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笛
【摘要】本文首先從聲樂鋼琴伴奏的內涵和意義進行詮釋,從而引入聲樂鋼琴伴奏專業(yè)技術問題的思考和分析,主要分為兩方面的技術展開討論:鋼琴伴奏彈奏技術(觸鍵與踏板)、視奏技術,本文對這兩方面的聲樂鋼琴伴奏技術的入手、掌握進行分析,這兩種技術是構成鋼琴伴奏的主要框架結構,因此對這兩種技術的熟練掌握對聲樂鋼琴伴奏水平具有重要的提升效果。
【關鍵詞】聲樂鋼琴;伴奏;彈奏技術;視奏技術
一、聲樂鋼琴伴奏的內涵和意義
聲樂鋼琴伴奏的主要價值體現(xiàn)在“伴”上,在聲樂演唱過程中,聲樂鋼琴伴奏者為了引導、協(xié)助主演唱者,為了增強聲樂過程的整體質量與效果,鋼琴伴奏者通過利用鋼琴的旋律、和聲和協(xié)調的融合功能,來實現(xiàn)樂器對聲樂的配合價值。這個伴奏過程主要通過鋼琴的音樂功能得以實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鋼琴伴奏的前奏、間奏和尾奏等環(huán)節(jié)中。聲樂鋼琴伴奏對聲樂的演唱具有渲染、強化和提升的價值與意義。
首先,聲樂鋼琴伴奏在前奏中可以較快地渲染出聲樂演唱的氣氛和情感。引導和提示演唱者較快地進入音樂意境中,協(xié)助演唱者根據鋼琴伴奏來準確把控演唱的節(jié)奏,無論是在高音、低音或轉音的關鍵點都能準確控制音準,使演唱者可以投入到更多的情感,從而加強演唱效果,使聽眾也身臨其境,融入其中;鋼琴的間奏伴奏效果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間奏的配合有利于進一步推進聽眾情感的升華,對眼唱者的表演效果具有補充和強化效果;最后的尾奏以鋼琴特有的緩慢、優(yōu)美的音質配合結束演奏過程,對整個演唱具有提升和補充效果。
另外,聲樂鋼琴伴奏的另一個重要價值體現(xiàn)在復調的補充作用,復調指的是兩個或幾個旋律的同時結合,它包括對比復調,模仿復調,復調為演唱音樂注入了新鮮活力,有利于音樂旋律層次的推進,深刻歌詞和旋律所表達的意義。在聲樂伴奏中效果最好、使用較頻繁的就是復調伴奏,演唱者的重唱和輪唱的效果與復調的伴奏效果類似,是將復調和旋律聲部的共同演繹,二者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效果有利于渲染氣氛、加強音樂效果、升華旋律所產生的情感與意境,為聽眾留下了充分的情感感受空間,提升了演唱作品的完整性、表達性和生動性。
以上是對聲樂鋼琴伴奏對聲樂表演和作品表達的促進作用和意義的分析,那么,如何充分體現(xiàn)出鋼琴伴奏對聲樂演唱的作用十分必要,這是每位聲樂鋼琴伴奏者所努力和思考最多的話題,下文對聲樂鋼琴伴奏的技術進行探索和討論,旨在為聲樂鋼琴伴奏者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和參考。
二、彈奏技術
觸鍵和踏板是構成聲樂鋼琴伴奏者彈奏技術的主要兩部分技術要點,這兩個技術對于伴奏音質和音樂效果具有緊密的關系。
(一)觸鍵技術要點
在伴奏前要豐富自我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地域的音樂區(qū)分能力,從而為彈奏技術奠定基礎。從不同年代階段可知:巴洛克年代的音樂風格華麗、莊重,這就要求鋼琴觸鍵時干凈果斷,突出音樂的干脆性;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多樣、理性,這就要求觸鍵時強調獨立性,一般較少采用踏板這一技術;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注重情感抒發(fā)和表達,音色豐富,這就對觸鍵和踏板的使用頻繁率提出了新要求。其次,觸鍵和踏板技術的嫻熟依賴于伴奏者對力量、情感和音樂層次的控制上,需要將三者融合后的分寸感拿捏到指尖,從而演繹力度恰當、層次分明的音樂;若想實現(xiàn)鋼琴伴奏音樂的連貫、優(yōu)美和整體效果,需要伴奏者具備較高的慢觸鍵技能,給下鍵的演奏留有均勻的節(jié)奏感,即通過利用手指的“軟觸鍵”來減少“力”對音樂造成的不適沖擊感;重視臂、腕和手指三者之間的力量轉換特征,在鍛煉過程中有意地注重三者的配合和放松能力,使三者隨著音樂節(jié)奏的改變能夠游刃有余地改變指尖力度和重心。
(二)踏板技術要點
踏板技術除了要根據音樂風格的不同來完成,還要注重和聲的變化來完成踏板技術,加強了和聲的清澈度和透明度。踏板技術在諸多經典的音樂中得到體現(xiàn),例如在G·瑪?shù)倌岬摹稅矍榈南矏偂分芯统浞掷昧送怀鲂蔀橹鞯奶ぐ寮夹g;在圓舞曲或者突出節(jié)奏感的音樂中,也可以通過利用踏步方法來改換節(jié)奏,如《西班牙女郎》。踏板的使用要尤其注重干脆、利落和徹底的特點,從而保證音樂在聽覺、視覺上都給人清澈純凈的感覺,踏板的這一使用特點適合于不同音樂風格中。
三、視奏技術
優(yōu)秀的聲樂鋼琴伴奏在具備高水平的彈奏技術基礎上還需要具有快速的視奏能力。聲樂鋼琴伴奏需要一定的時間限制,且曲目復雜,這就需要伴奏者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視奏、合伴奏相結合,即對伴奏者的視奏能力提出更標準的要求。高能力的視奏伴奏者具備快速的接受能力、敏捷的反應能力和合奏的快速應變能力,具有高度合作精神。這一能力是建立在長期的鍛煉過程中所養(yǎng)成,需要聲樂鋼琴伴奏者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努力。
首先是建立在大量的音樂作品的積累和學習基礎上,需要對不同風格、不同地域、不同時期、不同唱法,甚至每個作曲家的音樂特點進行深入分析。第一,對一個全新的作品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樂譜,一般的讀譜方法為先通讀一邊,從作品的段落、節(jié)奏和風格類型進行整體的掌握;然后識譜,在讀譜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鋼琴彈奏,在練習幾遍之后了解該作品的重難點部分,通過反復的練習來提升作品的表現(xiàn)效果。第三步是再讀譜,再讀譜這一環(huán)節(jié)不用于前兩步,而是最作品進行深一層面的考究,趨向于掌握更為細致化、瑣碎化的作品信息,例如掌握作品的演唱背景,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思考如何能夠將作品表達得更為生動和完善。第四步,可結合同時代同作曲家的作品對比該作品進行分析,并充分利用踏板和觸鍵的技術來表現(xiàn)作品。最后一步是再識譜,這一步是對第二部識譜的深化和解決化,是在經歷過對作品的反復練習之后對重難點部分的克服,是找到解決方法的環(huán)節(jié),在經歷過這些步驟之后就可以熟練地掌握作品。
參考文獻
[1]土毓.彈好聲樂鋼琴伴奏必備的基本素質[J].大眾文藝2009(09).
[2]何揚.彈好聲樂鋼琴伴奏的點滴體會[J].音樂天地2008,(10).
[3]田昊.對聲樂鋼琴伴奏的思考[J].音樂時空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