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男
摘要:本文以民營企業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作為出發點 ,站在不同角度分析了影響民營企業融資的各種因素,剖析造成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提出適合我國國情和民營企業現狀的融資方式和融資渠道,為解決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民營企業 融資 對策
民營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最為活躍,國家市場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離不開數量眾多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在吸納就業、出口創匯和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據統計,在我國的所有企業中民營企業數量占比99% , 其每年總產值、實現利潤總額等對全國貢獻率高達6成以上, 為社會提供3/4的就業崗位, 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的屏障。
一﹑民營企業融資的現狀
我國的民營企業大多數技術含量低,主要的競爭優勢僅為地域優勢和勞動力廉價等,經營規模普遍較小、組織結構簡單,資金來源主要是依靠自我籌資、自我積累。在我國,民營企業的融資現狀不盡人意,因為僅憑自身積累、員工借款等而不去依靠外界金融工具的融資,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只不過是杯水車薪。
從間接融資來看,銀行貸款是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的重要方法。盡管中央銀行制定相關政策,三令五申的要求各商業銀行增加對民營企業的信貸額度,加大資金的市場投放量,但考慮到風險因素,各商業銀行還是偏向于向國有大中型企業放貸款而不愿搭理小企業,尤其是民營小微企業,這樣就形成一個怪現象:對不缺貸款的國有大企業,銀行爭著想貸款,而對那些真正缺錢的民營小微企業,銀行卻又很冷漠,即使貸款也是額度小、期限短,市場資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從直接融資來看,股票市場對于一般民營企業來講門檻較高,且存在社會偏見。在滬、深交易所股票上市過程中,身為國有企業,即使效益欠佳,也能通過包裝等手段輕松獲得上市機會。而作為民營企業,即使資信較高且業績優異,在同等條件下卻難以得到同等待遇。在國內證券市場中,民營上市公司的占比不到20%,截至2010年底直接上市的民企占比僅為6.97%。
二、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第一,民營企業資信等級較低且無法提供足夠抵押資產。一般來講,抵押物可以是建筑物﹑土地﹑機器設備﹑應收賬款﹑存貨等,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銀行愿意接受近7成的應收賬款和倉單作為抵押物對企業進行貸款;而在我國,資本市場尚不常熟,銀行貸款抵押品很少采用應收賬款和倉單,更加希望以房產、土地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品,而這些恰恰是民營企業所欠缺的。
第二,民營企業融資成本高,效率低,風險大。由于多數民營企業貸款的需求急,數額少,經營分散,銀行管理起來要花費相當大的人力物力,但收益卻有限,導致民營企業的融資困難。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受市場環境影響大,盈利能力差,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經營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也是投資者不愿意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銀行內部風控制度加強,風險意識和違約成本提高。目前,國內各家銀行內部風險管理制度的加強,使得民營企業從銀行獲取貸款加倍困難,央行推行商業銀行“貸款責任追究制”,即讓每一個分管信貸的業務人員對貸款項目風險負全責。這就要求信貸人員要對信貸資產損失的風險負責,直接導致新增信貸額度大量投入到相對更有保障的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對民營企業的資金支持則越來越少。
第四,民營企業難以進入證券市場。對于股票的發行和債券的發行雖說是最為行之有效的融資手段,但是對融資者的要求相當高,對企業資產規模,營業額和利潤水平等指標嚴格限制,過去三年效益持續增長,且生產經營中未發生過違法事件等。如若公司上市,必須按時披露其各項經營信息、重大資產變動,這就需要聘請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沒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維護成本較高,這對于資金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三、民營企業融資的對策分析
第一,加強自身內部建設,完善自身內部環境。民營企業必須要努力提高自身資信度,必須要盡快轉變機制,通過企業改組改制,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組織形式,增強籌資能力。同時民營企業要強化財務控制,把加強資金管理作為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并且貫徹落實到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企業自身要準確預測資金回籠和投放的時間,合理地進行資金分配,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占可支配資金比例應有效配合。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有效控制制度,在物資采購﹑領用﹑銷售及售后服務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民營企業要取得社會各界的信任和支持,應牢固樹立信用觀念,始終堅持誠信為本。一方面,規范和完善企業財務規章制度,做到規范發展,為銀行、稅務和社會公眾提供真實可信的財務信息,提升市場口碑,創造條件使企業在硬件和軟件上更多地符合銀行貸款條件;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經營者要加強金融法規的學習,真正在社會上樹立起重合同守信用的良好形象。另外,民營企業管理者還應該學習金融知識,掌握金融工具,不斷拓寬融資渠道,采取多種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比如:股份制經營、融資租賃等,為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第二,完善金融服務體系。首先,從現有政策性銀行單獨設立面向民營企業貸款的部門,并通過立法強制等手段,規定政策性銀行信貸行為對象應符合比例要求,投放金額符合數量要求,政策性銀行可獨立對的民營企業貸款,也可委托下一級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代理。其次,發展社會專業融資服務機構,如,投資擔保公司等。再次,改革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的經營機制和管理方法。需要改革現行的貸款審批程序,簡化工作流程使其更加合理;建立民營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成立數據庫并利用互聯網將民營企業信用等級的評估情況進行共享,對不誠信的企業,建立信用黑名單,對不同信用等級的企業采取不同的金融服務策略。
第三,充分發揮中小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作用。在國有銀行中實行集團化改造,推行“金融控股公司制”,從而增強基層金融機構的獨立性,使其更好的在所屬領域內提供金融服務。在省會城市或經濟較為發達的地級市,可由當地企業或政府出資設立地方性銀行;結合國家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契機,將農村信用社改造成為地方性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等。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險制度正式執行,更多的是向銀行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改善服務質量,提高融資效率。
第四,政府積極出臺相應政策,規范和完善民間金融。近期新興的互聯網金融、P2P融資平臺、PPP經營模式等,打破了現有的金融格局,使得老百姓手中的錢多了投資的渠道,而且企業融資難題也得到了解決,可謂雙贏。目前國內民間資本接近5萬億元,這些資本如果能通過民間融資的渠道進入生產流通領域,必將成為促進經濟繁榮強有力的助推器。同時政府應對民間金融進行完善和規范,引導新興產業的發展,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市場。重點推進一定規模的高科技行業、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領域的民營企業上市,包括到海外上市。
第五,利用國家政策,采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平臺掛牌融資,即可定向融資又可起到一定的廣告效應,成本較低,可以流動套現帶來財富效益。
四、結束語
可見,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直接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融資難僅僅依靠國家出臺刺激政策解決是遠遠不夠的,經營者自身產業模式的轉變,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高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同時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需要融資方式的創新。解決了這一難題,民營企業必將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象平.淺議我國民營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J].今日科苑,2009,(14):108
[2]梁紅英.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策略[D].浙江金融,2008,(5):52-53
[3]孔曙東.國外中小企業融資經驗及啟示[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