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炬猷
摘要:作為我國重要的周邊地區之一,廣西的發展歷來都離不開與東盟的貿易友好合作。深入思考工業集聚這一議題,有助于廣西在東盟共同體即將誕生之際,把握機遇,利用自身優勢,努力提高自己的工業集聚水平從而增強國際競爭力,與東盟在貿易上形成優勢互補,從而擴大雙邊貿易。本文從分析廣西機電產品的出口競爭力進行探討,并對加強加深經貿往來合作提出對策和建議,廣西工業集聚水平增強有利于加強機電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加深與東盟共同體的貿易往來。
關鍵詞:工業集聚 東盟 機電產品
一、廣西工業集聚的研究背景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趨勢。這表明如今以WTO為首的全球貿易談判機制以地域為基礎在特定范圍形成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相互聯系并且相互影響。經濟全球化基于多邊合作的機制,使得生產要素得以在全世界范圍內流動,形成一個跨國界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有機經濟整體。
廣西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產業和工業建設,工業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以機電產品、紡織、制糖和有色金屬采煉等一系列主導產業的產品,在與東盟的貿易往來中發揮著巨大的優勢,在貿易總量中占據了巨大的份額。2006年3月,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加快北部灣開放開發的舉措。加快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積極融入和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重大舉措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加快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的發展,與推進泛北部灣合作結合起來,大有文章可做并且前景廣闊,廣西沿海發展將成為我國新的一極。
二、廣西機電工業集聚與東盟貿易現狀分析
(一)廣西與東盟貿易中機電產品占據主導
2012年1-11月,廣西僅與東盟十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就達到了105.5億美元,同比增長29.4%,對東盟貿易位居西部十二省市第一位,全國第九位。進出口貿易當中,機電產品總額達23.6億美元,增長8.8%;農產品加工貿易總額7.1億美元,增長31.9%。
2013上半年南寧海關的數據顯示,廣西邊境貿易中,私營企業是邊貿的主力軍,2013年上半年出口額達35.5億美元,增長31.2%,占廣西外貿進出口總額的81.2%。國有企業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也飛速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8.2億美元,猛增2.1倍。在進出口中,紡織服裝和機電產品依然是外貿出口的主要增長動力。機電產品出口達到12.1億美元,增長50.5%。紡織服裝和機電產品占到廣西邊境貿易出口總額的86%。
在金邊和其他省市,隨處可見廣西生產的柴油機、粉碎機、碾米機、磅秤和柳州產的雙力電表等,廣西機電工業產品在金邊幾乎占領了市場的半壁江山。
(二)西江帶逐漸成為廣西最大產業集聚區
2013年《廣西工人報》發表頭條文章指出,2012年,西江經濟帶7城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利潤總額等主要指標均占全區60%以上。7市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610億元、工業增加值1994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20%,且占全區一半以上。西江經濟帶建設依托于西江黃金水道的建設,經過3年的努力,億噸西江黃金水道已初步建成。資料還顯示,西江經濟帶沿江產業聚集呈雛形,平臺效應初步顯現,在不久的將來,西江經濟帶或成廣西最大產業集聚區。
根據《廣西西江經濟帶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要求,西江依靠巨大的水運能力和低廉的成本優勢,依托西江沿岸豐富的水源、土地以及礦產、農產品等自然資源,優化沿江產業布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建設桂東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
在西江黃金水道臨江產業發展中,最早受益7個沿江城市包括南寧、貴港、崇左、百色、梧州、柳州、來賓等,沿江布局的各類工業園區成為7個城市發展的驅動器及其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的主要載體。
(三)亞洲各國貿易依存度逐漸增加
2004-2011年部分亞洲經濟體貿易依存度
《亞洲經濟一體化2013年度報告》中顯示了2004-2011年部分經濟體對亞洲的貿易依存度。從表中可以看到,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對亞洲貿易依存度逐步上漲。這些數據表明了亞洲經濟一體化趨勢正在加強。縱觀發現所有數據的數值都圍繞55%,表明亞洲各個經濟體的出口貿易平均55%都是在亞洲內進行。據2011年一體化指數測算的經濟體中對亞洲貿易依存度大于50%的國家有15個,所有這一切說明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日趨增長。
同時,東盟的貿易依存度在2004-2011年間在穩步上升。東盟幾個重要經濟體對亞洲貿易依存度逐年攀升,其中,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泰國的貿易依存度于2011年都突破了65%,這表明東盟這些重要的經濟體主要在亞洲進行貿易。但是新加坡對亞洲貿易依存度浮動較大、下降速度較快,從2004年的67.25%下降到53.12%。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亞洲各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量增加,關系越來越密切,亞洲內部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特別是東盟共同體的初步建成對于廣西來說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尋求機遇,在亞洲經濟體之間日益往來密切的大背景下,利用自身優勢打開東盟市場,對廣西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三、廣西機電產業集聚存在問題分析
(一)工業產業結構集聚水平低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統計,截止至2012年,廣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700多家,達到5300家,其中小型企業占到87.8%,中型企業占11.4%。從中可以看出,廣西的大型工業企業相對較少,而小型工業企業較多。小型工業企業大多以輕工業為主,輕工業多而重工業少導致產業結構不平衡,使得廣西難以形成工業集聚。
重工業企業所占比重比輕工業企業少,但是從廣西工業總體GDP上來看,重工業的產值比輕工業大的多。不難發現,廣西需要建設大型龍頭企業和重點發展重工業來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以實現工業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