完善、金融監管力度不強,金融機構構過度負債和市場參與者的過度投機行為使得市場忍受沖擊的能力大幅降低。
四、金融危機防范
(一)構建完善的金融危機預警體系
加快金融穩定指標的設計和評估、加強對跨市場風險和系統性風險的監測和分析在金融危機的分預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要通過構建金融危機預警體系不斷深入研究金融危機發生的動因,選擇有效的預警指標,另一方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有效臨界值,保證發出的預警信號切實可靠。
(二)循序漸進地進行金融自由化改革
首先金融自由化改革要在穩定的宏觀經濟條件下進行,避免利率和匯率的劇烈波動引起資金不規則流動,進而引起銀行危機等不安定情況發生;必須與價格改革相配合,在價格信號扭曲的情況下實施金融自由化,資金流向會被誤導,導致資源配置結構失調,造經濟體的不穩定;完善匯率形成機制,警惕和防范國際資本投機,根據國內、國外經濟環境的改變及時做出調整,此外還應適當控制外國短期貸款和證券投資的比例;在有足夠外匯儲備和穩定的經常項目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慎重開放資本賬戶。
(三)完善金融制度,加強金融調控和監管
進行產權制度創新、完善現代金融業制度,構建均衡的市場結構、維持穩定的市場秩序。建立能及時、準確和綜合性的信息披露制度。確立不同層次的的制度安排來協調金融監管的政策工具需求。規定不同監管部門在維護金融體系穩定中各自的職責和法律地位,構建協調宏觀金融穩定與微觀審慎監管的制度框架架構,增強中央銀行的前瞻性宏觀分析能力,提高監管部門的監管水準。加強協商溝通,建立各部門之間防范跨市場、跨體系統金融風險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協調配合的制度框架。加強監管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和懲治違法違規行為。
參考文獻:
[1]盧文瑩.金融風險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249-280
[2]李成.金融監管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331-380
[3]戴國強.貨幣銀行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袁管華,劉京生.我國金融風險的制度性成因[J].經濟與管理研究.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