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要: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是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環節,也是保證單位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本文中,會對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分析,討論目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其出現的原因,并對這些問題的應對措施給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 會計基礎工作 規范化管理 財務管理
會計基礎工作是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服務的基礎性工作的統稱,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做好會計工作對于堵塞資金安全管理漏洞,確保會計信息質量與國家財產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基礎工作的在社會經濟中的各行各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作用。
一、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的意義
(一)有利于保證會計質量
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在進行規范化管理時,會針對整個單位的會計工作進行管理和統籌,平時因為各種主觀或者客觀因素而存在薄弱的環節也能夠因此得到加強和完善。例如在填寫會計憑證、整理歸納各類檔案以及登記會計賬簿等工作時能夠更加系統和規范和科學。各類基礎工作的完善能夠有效的提高整個工作部門的效率,也使整個單位的會計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所以,要保證企業會計工作的整體質量,必須要對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在現有的事業單位管理環境中,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合理分配各類資金并確保其實際使用效率,來維持單位內部的經濟財產正常運行和紀律井然有序。
(二)有利于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展開監督
在進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時,會對事業單位的會計部門以及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資金管理和預算及其執行來進行系統的管理和規范,這樣單位的一些賬目不明,亂用公款的現象能夠及時得到發現和監督,部分人員的違紀行為,也可以得到查處和規范,減少各類私賬、假賬,為單位節省開支、創造經濟利益。此外,加強對會計基礎工作的管理,也有利于管理層對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進展情況隨時進行監督。
(三)有利于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日常的會計工作可以實時而又準確地反映與控制事業單位的各項費用,會計部門所提供的會計信息也能夠體現事業單位財務收支及預算執行的情況,讓管理決定部門在進行決策時有據可查。在進行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管理時,各類報表的編制、原始憑證信息的核實、相關的程序的審批手續以及一些其他會計工作會得到更加細致化和規范化的處理,從而全面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目前在許多事業單位管理體系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也已經成為加強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會計崗位設置不規范,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問題和單位的會計崗位設置問題是影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重要因素。有的單位人少事多,會出現一人身兼多職的情況,可能會計職位的工作人員由其他沒有上崗資格的人員兼任。也有一些單位人手充足,但是設置的部門崗位繁多,而各崗位在工作上的配合卻不夠緊密,大大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造成財務管理上的漏洞。另外,也有一些專業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在進行賬務處理忽視相關原則和規范,按照自己的習慣來進行,缺乏職業道德和操守,領導和部分關系人士的票據不進行核實,隨意報銷,沒有一名作為會計人員應有的責任感和操守。
(二)內控制度不完善,會計核算不規范
一些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時,不顧《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要求自行的設置和使用會計科目來進行核算,從而使核算后的會計信息賬目不明確,賬目信息難以看懂,造成賬目上的混亂。此外,對一些原始憑證審核不夠嚴格,沒有落到實處,報表登記的會計數據出現差錯,賬目和賬目之間不相符合,會計的資料不能夠得到妥善存放,會計檔案缺乏專人管理,單位關于會計工作的管理控制不夠完善,也都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
(三)會計監督力度不夠,固定資產管理不嚴
有的單位的對資產實行粗放式管理,責任劃分不明確,一旦產生問題也難以具體查究,或者對固定資產長期不進行清理和盤點,固定資產沒能夠及時入賬而生成賬外資產,致使一些單位的賬目難以清理,混亂不堪,甚至賬面資產與實際并不相符,從而造成資產不實、管理不嚴,國有資產大量損失。
(四)相關領導缺乏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認識
在一些事業單位,領導人主要從事有關管理方面的工作而缺乏對會計類相關法規的了解,甚至也對會計工作都缺乏一個全面而有效的認識,認為會計基礎工作就是簡單的管賬和賬務處理,對會計工作的規范性管理并不重視。領導人的不重視,也使一些會計工作人員和相關部門產生懈怠,從而影響整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效率、會計工作管理的水平低下。同時也因為管理不嚴,一些部門或者員工被各自部門或個人利益所驅動,來投機取巧鉆漏洞或者想方設法在會計核算上做文章,報空賬假賬,損害單位和國家的利益。
三、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合理設置會計機構,配備合格人員上崗
首先,在進行會計機構設置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可以作為事業單位的參照規范,然后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會計和相關財務情況。其次,各個財務崗位的分工要明確財務人員的權責,互相之間合理牽制,加強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性。一個單位的會計機構通常包括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出納、稽核等一些重要崗位,而在實際的工作中要特別注意會計、出納、稽核三個崗位之間應當是互相牽制卻又不能兼任的。但是在目前的一些行政事業單位中,稽核的崗位往往由會計兼任或者干脆不設置,導致這一崗位的作用未能發揮。針對這種情況,一些規模較大的行政事業單位,需要設置專職的稽核崗位,或者通過能夠實現與會計、出納崗位之間的牽制作人員兼任。而一些規模較小的無法設置稽核崗位的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較大的經濟活動事項,要通過集體的審核和決策,確保相關信息的及時公開,從而減少各類違法舞弊行為。此外,會計人員在上崗從業時必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同時對已從業人員的職業和道德素質也要進行培養和監督。
(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通過會計電算化工作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完善需要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在考察不同的事業單位業務細節后,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可以結合整個單位的業務全流程,保證單位所有的業務環節均都在內部控制制度之中。確保提出的措施能夠得到具體實際的操作,行之有效。會計從業人員相關的職責和權限要分明,保證各項工作有據可循,有責可查。此外,在單位的會計核算方面,事業單位應該健立健全會計電算化長效機制,來統一標準,使相關工作的進行能夠制度化、規范化。
(三)加大監管力度和執法強度,完善財務監管體系
事業單位的財政、經濟等有關部門的監管要格外嚴格,對于這些比較敏感重要的部門,要加大監督管理的力度,將各項政策和法規落到實處。在監督管理的過程中,對于發現存在未設置會計賬簿、私設賬外賬等問題的單位,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同時,對事業單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按時或者抽查式的考核,依據考核成績的好壞來給予相應的獎勵或懲罰,促使他們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要設置專門的監督機構對單位內部的財務使用和管理進行監督,并配備相關專職人員,對各項財務活動一一進行核實、單位的的宣傳部門也可以適時的開展財務監管工作理念的宣傳教育活動,樹立企業內部人員整體樹立科學的財務監管觀念。例如日常采購時、對相關的生產銷售以及財務明細都要進行嚴格的追蹤審查與監督管理。有關項目申請及申報以及審批的程序也必須要嚴格的監管,以確保事業單位財務的健康、透明。
(四)加強領導隊伍建設,強化領導階層責任
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要加強管理規范,對領導隊伍的建設也要加強,普及和增強領導階層的法律意識,加強領導階層基礎會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加強對相關部門的管理,對于各類申請憑證要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和要求進行審批,不符合規范或者審批流程的憑證堅決不予審批并嚴格追責。領導對基礎工作的重視,既可以增加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也可以讓基層會計從業人員的相關利益得到保障。
四、結束語
一個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關系著整個單位的財務運行,目前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各項經濟體制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入和穩步推進,雖然許多單位在基礎會計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會計工作和各項制度也在不斷完善,逐步走向規范化,會計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為確保單位財務的正常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高玉青.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4
[2]安振宇.淺議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J].現代商業,2014(03)
[3]李繼紅.試論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