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全
摘要:隨著市場環境的千變萬化和事業單位改革改制的進展,會計準則與制度面臨著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原有的會計制度已無法滿足事業單位的發展需要。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加強資產管理提出了新的規定和更高要求,本文就新會計制度下,公路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的主要變化和相應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路 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核算 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省公路交通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中投資的不斷加大,公路事業單位擁有的國有資產總量將會出現快速增加,一般一個地(州)市的公路管理局就擁有幾千萬甚至幾個億的資產,尤其是固定資產種類繁多、數量龐大、使用分散,固定資產管理成了公路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新制度下加強固定資產的精細化管理、規范固定資產的核算,將會更有效的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會計報表所反映的會計信息質量更加客觀真實。
一、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的主要變化
(一)固定資產價值標準變更
我國新出臺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明確要求,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為應用大于一年且單位價值大于1000元,專用設施的價值還應超過1500元。此外,使用期間還要注意維持其原有形態。這一標準是原標準中單位價值的兩倍,專用設施也增加了700元,這一標準中的規定和我國現今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是一致的,更加符合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實際。
(二)創新提出固定資產“虛提”折舊
新制度下,事業單位可以用“虛提”折舊和攤銷模式的方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即在計提折舊和攤銷時,直接沖減凈資產“非流動性資產基金-固定資產”,而不計入會計當期支出類科目。即借記“非流動性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此外,借助“累計折舊”所體現的固定資產價值消耗狀況能夠更加直接、準確的表現固定資產所具有的真正價值。
(三)調整會計科目,進一步完善核算內容
新規定內設立了“在建工程”這一科目,這能夠增加支出核算的準確性,可是固定資產成本的核算依然很不明確。此外,“基建工程”屬于“在建工程”的一個明細科目,而它能夠使基建帳套并入的在建工程核算更加的精確,可以使事業單位的財物管理體系更加的科學、健全和完善。這一制度出臺后,轉變了原有制度中需對基建工程單獨設帳的弊端,使在建工程的各項帳目都能納入單位會計核算的大帳之內,可以大大提高基建項目財務監管的水平,并且有利于改革的深化,能保證會計核算的完善性,促進事業單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新規定內沒有了“固定基金”科目,但卻設立了“非流動資產”這一科目,并且其中還包括了固定資產科目,以提高固定資產核算的準確性。設立“累計折舊”科目能夠使固定資產的折舊核算更加精確;設立“待處理財產損益”則能夠更科學的確定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在后續工作中,我們還要不斷健全固定資產的核算科目,使會計核算體系更加的科學、完善,更好的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二、公路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普遍存在著賬面資產與實物資產不相符
對房屋建筑物拆除、設備報廢、家具用具損壞失等資產損失沒有及時進行減少的賬務處理。單位新購、基本建設完工移交或接受捐贈等形成的固定資產進行增加的賬務處理。有相當部分的土地是以前政府無償劃撥的,這部分資產實際被公路事業單位控制使用,可在現有的會計制度下無法在財務賬上進行價值反映,這部分有實無帳的國有資產流失起來更加隱蔽,更加不容易被監督和發現。
(二)非經營性固定資產隨意轉化為經營性資產,并被無償占用且得不到必要補償
非經營性固定資產以對外出租出借或調撥給下屬企業使用等形式轉化成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轉化為經營性資產后由于財務監督滯后,收取的租金或使用費收入成為“小金庫”資金的主要來源。然而財政部門對國有資產收益“管得過死”,要求公路事業單位將國有固定資產收益全部上繳財政專戶,經公路事業單位層層書面申請,財政部門審核批準后返還。這種規定不利于調動公路事業單位加強國有固定資產收益管理的積極性,也一定程度上促使有些單位隱瞞少繳或不繳國有資產收益,讓國有資產收益有意無意地進入單位“小金庫”中。這也是“小金庫”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三)單位領導對國有資產管理不重視,重錢輕物的思想嚴重
個別干部職工工作調動時,將其平時工作使用的部分固定資產帶走(如筆記本電腦、照相機、攝像機等),也無人過問。有的單位將房屋、土地、機械設備等低價租給個人使用,有的單位在處置固定資產時,不進行陽光操作,個人則從中撈取好處。有的單位不經過集體研究,違規將單位的固定資產出租出借,或轉移給了其他單位及個人使用,長期不催還,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造成資產損失流失。
(四)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責任不夠明確,對現有制度執行不嚴
缺乏規范的資產購置、保管和使用制度。有些現有的制度沒能很好地執行,固定資產盤點不及時、不全面,即使是單位在資產盤點中發現了問題,也沒有認真進行解決,導致單位會計資料無法如實反映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導致單位資產類的賬務信息失去了真實性。
三、公路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領導人員一定要對本單位的運營現狀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保證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科學性。首先,在設立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時,一定要符合精簡節約成本的要求,在確定項目、進行投資時一定要慎之又慎。進行采購工作時也應嚴格按照有關標準。購買期間,還應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抽查,明確各筆支出的方向。其次,健全固定資產的清查及核對標準,做到責任明確,手續健全,賬實相符。當“固定資產”使用者因工作調動時,應及時辦理“固定資產”使用人變動實物交接手續。
(二)建立合理的固定資產購置、報廢、處置等審批制度
公路事業單位對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固定資產投資、出租、出借、報廢、出售、收益處置等要報經上級主管單位審批或在授權的范圍內進行處理,做到合法、合規、合理,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在國有資產處置和收益上,財政部門和主管單位應該充分給予公路事業單位合理且符合實際的資產處置權限,以調動公路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加強資產清查、賬卡管理、產權登記、資產調劑、統計報告及日常監督檢查工作,促進資產管理水平的提高。對本單位對外投資、出租、出借的國有固定資產應實行專項管理,對相關信息應在財務會計報告中進行披露。
(三)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使得固定資產的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必要。很多省級財政機構早已借助網絡技術來設立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其中詳細的記錄了單位固定資產的變動情況,并且和財政預算管理系統、資金支付系統和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緊密的聯系起來。固定資產信息系統可以給公路事業單位的發展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固定資產的新增、使用、報廢、處置、對外投資、出租、出借、收益等日常管理一目了然。同時,使用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進一步加快各審批流程操作,大大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減少了原來人為溝通傳遞信息過程中出錯的概率,提高了資產管理效率。
(四)建立常態化監督機制,完善問責機制
公路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資產管理責任追究制,將資產管理的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部門和個人。事業單位要將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人員,這樣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問題的發生率。對固定資產的購置、驗收、使用、出租、出借、報廢等各個環節的管理要加強亊后監控,及時發現問題,不斷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各項內控制度。
四、結束語
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事業單位在新會計制度下,應當嚴謹核算,進一步強化資產管理;努力構建權屬清晰、風險可控、配置科學、使用高效、處置規范、監管有力的資產管理體系,為促進我省交通事業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新版《事業單位會計制度》(2013年)
[2]甘肅省公路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辦法(修訂本)
[3]《交通財會》2014年第11期
[4]甘肅省交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固定資產管理實施辦法(甘交財[2012]2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