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琳琳
摘要:產業轉移是經濟發展的規律,是重大發展機遇,更是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受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雙重擠壓,河南工業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亟需通過承接產業轉移,擴大投資、生產、就業,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從長遠看,建設先進制造業大省,更需引入戰略產業,調整經濟結構,把解決當前突出矛盾與加快轉型升級、積蓄發展后勁、培育內生動力有機結合起來,為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河南 產業轉移 東部地區 經濟
一、河南承接產業轉移的必要性
(一)推動河南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河南地處中原,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先是東部沿海地區承國家政策的支持造就了極速發展的繁榮景象,例如“珠三角”現在已成為國內城市發展的標桿;隨后“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戰略被提出,中部省市的發展遭遇了“塌陷”的局面。然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中央相繼出臺了“中部崛起”的相關意見部署,河南作為中部六省之一,河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實現“中部崛起”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優化了產業結構,擴大了河南對外開放的程度,目前,180 個產業集聚區和 10 個城市新區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從而成為開放招商的主平臺。鄭州新鄭綜保區是中部第一個綜合保稅區,與其配套的河南保稅物流中心也已正式運營,鄭州出口加工區業務翻倍遞增。2014年河南省進出口總值3994.4億元人民幣,與2013年相比增長7.5%,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2418.8億元,增長8.4%;進口1575.6億元,增長6.1%。
(二)國家宏觀調控的客觀需要
自200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將中部崛起與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區等工業基地的改造放在同樣的戰略高度以來,至今國家愈發重視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并把中部崛起這一目標作為國家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結構合理化調整從而帶動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參照指標。2010 年 12 月 21 日國務院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2011 年 3 月 9日在京發布的《中原經濟區發展報告 2011》,以及2011 年 9 月 28 日的《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這些政策的相繼出臺,首先將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其次為中原經濟區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對策;最后為中原經濟區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指明了方向。河南省應有序的承接產業轉移。發揮地理位置優越、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完善承接產業的配套條件,建立承接產業轉移的平臺,完善推進產業轉移的機制,全方位、多層次承接沿海地區和國際產業轉移。2014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我國首個突破行政區劃、跨三省區域合作共贏的綜合試驗區——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正式劃定,它位于山西、陜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帶的黃河沿岸,包括運城市、臨汾市、渭南市和三門峽市,從而為加速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又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三)東部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國家對東部地區的政策扶持,使東部地區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一帶城市爭相成為美國、日本、韓國、臺灣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輸出地,從而推動東部地區的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東部地區的承接產業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之前所具有的生產要素成本低、國家政策的相對傾斜等優勢正在逐漸弱化,從而暴露出地區產業結構的非均衡性、可利用資源的嚴重飽和、當地企業對外擴張受限等問題。
二、河南承接產業轉移的現狀
(一)承接項目主要以第二產業為主,新興產業成為主流趨勢
期初,河南省承接的產業以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如電子、紡織、設備制造、醫藥、化工等,隨著富士康、銳珂醫療、可口可樂、嘉吉公司相繼入駐河南以來,2014年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與酷派集團合作,斥資18億元建設智能手機產業園。據商務廳資料顯示,入駐河南的世界500強企業的投資分別分布在裝備生產制造、物流、金融業、農副產品以及食品的加工制造、天然氣、水資源供應等支柱產業。已經成型的地方特色產業,例如漯河的食品加工、鄭州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洛陽的裝備制造、新鄉的紡織服裝等,這些地方優勢行業已成為世界500強企業來豫投資的熱點;另外,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例如針對高消費人群的進口產品銷售、旅游業、現代化的物流、銀行金融、新能源、新材料等也成為來豫投資的新亮點。
(二)承接規模越來越大,產業集聚區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載體
