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敏
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
供應鏈戰略采購模式下供應商的選擇研究
葉小敏
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
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現狀下,有效的加強企業供應鏈關系的建立也顯得十分的必要。任何一個企業在運營中都需要進行各種物資的采購,頻繁的進行零散物資的采購不僅極大的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同時也給采購物資質量控制增加了相應的難度。在戰略采購意識的指導下,各大企業對于供應鏈采購及供應商的選擇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下本文圍繞供應鏈戰略采購模式下供應商的選擇展開簡要的分析。
供應鏈戰略采購模式;供應商;選擇
1供應鏈戰略采購的內涵
對于企業而言,供應鏈關系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可以有效的解決企業運營中所需物資的采購,同樣可以給企業的長遠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基礎。供應鏈戰略采購是指通過對企業發展戰略的了解,有計劃性的進行供應鏈關系的建立,為企業長遠發展戰略的實現提供相應的支持。它通過對供應產品的質量、價格的有效控制可以極大的提高企業的成本控制效率,這對于彼此之間的市場占有率的提升都十分有利,因此在近年來的企業采購中應用的較為廣泛。
2供應鏈管理的發展。供應鏈管理最初是出現于美國,當時的美國政府為快速、高效的調配軍事物資,建立了一種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為目的的供應管理模式,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后來,隨著客戶需求的不斷提高,產品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企業供應鏈管理開始由縱向一體化向橫向一體化發展,這也即是當前的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模式。
3供應鏈管理的相關理論。供應鏈管理的相關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三個:一是價值鏈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的采購、設計、銷售及其它相關活動都可用價值鏈表示;二是交易成本理論,交易成本是產品進入市場并使用價格機制所支付的成本;三是資源依賴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的發展是建立在企業內部能力資源之上的,且此類資源具有價值性、特殊性以及不可替代性。
4供應鏈戰略采購的優勢
(1)采購重心的差異化。傳統的采購都是采購部門通過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所需生產物資的評估來開展的,因此更加側重于采購的目的性,在實際的交流中主要圍繞價格來進行,雙方都會出現彼此隱瞞信息的現象,所以在采購的時效性及效率上存在些許的不足。供應鏈戰略采購更加傾向于供應商整體能力的評估,在實際的采購過程中適當的聽取技術人員的意見,以此來確保其采購目標的實現。
(2)買賣雙方關系的處理。傳統采購中,供需關系是在己方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建立的,甚至在具體的談判中出現一些僵持不下的局面,并隨著市場的變化頻繁的進行供應商的替換,致使企業需要進行頻繁的采購。供應鏈戰略采購下,企業非常重視性價比較高的供應商的開發,雖然在短期內的價格會略高于其他供應商,但是在質量上卻能夠得相應的保障,并且可以通過長期的合作關系來實現整體采購成本的控制,具有較強的優越性。
1供應商選擇的重要性。供應商對于企業生產、銷售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供應商所提供材料的質量、性能的高低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技術的實現,因此,管理者在采購意識上要予以高度的重視,以此來確保采購工作的有序進行。部分企業所采購的物資不僅僅局限于原材料,同樣半成品采購比例也是比較大的,綜合實力較強的供應商不僅可以保障其產品的質量,同時在后期的技術支持上也可以提供較大的幫助。供應商也是供應鏈的質量、成本控制中心,在供應鏈中供應商所占成本較高,產品成本與質量的控制往往首先從供應商入手。
2供應商選擇的影響因素。價格與質量是首要考慮的兩個因素,因此在戰略供應商的選擇中,需要全面的衡量產品的質量與價格,確保在既定的戰略成本下滿足高質量的供應鏈需求。同時較強的靈活性與供應的及時性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能夠反映出供應商自身的實力,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自身的管理能力。在建立供應關系之后,可以通過產品質量的比對來判斷其生產能力,以否能夠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為依據來進行供應商的刪選。在同一類型的產品中,可以提高對供應商的要求,如在設計中融入一些較為新穎的設計理念,以質量與性能來進行分析與判斷。
3供應商選擇的方法。當前對于供應商選擇的方法包括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以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三大類。其中,定性方法主要發揮選擇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選擇方法相對簡單,但是難以適應復雜環境中的供應商選擇,包括直觀判斷法、招標法、協商選擇法、德爾菲法、標桿方法等。定量方法包括成本法、數據包絡分析法、數學規劃方法、逼近理解法、主成分分析法、粗糙集理論等,主要是借助數學方法應用各項指標進行定量分析;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則是一種較為系統的選擇手段,多用于復雜環境下的供應商選擇,這種方法的代表有線性加權法、人工神經網絡算法、模糊評價法以及灰色系統理論法。
4重視供應商的評價,并將其有效的運用到企業供應鏈戰略采購的工作中。戰略采購模式立足于長遠,因此,可以通過日常企業供應商的分類管理來有計劃的進行。重點培養和開發技術性較強的供應商,并極力達成長期的供應關系,一般來講技術性較強的供應商自我定位比較清晰,且價格比較高,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加強供應商評價系統的建立,通過清晰的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準確的進行供應關系的改善,對于部分性價比較差的供應商可以及時的解除合作關系。依據供應商類別的不同客觀的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如技術性較強的供應商可以通過零部件的精密性來進行評價,對于易耗品的供應商則可以依據同等品質的市場價格來進行評判,以便于更好的滿足企業的采購需求,為自身的做大做強提供實質性的支持。
從長遠的發展來看,供應鏈戰略采購模式下可以更好的幫助企業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這也是提升企業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有計劃性的進行供應商的選擇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風險,滿足不同時期的企業采購需求。因此在不同類別供應商的選擇中,必須站在發展的角度來進行判斷,同時綜合的考量供應商的各種因素,在企業發展戰略的影響下,盡可能的與性價比較高的供應商達成長期合作的關系,確保雙方價值的共同實現。
[1]孫曉東,劉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管理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3(17)
[2]閆洪林.基于供應鏈模式下的采購管理策略[J].經濟師.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