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革平+韋文孟
貧困地區要發展,貧困農民要脫貧,找到正確路子之后,最大難題是投入不足。
資金從哪里來?銀行是個重要來源。然而,許多農民由于沒有資產抵押或無人擔保,往往只能眼看著資金被鎖在銀行里沉睡。
2008年底,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在全國率先試水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在這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金融改革的重頭戲是建立健全農村信用體系,農戶憑借信用等級,不用任何抵押、擔保,就可獲得小額信用貸款。
抓住信用這把“金鑰匙”,田東縣完成了全縣7.9萬戶農戶信用信息數據的采集、入庫、評級、授信。“信用體系的核心價值在于把信用資本化,把社會責任納入到商業銀行的業績衡量標準。將信用體系與精準扶貧聯姻,用信用撬動金融扶貧,讓貧困戶窮也能貸款,激活了農村經濟一池春水。”田東縣委書記王軍說。
點中扶貧“穴位”,扶貧扶到根上
李文錄是祥周鎮均寧村隴撲屯村民,當他從田東農村商業銀行營業員手中接過5萬元的貸款時,自己覺得像做夢一樣,驚喜得手都在顫抖。
均寧村是國定貧困村,當初李文錄向田東農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養牛時,根據他家的信用等級,原則上他只能貸款3萬元,結果銀行卻貸款5萬元給他。
“他家雖然窮,但我們了解到他誠實、善良、勤勞、守法,而且掌握養牛技術,村里干部群眾對他的評價也好,因此多放貸款給他,支持他創業,完全可以放心。”田東農村商業銀行信貸員小梁說。
“只要你有信用,窮也能貸款。”將道德品質、鄰里關系、孝老敬親、技術專長、履行社會責任等信息的權重增加,將“家庭收入”在信用評級中的權重降低,精準扶貧管理子系統正是田東農村信用體系的一個特殊部分。這一系統針對該縣的57個貧困村而開設,完善了信用評級指標體系,實現了對貧困戶的信用評級“增信”。在田東,從2009年至2014年,獲得小額信用貸款的農戶已經有4.7萬戶,貸款額超過20億元。
為滿足貧困村的貸款需求,田東還開展貧困村轉信用村工作,提高農村貸款授信額度,加大對貧困村、貧困農戶的信貸投放力度。截至2014年末,全縣有36個貧困村轉為信用村,累計有8234戶貧困戶獲得4.12億元貸款,為貧困村產業發展注入了新血液。
信用與扶貧聯動,農戶與資金聯姻
田東農村信用體系的服務對象包括三類:一是7.9萬戶農戶、1.98萬戶貧困戶;二是20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業農民工;三是1251家中小微企業。
這個體系如何搭建起來?田東縣與人民銀行百色支行聯袂開發了一套農戶信用信息采集與評級系統。
田東在167個行政村(街、社區)設立了“金融服務室”,采集數據,篩選信息,降低銀行貸前調查和貸后跟蹤成本。對于農戶來說,數據采集包括農戶家庭成員、生活條件、收入支出,林權、資產、通電、飲水、衛生保潔、借貸情況、扶貧信息、鄰里關系、違紀違法、計劃生育等具體指標。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微企業而言,信用評級的信息指標包含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社會責任,及時足額繳納國地稅、水電費等多種信息。
在此基礎上,田東構建起農村信用評級系統,它囊括:農戶基本信息檔案、農戶信用等級評定、精準扶貧管理子系統、創業就業(農民工、青年、婦女)信息系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業合作社等)信息系統等內容。根據信息采集,系統自動評級,同時強化信息動態管理,適時調整信用等級。
田東縣委常委華東說,目前,這一信用體系主要由人民銀行田東支行、縣金融辦、縣扶貧辦等部門共同管理。今后將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轉交第三方(企事業單位)經營,政府監督。
為應對潛在貸款風險,田東沒少作防范。探索開發“小農戶+小貸款+小保險”等模式,規避銀行信貸風險。建立風險補償基金800萬元,用于“三農”貸款的風險補償等。截至2014年末,田東償付農業銀行農戶小額貸款壞賬61.5萬元,償付農村商業銀行農戶小額貸款壞賬149.5萬元,償付資金互助社不良貸款8.8萬元。全縣涉農貸款的整體不良率維持在0.9%左右,遠低于廣西平均水平。
種好信用“梧桐”,引來金融“鳳凰”
過去,銀行卡、自助銀行、柜員機、“商易通”電話等金融工具,對田東群眾來說很陌生。如今,它們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據介紹,田東信用體系撬動了金融主體的發展,形成了三大金融體系——即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為主的政策性金融,以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主的商業性金融,以田東農村商業銀行、北部灣村鎮銀行為主的合作性金融格局,服務層次多元,共同支農惠農。
值得一提的是,田東組建了村鎮銀行,重組改制農村信用社為農村商業銀行,成立了兩家農民資金互助社,組建了助農融資擔保公司,與廣西金融投資集團共同設立了縣域金融綜合服務中心。
看到小額信用貸款風生水起,許多保險公司應勢而動,搶灘田東,推出了新的保險產品。既探索開發了“信貸+保險”金融服務新產品,有效保證農戶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降低自然原因導致的生產收入的波動性,間接保證還款來源,也推出了香蕉、甘蔗、芒果、竹子、水稻、養雞等10個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保險,提高了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
“從表面上看,信用體系只產生經濟效益,但認真觀察,它也能催生社會效益。這可謂一舉兩得,相得益彰?!蓖踯娬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