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夏
【摘要】肖斯塔科維奇管弦樂作品的配器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對樂器純音色的偏愛。正是這種配器方式,使他的作品有一種近乎版畫般清晰的風格。本文將通過對肖氏作品中四個樂器組的分別研究,深入解析其管弦樂作品中純音色的使用方法,以探究作曲家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獨特音樂語音。
【關鍵詞】肖斯塔科維奇;管弦樂隊;樂器組;純音色
一、弦樂組
作曲家在對弦樂組的運用上可謂是變化最為多樣。我們不難看出在肖斯塔科維奇作品中弦樂組所占的比重相當大。可見,作曲家對弦樂組賦予了很高的地位。在弦樂組的演奏技巧方面,除了一些常見的演奏弓法外,作曲家還運用了很多特殊的弓法,如飛跳弓、撞弓、弓尖演奏、弓根演奏以及色彩性效果弓法等。在肖斯塔科維奇的管弦樂創作中,傳統的弦樂五重奏為基礎的編制已經滿足不了他對弦樂編制的追求,取而代之的以多重分部為主的弦樂編制則運用的更加廣泛。分部寫作中,肖斯塔科維奇通過樂器聲部數目的增減變化造成了豐富的層次感。
除了大量細化分部的寫作,作曲家對弦樂組撥奏的喜愛也是值得一提的。據筆者分析,撥奏在整個弦樂組的寫作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并且五組樂器共同撥奏的段落篇幅非常之多,基本每部作品每個樂章中都會出現大篇幅的撥奏段落,并且作曲家不會安排任何別的樂器加入其中,這樣大段落的運用某一單一的演奏技法是作曲家最為大膽而又最具特色的配器手法。除此之外,大篇幅的跳奏也布滿作品。可見作曲家對這一演奏技法的偏好并將其淋漓盡致地運用到了作品中。
作曲家對于樂器本身固有的音色特性的發揮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中,作曲家以大提琴與低音提琴結合來演奏主題的呈現方式占據了大量的篇幅。由此可以看出作曲家對低音樂器以及樂器低音區的特殊偏愛。
二、木管組
肖斯塔科維奇在木管組的運用上不再追求浪漫派作曲家色彩絢麗、氣勢磅礴、暴風雨般的寫法,而是更注重音樂情緒的細膩變化,強調抒情性和詩意的表現及氣氛的烘托。浪漫派作曲家的那種多重重疊的混合音色配置在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中已經很少見。木管樂器純凈、透明的音色更受作曲家的青睞,并常以純音色寫作為主。在木管組中,基本上短笛、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五個聲部都被頻繁地用以擔任相距兩到三個八度結合的旋律線條的陳述,偶爾大管會做和聲低音,這一完全室內樂性質的管弦樂寫法在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其織體也簡單到似乎回到了古典樂派的寫法。作曲家喜歡木管組純凈的原始音色更多過于不同組樂器間的色彩混合。另一方面,肖斯塔科維奇喜歡木管樂器中音區柔和的音色,并且更樂于發掘低音區的魅力,這一點更像是印象派作曲家的常用手法。
在木管組的演奏技術方面,肖斯塔科維奇則并沒有像浪漫派、印象派那樣加入華麗的炫技技巧,如滑奏、泛音、彈吐等等。而他更喜歡運用常規的演奏技法,這一點在管弦樂多元化的二十世紀是相當少見的。
三、銅管組
總的來說,肖斯塔科維奇在銅管樂器的處理上,基本摒棄了浪漫樂派的絢麗色彩、印象主義的驚心雕琢、以及表現主義的怪誕詭異,而是更喜愛自然樸實的創作風格。從音色處理上,我們很難在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中找到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如閉塞音、彈吐、喇叭口朝上等等,只是偶爾會加入弱音器或小段落的滑奏。大部分銅管組的音色都是在各自共鳴最好的適當音域,基本看不到兩級極端音區的運用。在整體配置方面,與弦樂組、木管組一樣,銅管組也多以純音色為主;音色對比以段落式的不斷變換為主;力度則以階梯式的遞進為主。肖斯塔科維奇并不會“為了音色而音色”,而是為了確保每條旋律線條的獨立性來運用特定的音色效果。
圓號既能吹出銅管的嘹亮音色,又能吹出木管的柔美音色,在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中是運用篇幅最多的。它既能演奏剛勁有力或抒情柔和的旋律主題,又能展現波瀾壯闊或陰暗低沉的和聲織體,幾乎擔任了各種各樣的角色。由于圓號低音區的音色較暗淡柔和,在其他樂器演奏悲傷的主題時,圓號常常擔任和聲背景。作曲家還常常運用各種節奏型的和弦進行或綿延柔和的長音做和聲伴奏音型。圓號的音色處于木管與銅管色彩的中介音色,它作為調和弦樂組、木管組的潤滑劑,使得弦樂組和木管組的音響變得更加圓潤且柔美。
長號與大號在銅管組里算是具有特性音色的樂器。肖斯塔科維奇用他們演奏主題旋律的片段非常多。況且作曲家偏愛低音樂器及低音區演奏的音色,自然在銅管組里更不會少了長號與大號的音色運用。
四、打擊樂器組與裝飾性色彩樂器組
在二十世紀管弦樂的多元化發展中,打擊樂器與裝飾性色彩樂器以它豐富的表現性能和多樣的音色變化,成為了作曲家們使用最多的樂器組。肖斯塔科維奇更是抓住了打擊樂的所有特性并加以渲染。作曲家會在自己的作品中經常使用非常龐大的打擊樂編制。
作曲家在《第十五交響曲》第四樂章339小節的打擊樂合奏是全曲的一大亮點。定音鼓、響板、盒梆以及小軍鼓每一種樂器都有自己不同的節奏型。四個定音鼓強調A、E、降B、F四個五度音。響板持續敲擊后半拍的八分音符與定音鼓錯開;盒梆四分音符與后半拍八分音符結合與響板交錯;小軍鼓則十六分音符敲奏與盒梆交錯。四種打擊樂器從縱向上每個聲部都作交錯進行,橫向上保持每小節相同的節奏型。與此同時,弦樂組分為七個部分拉奏大三和弦的和聲長音來潤滑打擊樂的干澀音響,可謂是精彩絕倫。有意思的是作曲家運用用手蓋住鼓面敲擊的方式來敲擊小軍鼓。這種敲擊方式在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也正如之前所提到的作曲家若對某一單一演奏技法有多喜愛,則會運用到極致的特點。
通過筆者上述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在多元化的二十世紀音樂熱潮中,肖斯塔科維奇在對每組樂器的運用上不僅與傳統思維保持著緊密的聯系,也融入了二十世紀新的音樂元素,并將二者融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