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曼
吉林醫藥學院外語教研室
美國文學中的現實主義
——評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弗恩利險記》中現實主義的體現
孫 曼
吉林醫藥學院外語教研室
美國現實主義文學晚于歐洲,卻在世界文學中占重要位置,是美國文學中一個重要流派,具有其自身的特點。雖在二戰后呈衰退跡象,但其寫作手法并沒有消失。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弗恩利險記》是最能顯示美國現實主義寫作風格的作品,該小說從多角度體現出美國現實主義。
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哈克貝利弗恩利險記》馬克·吐溫
現實主義這一術語多出現在藝術、電影、文學、音樂等各個學科中,本文中的“現實主義”是指美國文學中的現實主義文學流派。雖然晚于歐洲約半個世紀,現實主義卻在美國文學中占主導地位。被海明威預為標志著美國文學起源的《哈克貝利弗恩利險記》體現出美國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指用在描寫中運用真實的寫作手法。在19世紀,歐洲的文學作品大量運用寫實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呈現作品主題、風格、寓意等。這時期的作品與浪漫主義風格迥異。19世紀的歐洲出現的現實主義是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可謂歐洲文學史的分水嶺。
美國現實主義文學是指南北戰爭(1861-1865)之后形成的一種運用寫實手法描寫客觀事實,反映社會現象的文學樣式。雖然晚于歐洲的現實主義文學近半個世紀,但是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很快超越歐洲,不僅是美國文學的主導還占據了世界文壇的重要地位。美國是一個由多民族融合為一體的國家,其社會背景特殊,這就使美國的現實主義融歐洲成型的現實主義中的有利因素和美國本土的特殊因素為一體,具有傳統和獨特的特點,為其在世界文壇上的重要位置奠定了基礎。
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流是小說,按其主題、風格發展,可被劃分為不同的時期。分析哈里·葉特比徹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讀者不難看出,廢奴小說產生于南北戰爭前,主要目的是揭露社會現象;而浪漫主義則重視人精神創造和追求自由。可見,廢奴小說是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段中出現的的一種文學樣式,可被視為現實主義文學的孕育階段。在南北戰爭結束的60年代末,出現了鄉土文學,主要用大量的方言描寫本土現實生活,雖然該階段的作品還體現了大量的鄉土傳說,但在作品中我們發現了以幽默進行批判的寫作形式,這時期為現實主義逐步興起做了鋪墊,此后現實主義文學逐漸興起。十九世紀末到一戰之間的威廉·豪威爾撕和馬克·吐溫等著名作家以及其作品最能體現出美國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其中包含了大量普通人物反對資產階級壟斷的社會現狀的因素。在隨后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的現實主義達到了鼎盛時期。
雖然與歐洲一脈相承,但不同的時間和社會背景等因素使得美國的現實主義逐漸形成了其自身的特點。第一,真實性。美國現實主義文學注重對客觀生活的如實描述以體現出作者的觀點,這與之前出現的注重抒情的浪漫主義大相徑庭。第二,批判性。作者對社會現實做了大量的真實描寫,以揭露社會本質。第三,重視刻畫小人物。以往的文學作品主要選擇貴族、英雄人物為主人公,與此不同,現實主義文學重視刻畫一些小人物的真實經歷。第四,心理描寫。在此時期的作品中,作家開始對小人物的心理進行細致的刻畫,以影射社會,反映問題。
馬克·吐溫的代表作《哈克貝利弗恩利險記》是美國文學史甚至是世界文壇上的一部重要的文學作品。馬克·吐溫兒時曾經在在叔叔的農場上與黑人有過接觸,這段經歷為他創造這部作品做了前期準備。該作品從不同層面展示出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因素,這也是該作品的重要意義之一。
首先,該篇小說中故事發生的背景。故事發生在南北戰爭前,與美國現實主義的起源時間一致。南北戰爭作為社會背景,促進了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作者選擇這樣的環境作為小說的背景,實則要描寫此時的社會現狀。作者在小說中對該背景的大量真實的描寫體現了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背景。其二,小說的主人公是哈克貝利弗恩。他是一個為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生活,逃到離小鎮不遠的小島上的頑皮的白人小孩。吉姆是哈克貝利恩在島上遇到的黑人奴隸小孩。在南北戰爭期間,存在許多與小說主人公類似的小人物,即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對小人物的描寫恰恰是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另一大特點。第三,故事情節。得知真相的哈克貝利弗恩決定幫助吉姆逃離奴隸制度,尋求“自由州”。一方面,作者對黑人小孩逃離壓迫進行了描寫,刻畫出當時社會小人物對種豬其實的反抗;另一方面,當時美國黑人奴隸盛行,作者通過對小說主人公的經歷的描寫反映當時社會現狀。第四,作者深入刻畫了人物的心理。勇敢、善良、機智的哈克貝利弗恩對朋友的心理是十分矛盾的。他既想保護幫助吉姆,又在成年白人的影響下對幫助黑人有負罪感。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對待黑奴的心理何嘗不是復雜的。第五,馬克·吐溫在作品中對哈克貝利弗恩見聞進行了真實描寫,以此呈現出美國密西西比河附近的生活狀況。那是一個騙子橫行,秩序異常混亂的環境。途中哈克貝利弗恩和吉姆救了兩個被捕的人,他們竟然為了錢想要將吉姆出售。當時的美國自詡人人自由平等,作者通過對比批判了現實——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另一個重要特點。
雖然晚于歐洲,但是在美國現實主義文學中,我們不僅能看到歐洲現實主義的風格,還能看到其獨特的自身的特點。馬克·吐溫的代表作《哈克貝利弗恩利險記》從多角度體現了這些因素。馬克·吐溫的代表作《哈克貝利弗恩利險記》可被視為研究美國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范本,是研究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寫作手法的首選。
[1]王軍,邱安昌.美國文學思想新編[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常耀信.美國文學選讀[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6.
[3]馬庫斯坎利夫.美國的文學[M].文學史系列書籍全集
[4]范革新.美國短篇小說賞析[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
[5]張奎武.英美概況[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6]金問俊.西方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文學融合趨勢概觀[J].揚州:揚州師院學報,1991(2).
[7]亞里士多德.詩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p94.
孫曼,女,漢族,吉林省四平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