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獲得了蓬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演唱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中不斷被運用,其中就包括京劇唱腔,我們都知道京劇唱腔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我國一直都扮演著國粹的角色。京劇唱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能夠使民族聲樂演唱具有更加濃厚的藝術感染力,同時還能夠避免民族聲樂演唱向著西方化發展。針對這個問題,本文對我國京劇唱腔的簡述和特點進行了初步的分析,然后,深入的探討了京劇唱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方式。對京劇唱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方式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京劇唱腔;民族聲樂演唱;應用方式
引言
眾所周知,京劇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是我國的國粹之一,相對于現代的唱腔來說,京劇唱腔具有更加獨特的演唱方法以及情感韻味,當然,京劇中所涉及到的演唱技巧、風格韻味以及表演方式也更加的復雜,可以說京劇在眾多的民族聲樂演唱中都可以被運用和借鑒。在我國現階段中,京劇唱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同時也取得了極為可觀的效果和反響。也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全方位模仿及其進一步創新。
一、京劇唱腔的簡述和特點解析
我們所了解到的京劇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間,迄今為止京劇已經成為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早期的京劇是由四大徽班和漢調藝人進行合作表演,同時在表演的過程中又將民間曲調以及昆曲和秦腔中的表演方法進行有效的融合,最終通過不斷的協調和完善形成一種新型的戲曲藝術。由此可以看出,京劇將我國的傳統戲曲進行了有效的融合,傳統戲曲中的一些藝術手法在京劇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現階段的京劇唱腔主要要西皮和二黃兩種形式,在演唱的過程中用來伴奏的樂器一般為胡琴和鑼鼓等樂器。京劇從形成以來就在民間廣為流行,受到人們的追捧和喜愛。目前我國的京劇范圍主要是以北京為中心,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我們都知道京劇藝術的基本功為唱、念、坐、打,其中京劇唱腔就涉及到基本功中的唱和念兩個方面。可以說京劇唱腔對表演者的要求比較高,比如說表演者的發生、吐字以及行腔等。京劇表演者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靈活的演唱技巧以及方式,同時還要學會對自身的氣息進行合理的控制以及用氣穩定與靈活。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京劇表演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京劇唱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方式目標選項
(一)京劇唱腔中的咬字發音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
在京劇表演中,表演者的咬字和發音備受人們的關注,表演者在平時的訓練時也最為注重自身的咬字和發音,可以說,京劇表演最忌諱出現吐字不清的情況。我們都知道,漢語最大的魅力就是人們可以通過字的發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情緒。所以說在所有的表演中,咬字發音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京劇唱腔中就比較注重對咬字發音的訓練。所以,在民族聲樂演唱中,表演者應該虛心的學習京劇唱腔中的咬字發音,嚴格按照京劇唱腔中咬字發音的要求來規范自身的咬字發音,從而保證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咬字發音將自身的情感和情緒進行淋漓的表達。
對于民族聲樂演唱而言,相比較于平時的咬字發音來說其發音的感覺、發音的實踐以及氣息的使用等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這也就決定了民族聲樂演唱者在進行民族聲樂演唱時應該注意對自己咬字發音的轉變,不僅要調節好發音的感覺和時間,同時還要正確的控制發生的氣息,最終達到最為理想的表演效果。
(二)京劇唱腔中演唱技巧以及韻味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
可以說每個戲曲都有著自身獨特的演唱技巧和風格韻味。戲曲的演唱技巧和風格韻味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時間以及地區的影響。比如說,我國南方流行的戲曲一般聲音比較悠揚,節奏相對來說也比較歡快,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而我國北風的戲曲相對來說就比較慷慨激昂,節奏感比較強烈。京劇之所以能夠獲得人們的廣泛喜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京劇的演唱風格和韻味備受人們喜愛。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有效的應用京劇唱腔中的演唱風格和韻味能夠對民族聲樂演唱的形式進行豐富和完善,為人們提供一場更為精彩的視覺和聽覺盛宴。
(三)京劇唱腔中呼吸方法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
無論是對于京劇唱腔,還是對于民族聲樂演唱來講,呼吸方法的控制都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京劇唱腔中,表演者必須要做到氣息均勻、穩定與靈活,避免演唱過程中出現浮躁的現象。這對表演者來說是一項極為嚴峻的考驗,同時,也能有效的鍛煉表演者控制呼吸方法的能力。和京劇唱腔一樣,民族聲樂演唱在表演的過程中同樣對表演者的呼吸方法有著嚴格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將京劇唱腔中的呼吸方法有效的應用到民族聲樂演唱中必將能夠豐富民族聲樂演唱者的表演方式,提高民族聲樂演唱的表演水平。
(四)京劇唱腔中吐字行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
京劇唱腔中的吐字行腔是京劇演唱中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更能體現京劇唱腔的韻味。在京劇唱腔中,表演者如果想要保證聲音的圓潤優美,那么,不僅要掌握不同的口型,同時,也應該掌握好發聲的原則。另外,京劇唱腔中的腔調同樣也可以在民族聲樂演唱中進行廣泛的應用。比如說,在我們所熟悉的《牧歌》中就充分的應用了連腔的技巧,通過這種技巧的應用生動形象的描述了西北草原上廣闊無垠的場景,觀眾在聆聽的過程中仿佛置身在大草原之中,身心和情感都得到洗禮和升華。所以說,京劇唱腔中吐字行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民族聲樂演唱的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聲樂演唱作為一種綜合性比較強的藝術,在演唱的過程中既要注意對演唱技巧的掌握和控制,同時更要提高情感的表達。京劇唱腔最為我國發展中凝聚的精粹之一,其各種演唱技巧都值得民族聲樂演唱借鑒和學習。京劇唱腔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有效運用,不僅可以使民族聲樂演唱在表演的過程中技巧更加豐富,同時,還能賦予民族聲樂演唱更加濃厚的藝術感染力,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珂珂.京劇唱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方式研究[J].北方音樂,2014,07:12.
[2]王蔚.京劇唱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5,02:135.
[3]郭現平.民族聲樂演唱中京劇唱腔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5,08:101.
作者簡介:聶朝陽(1991-),男,河南濮陽人,聲樂碩士,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