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嶺
縣級法院既肩負預算單位執行職能又兼維護訴訟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作為基層司法審判機關,擁有相對獨立的人、財、物的管理體制,其部門審計涉及量相對較少,最近筆者經歷幾家基層法院的審計業務,偶得些審計體會介紹如下:
一、重視審前調查工作
審前準備工作要充分,對基層法院進行審前調查,是確保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項目風險的基礎和起點工作。了解基層法院的基本情況,要從組織機構、人員配備、資產裝備購置、預算經費領報、業務流程入手,掌握基層法院行政管理、預算管理的基本概況。
二、嚴格把握審計現場的實施
自審計進點見面會召開后,緊張的審計工作就全面展開,根據審計方案和審計計劃的要求,進行審計組人員分工,依既定的時間和步驟實施審計工作:
(一)內部機構控制制度的審查
通過審計調查,充分了解法院內部各庭,室的職能和業務關聯程度。從立案庭,民事庭,刑事庭,行政庭,執行庭,裝備處,財務室等業務科室入手,現場察看業務運行和了解收費程序,初步評價其內部控制制度,初步評估審計風險,決定是否進一步加大實質性測試范圍。
(二)財務資金的審查
從收支兩條線和財政集中支付報賬制入手,審查收費,罰沒,資產處置資金的入庫管理情況,是否存在將直接收取的罰沒收入資金放在庭(室)賬戶、執行款戶或財務往來賬中核算,未按規定實行罰繳分離管理,也未將收取的罰沒收入及時繳入縣國庫,或者未按“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將訴訟費上繳財政,存在直接坐支執行款、訴訟費問題。預算資金的撥付,使用;
專項資金(主要涉及辦案專款,裝備購置資金)計劃落實和使用情況,裝備購置項目是否進行政府采購,是否對裝備的配備單位、數量和價值進行登記,采購結余資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規定,有無實際裝備數量低于計劃裝備采購數量的問題。辦案專款是否用于與辦理案件直接相關的辦案業務支出,是否按照國家規定的相關費用開支范圍和標準執行,有無用于基本建設、彌補日常開支和其他行政事業經費的問題;共建項目是否按規定期限完成。
預算經費的撥付和使用情況。重點關注賬面往來掛賬資金審查其的真實性、合法性。審查其是否存在亂收費,亂拉贊助等行為。
(三)票據的審查
票據的使用是收費的源頭,從收費許可證,票據領購證入手,重點關注訴訟費的預收,退費,轉實收,罰沒收費,保證金收取,罰沒物資,案件款的落實等環節中票據的使用情況。
(四)訴訟費的入庫審查
基層法院做為訴訟費的執收部門,檢查訴訟費作為政府非稅收入是否全額入庫,是否按照規定的預算科目繳入人行金庫。是否存在為了規避訴訟費的上解和退費而繳入“其他行政事業性收費”的現象。
(五)資產的審查
進行庫存現金的突擊盤點,針對銀行存款賬戶開戶情況進行審查。重點關注是否存在帳外賬,小金庫,違規開戶,公款私存等現象。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重點關注車輛的增減變化,重要資產的盤虧,盤盈情況。
(六)基本建設投資項目的審查
法院在基本建設投資方面,是否嚴格執行工程的招投標制度,工程物資是否實施政府采購制度,是否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基建程序和財經法規,是否嚴格工程項目管理,嚴格控制工程成本;同時,項目的審批,工程實施是否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
(七)案件卷宗的審查
案件卷宗是法院辦理案件業務的成果,是記錄辦案業務流程和收費資金流向的載體,從辦案業務流程立案,開庭,判決過程中,貫穿著立案收費,退費,轉實收,繳納保證金,罰款收繳,案件款落實等一系列資金流動業務,因此重點關注案卷的審查環節,科學合理的選取樣本,進行案卷的抽查,以獲取充分的證據支持審計結論,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三、重視與法院相關人員的溝通
與法院相關人員的溝通工作貫穿整個審計過程,從審前調查、現場審計、審計交換意見等各個環節。尤其是法院業務部門,因其本身就是執法部門,對法律、規章的理解和運用比一般部門業務人員要更深邃,所以,對審計組人員來講,掌握情況要透、業務素質要精、定性法規要準。
(一)在審前調查階段,充分與法院相關人員溝通
初步了解法院的基本概況,初步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評估審計風險。取得相關業務人員在工作上的配合和支持。
(二)在審計現場實施過程中,與法院相關業務人員進行溝通
進一步了解基層法院辦理各項業務特點與流程,通過查閱資料、親自現場觀察其業務人員辦理相關業務的流程,獲得直接的審計證據。通過詢問相關業務人員及時排除審計疑點、確定審計線索。根據審計現場發現的審計線索及時調整審計方案和計劃,對審計項目的重要性水平進行再評價,確定是否降低審計重要性水平。合理根據審計現場情況,調整審計小組人員分工、審計方向和審計重點。
(三)就《審計報告征求意見書》與法院人員進行溝通
《審計報告征求意見書》是溝通審計小組與被審計單位雙方信息的一個重要書面資料。為了保證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審計人員在審計報告正式提交之前就審計報告與基層法院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征求對方意見,傾聽對方就審計事實,定性法規是否有異議。在溝通過程中依據取證資料, 依據財經法規,用事實,用數字說話,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之上,對相關問題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做到證據充分,結論科學,令人信服。
(四)在審計現場結束前,就前段審計工作獲取的取證資料,與法院相關人員進行再次溝通
以便于客觀、全面、公正的對基層法院整體情況進行評價;為審計組下一步提出指導性、深遠性、前瞻性的審計建議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