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環慶
摘要: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制定,對我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是隨著節約型社會建設目標的進一步明確,迫切需要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實施靈活高效的“綠色”支持與優惠政策,增強全社會的綠色節約意識。本文在闡述綠色財政稅收政策主要內涵與作用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了綠色財政稅收政策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終提出了節約型社會視角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體系的完善策略。
關鍵詞:節約型社會 綠色財政 綠色稅收
隨著資源危機的日益嚴重,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全世界的共識,也是我國提高社會經濟發展質量的必然選擇。節約型社會建設目標的提出,使得資源節約成為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通過宣傳教育等措施,提高全社會的綠色意識、節約意識,還要通過財政、稅收等行政手段,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各項要求,為我國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促進社會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積極轉變。
一、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主要內涵與作用
“綠色財政稅收”,是為了能夠促進社會經濟得到綠色發展而提出的一項政策,旨在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地運用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已經比較完善,這表明他們的綠色環保意識更加強烈。我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實施時間還不是很長,其中存在很多亟待完善的環節,但其對節約型社會建設的促進作用已經明顯地顯現出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地方政府、企業組織和個人的行為具有盲目性,有時會為了眼前利益和短期效益出現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的行為,所以他們在利用社會資源贏取利益時,未必能夠實現綜合效益的最大化,經常出現損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情況,從而影響了全社會效益功能的實現。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財政稅收政策,發揮財政和稅收對市場的杠桿調節作用,可以促進投資主體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協調統一,促進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的研發,讓經濟主體在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更加重視資源的節約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和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二、我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正致力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對清潔生產和資源節約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綠色化的財政稅收政策也得以陸續出臺,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國綠色財政稅收體制還不夠完善,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財政稅收體制中還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問題。
(一)綠色財政稅收政策不夠健全
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快速改變貧困落后的狀況,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不到位,經濟發展方式過于粗放,不重視對資源的節約和回收再利用。具體到財政稅收政策上,各項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的制定沒有同資源的節約進行有效的結合,政策體系的建設嚴重滯后,在社會范圍內也沒有形成節約型的生產形態和消費形態,所以與節約型社會的建設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由于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建設上的滯后,在社會范圍內沒有形成強烈的資源節約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也無法形成對資源浪費等行為的有效約束,不利于經濟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例如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完成經濟增長指標,盲目審批和引進高耗能產業,有悖于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整體方向,脫離了節約型社會建設的基本要求。此外,與廢棄物的分類處理和回收再利用問題相關的政策建設也嚴重滯后,也影響了節約型社會的建設步伐。
(二)綠色財政稅收的政策標準不夠具體
在大力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大背景下,雖然我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建設步伐在不斷加快,都是在具體的執行標準上卻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導致稅種不健全、收費政策不合理、征稅難度大、財政政策執行力差等一系列的問題。具體一點講,很多資源節約的政策標準等配套制度的建設還沒有得以及時的建立和完善,如高耗能產業的節約標準、家用電器的節約標準、辦公設備的節約標準等還不夠完善,階梯電價、階梯水價、階梯氣價等相關政策在很多地方還沒有開始實施,導致全社會范圍內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社會節約的經濟評價指標體系,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推進和落實。
(三)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激勵效果還相對有限
由于我國實施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時間還不是很長,對相關政策存在宣傳投入不足,執行不到位等情況,使得綠色財政稅收制度對資源節約的激勵職能沒有得以充分的體現。例如,對于社會上很多資源浪費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對節能技術研發的財政補貼力度較小,難以激發社會各界開展資源節約和節能技術研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我國當前財政稅收政策的執行過分依賴行政手段,未能形成獨立的政策管理體系,這顯然不利于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貫徹與落實,其激勵效果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三、節約型社會視角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體系的完善策略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轉型期,社會各界對資源的節約、清潔生產以及循環經濟的發展都給予了高度關注,政府部門應當結合我國財政稅收政策的現狀和資源環境等實際問題,加快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出臺和完善,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體系。
(一)加大對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
在節約型社會的建設背景下,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財政投入力度要進一步加大,最好是成立專門的財政資金劃撥渠道,細化節能發展等專項資金的支出細則,并做到??顚S?,將節能財政支出和循環經濟發展的財政補貼作為我國財政支出和補貼的常規項目,這樣才能為我國節約型社會的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預算支持。在此基礎上,各級地方政府部門應當明確財政資金支持和補貼的重點領域,一是要對重點節能工程給予財政補貼,對節能技術、節能產品的研發給予財政支持,二是要進一步健全落后產能的淘汰與退出機制,實現高污染企業和高耗能企業的穩定退出,通過轉移支付方式給予適當財政支持;三是要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礦產資源的有償使用制度等,從而在整體上提高我國財政政策的綠色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