河南目前現已建成180個產業集聚區產業集聚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載體。據河南省商務廳資料顯示,2014年上半年河南實際引資4123億元,其中到位外資68億美元,省外資金3701.5億元。全省新設立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93個,投資總額63.6億美元。全省產業集聚區實際利用外資41.4億美元,增長21.4%,占全省的60.9%。第二產業是外資投資的主要項目,實際到位的資金也占到全省外資到位資金的八成。2013年底,富士康把iPhone6生產線建立在河南,以及一些精密器械生產商在河南相繼落戶,河南利用外資形勢會越來越好。全省實際到位省外資金3701.5億元,增長16.6%,集聚區實際到位省外資金2296億元,占全省總額的62%。第三產業引資1717億元,增長18.5%,占全省的46.4%,增幅最高。
(三)承接產業轉移的區域較為集中
河南省已有的180個產業集聚區中,幾乎一半以上的集聚區形成了各自的主導產業,剩下的也已具有集群發展的態勢。如今河南省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5個,分別是鄭州、開封、漯河、鶴壁、許昌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個,分別有鄭州、洛陽、安陽、南陽。2014年4月國務院批準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包括晉陜豫三省的渭南、三門峽、運城、臨汾四個城市,是我國首個突破行政區劃、跨三省區域合作共贏的綜合試驗區。產業經濟相對發達的的地區例如鄭州、洛陽、漯河等地區是承接產業轉移較為集中的地區,這些地區具備一定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
三、河南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承接載體需要完善
產業集聚區和工業園區是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載體。2009 年河南省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產業集聚區的發展要加大力度,在建設產業集聚區的過程中,逐步完成縣鎮級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形成產業集聚式的發展規模,從而提高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質量、水平。為了調動集聚區發展的積極性,從 2010 年開始在全省范圍 180 個產業集聚區中評選各年度河南“十強產業集聚區”和“十快產業集聚區”。但是,產業布局不合理、產業關聯度不高是產業集聚區內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承接轉移的過程中,政府對產業集聚區內的建設規劃不明確,導致吸引過來的產業項目存在隨機落地生產現象,在同一集聚區或工業園區內,產業的關聯性不強甚至沒有關聯,這樣一來,產業集聚的分工協作等優勢根本無法發揮,難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尤其是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集聚區內的金融、口岸、財稅等配套服務跟不上。
(二)異常激烈的區域競爭
區域競爭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中部其他省市;二是東部欠發達地區。中部其他五省市發展處于同一起跑線、區位接近、資源優勢相似、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相同,因此競爭尤為激烈,河南在“軟環境”上存在的不足之處必然會阻止東部產業向其轉移的進程。另一方面,東部地區為了保護本地區經濟的發展,盡量減少資金流失、稅收流失、失業加重、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等由于產業向中部的轉移帶來的問題。因此,不鼓勵對于本地區企業的外投和外移,從而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河南的轉移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礙。
(三)思想不夠解放,服務意識不強
在招商過程中,經常出現“虎頭蛇尾”的狀況,在引進的時候積極主動,但是簽完協議后,項目和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同時,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政府在對待轉移過來的企業沒有足夠強的服務意識,企業在辦理審批手續過程中往往遇到行政辦事效率低,在遇到矛盾和難題時,沒有專門的負責機構負責協調和解決,從而影響了外來企業投資辦廠的積極性。
四、河南承接產業轉移的對策建議
(一)合理規劃產業布局
提前做好規劃布局,對轉移過來的企業有選擇性的承接,產業轉移的總體水平重點提高,這是河南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基本要求。為了提供給承接過來的產業良好的“著陸”地點,就要加快加強各類工業園區以及附屬設施的建設,有計劃、合理的引進項目,對相關聯的企業布局在同一區內,形成有效的產業集聚。另外,集聚區和工業園區內相關的環保設施、銀行金融機構、公交、娛樂設施相關公共基礎設施需要完善,園區的管理體制、開發機制、綜合保障體系,促進園區發展的相關政策亟需健全,從而來推動園區產業形成規模效應。
(二)開展產業轉移、對接活動的洽談、招商活動
在招商過程中,以企業為中心,改革過去單一的招商機制,綜合園區招商、環境招商、項目招商多種方式為一體,采取股權、收購、兼并等多種資本方式吸引外部資金,充分利用各種平臺為招商創造有利時機。國家為中部地區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但是河南省不能坐等東部企業的“主動上門”,通過開展產業轉移洽談招商會等活動搭建平臺吸引企業來豫。
(三)加強軟環境建設,增強市場吸引力
為了增強河南對轉移企業的吸引力,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要注重改善軟環境。首先要解放思想,轉變思想觀念,實現領導方法和工作方式的創新。其次,要營造民主、法治、嚴明的法制環境: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清除體制障礙、推進公平準入,政府要適應市場要求,為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發揮應有的作用;為了建立高效的統籌協調機制,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提高行政辦事效率,從而在全省范圍內形成承接產業轉移的整體合力。
參考文獻:
[1]張柏林.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問題對策研究[J].大眾商務,2010
[2]史雪艷.河南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對策研究[D].2012
[3]宋萬鋒.區域產業梯度差與河南有序承接產業轉移[D].2013
[4]段小微.河南承接產業轉移的時空格局研究[D].2014
[5]張皓宇.河南承接產業轉移對策研究[D].2013
[6]趙振杰.世界500強加速入豫[N].2014
[7]江洪.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現狀與對策[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