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要工學結合是體現植物生產類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該文討論了植物生產類專業實施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背景,總結了植物生產類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為適應行業發展的植物生產類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植物生產類;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07-387-02
Discussion on Work-Study Combin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Plant Production Specialty
WANG Yang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Abstract The work-study combination is a kind of training pattern which manife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production specialty educ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practice course, summmarizes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plant production specialty. This pattern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talents traning of plant production specialty.
Key words Plant production specialty; Work-study combination; Teaching mode
農業科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植物生產類專業更是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要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就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可以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1-4]。工學結合的本質是學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完成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按照行業需要開展聯系實踐的技能培訓,與企業合作開展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使企業在分享學校資源優勢的同時,參與學校的改革與發展,使學校在校企合作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模式[5-7]。植物生產類專業實行的工學結合 “3+1”人才培養模式,能高效地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適應社會和行業對人才需求。
1現代化大農業對植物生產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
1.1崗位需求①農資營銷工作人員:是指在大中型或個體經營企業中,專門進行農藥、化肥、種子等銷售的工作人員,此工作崗位需求量為農業種植類畢業生的90%以上;②作物生
產技術人員:是指工作在農業生產一線的進行作物生產的技術工作人員;③科研單位或種子經營企業單位專門進行種子繁育和良種選育的工作人員;④農業應用性試驗研究和農業新技術開發工作人員;⑤農業經營管理工作人員;⑥工作在農業行政部門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
1.2能力需求①專業能力:能根據農業生產實際情況,熟悉優良品種選用及播前種子處理方法;熟知當地土壤肥力狀況,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平衡施肥技術、熟練掌握各地播前耕整地狀況及技術水平;熟練掌握當地各種主栽作物的育苗及播種技術;熟練掌握田間管理及檢驗技術;熟練掌握各種主栽作物的收獲、測產及烤種方法。②方法能力:如何獲取知識、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制定計劃、總結、匯報的能力、自我檢查與評價的能力。③社會能力:具備溝通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判斷決策能力。
2植物生產類專業培養目標定位
農科專業是高等教育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面向農業生產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使命,植物生產類人才的培養是以應用型為導向的高等農業教育。根據社會用人單位崗位和能力需求狀況來看,農資營銷的工作人員需求量不斷增大,且面臨著與農業高職院校畢業生竟爭上崗局面,這就需要植物生產類專業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的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企業崗位需求的創新實踐能力。植物生產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3工學結合的植物生產類專業“3+1”教學改革模式探討
工學結合的植物生產類專業“3+1”教改模式是利用教學、生產等環境進行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專業學制4年,圍繞著學校“1個目標、1條主線、3個階段、7個環節”人才培養思路,采取“3+1”的校企、校研聯合培養模式培養應用型人才。即基礎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及專業選修課程等理論課程在學校完成,約需要3年時間;1年的實踐培養主要是通過直接參與企業、科研院所的生產實際及科研項目,研究學習行業的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和先進企業文化,增強大學生畢業生對行業的適應能力。“1”這里的工作不是模擬的工作,而是與普通職業人一樣的有報酬的工作,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會中得到鍛煉。學生的工作作為學校專業培養計劃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業的常規管理外,學校有嚴格的過程管理和考核,并給予相應學分。學生要參加實踐培訓和工種鑒定考核、論文撰寫和論文答辯、完成所有的專業理論和實訓成績考核。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實力,提高就業質量,且能“持久被雇傭”或具備自主擇業的能力。
3.1確定“工學結合” 典型工作實訓任務、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按照植物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就業崗位群應必備的綜合職業能力,根據作物生長規律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圍繞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學習情境和農業推廣技術。植物生產技術專業學生實訓除校內外實訓基地的農業生產實訓外,還應尋找一個真實的載體——農資營銷崗位進行工作過程學習,圍繞作物生產技術典型工作任務開展相應的“農藥、化肥或種子”等農業技術服務和推廣等諸項工作學習,從中體驗和學習工作方法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圍繞明確的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這里的行動不是簡單的重復性操作,而是為達到學習目標而進行的有意識的行為,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其基本特征體現在“行動過程完整”和“手腦并用”(理論實踐一體化學習)兩方面。
3.2構建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在辦學理念、辦學方向、產學合作、工學結合、模式改革、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以就業為導向改革了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按照行業能力培養目標大力推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工學結合專業教學模式。打破原來的課程體系,按知識、能力、素質等能力結構將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培養貫穿于教學過程始終,構建突出作物生產能力和農藥、化肥和種子等應用技術能力。根據用人單位崗位能力需求,增加了農資營銷專業課程,突出了植物生產技術專業的職業能力培養。
3.3明確“工學結合”學習成績考核辦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按照職業能力評價方法采用對出勤率、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總結報告、基層反饋等分別評價,按各項分值比例綜合評定等級。校內各專業基礎及專業核心課程按課程設計采用多種多樣的考核方法。學生按照學習成績考核辦法,嚴格要求自已,為了將來有更好的就業崗位,盡職盡責完成各項工作學習任務,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4工學結合模式給企業、院校和學生帶來可喜利益
4.1工學結合企業可獲利益
植物生產類專業“3+1”人才培養教育模式改革,學生經過“工學結合”工作過程學習成效顯著。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得到了企業的充分認可和好評。企業一致認為學生能吃苦耐勞,工作積極性高,樂于參加公司開展的系列活動,如布置公司產品展廳(店面布置)、開發市場、深入農戶做藥效試驗與田間調查、市場銷售情況調查、發現問題向公司報告,提合理化建議等,有的學生甚至能單獨擔起銷售的重任,各公司產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促銷,其中部分公司表示公司名益維護有很大成效,要實行訂單培養適合各自企業的員工,并希望畢業后高薪聘用部分學生。
4.2工學結合院校可獲利益
工學結合有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學院的教學質量、學生就業率也有所提高。學生經過初學者、合格者學習,最后通過頂崗實訓能夠達到勝任者具備的職業能力,能夠有效增加生源和學生就業率。
4.3工學結合學生可獲利益
工學結合工作過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豐富實踐經驗和提高業務能力、學到做人的原則,在應變能力、工作能力、表達能力、勾通能力、決策能力、受挫承受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學會農藥的配制、噴霧、藥效調查、開現場會、技術服務、宣傳推銷產品等實踐技能,尤其是在遵守公司職責、發揮團隊精神、講誠信、獨立工作,創新思維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學習專業重要性有所增強,學生渴望學習專業課的積極性提高。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有利于學生獲得職業能力,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根據用人單位反饋,這種企業與學校共同培養模式符合職業能力形成規律,經過理論基礎的學習,學生培養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經過行業培訓,學生掌握實踐技能,多數學生畢業后可直接作為企業管理者被高薪聘用。學生相當于一年就業,有利行業發展、有利于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為農民、為農業生產服務,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
陳解放.產學研結合與工學結合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6(12):34-36.
[2] 成軍.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價值判斷、困境及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2(2):89-92.
[3] 李保同.植物生產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3(2):53-55.
[4] 程云燕.以工學結合為導向重構人才培養方案[J].中國大學教學,2009(3):67-68.
[5] 徐華平.試論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4(2):70-71.
[6] 安俊學,董鳳麗,閆明.構建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徑探析[J].高等農業教育,2009(1):86-88.
[7] 許麗英.論高校教育模式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J].高等農業教育,2005(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