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明,何 聰,王 瀟,申呈潔
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借助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開展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錢國明,何 聰,王 瀟,申呈潔
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我國研究生培養進入穩規模重質量的發展階段,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是探索研究生培養的新模式。作者通過指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參加產學研結合的科研項目,使研究生經受了科研與工程實踐的鍛煉,增強了創新和創業就業的能力,在參加創新計劃項目和優秀學位論文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培養模式;創新創業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時期,企業對創新型科技人才的需求十分緊迫。創新型人才是在實踐中培養和發現的,特別對工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大學生。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面對新一輪科技競爭,也具備創新的動力和壓力,很多企業建立了不同等級的工程中心或其它技術團隊相對穩定的研發部門,配備了一定的儀器設備和測試條件,研究生工作站作為高校和具有一定科研實力的企業聯合建立的平臺,通過整合校內外科研資源,促進產學研結合,為研究生實踐和創新提供了新的平臺,取得了較好的成效[1]。
創新需要有良好的科研條件和環境支撐,要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現代科技和產品日新月異,競爭激烈,一個科技型的產品或項目,誰搶先一步,往往在銷售規模和利潤上比跟隨的企業高出一截。高校研究生的理論課程很多,但是和實際工程結合得卻很少,學生知識面有廣度,但專業深度不夠,常常不清楚自己畢業適合做什么,工作后還需要較長時間才得出是否適合某個專業崗位,這影響了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對單位和個人都是不小的損失。
很多高校建立了省級或國家級實驗中心,具備一定的科研測試環境,但往往功能單一,學校科研隊伍組織相對松散,科研資源調動難,跨學科的科研團隊更是難以形成。目前很多企業科研條件良好,面向工程實際,建立科研平臺,形成互補,結合學科方向和研究領域,適合承擔需要多學科交叉的工程性課題或項目的研究,科研要激發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強化研究生自主開展科研活動,學生們沒有實踐鍛煉,也就缺乏創新的來源或者是沒有給研究生本人就業能力和社會帶來價值的創新。
科研團隊是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的主要載體,產品開發往往需要不同專業和技能的科研人員進行合作。按照項目或課題成立的科研團隊,一般要經歷組建、磨合、成熟和解散等階段,它因項目的開始而建立,隨項目的結束而解散。碩士研究生從第一學年的教學為主到第三年的論文寫作與應聘工作為主,與科研進程的連續性要求經常發生矛盾,如何協調解決研究生更替與科研連續性之間的矛盾,保持團隊在專業發展方面的連續性。筆者認為,搞好團隊建設,注重積累,避免重復勞動,實現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養的質量控制,是解決教學與科研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研究生工作站的形式雖然規模不大,但結合具體項目,工作有分工,專業和科研方向上有所側重,這些年,筆者通過省部級或橫向產學研科研課題,盡量讓學生主動面對問題,老師對學生的指導會更加有的放矢,對學生要求也具體化了,也有了更多條件對學生開展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個性化的指導,讓學生養成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自覺產生壓力和動力,不僅完成項目任務,要求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科研項目往往具有系統性和工程性,也有具體的指標和標準。在企業,科研目標明確,任務具體,課題負責人考慮團隊成員責權利,以任務為導向,遇到問題時不是簡單的對和錯,而是提出可能的方案去解決它,所以科研團隊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與責任心,敢于創新,各盡所能,樂于奉獻。借助研究生工作站的平臺和團隊,明確科研課題,不僅可促進企業目標與研究生個人目標的有機結合,而且可以使研究生發現自身的不足,從科研助手做起,不好高騖遠,互相啟發,互相合作,提升了團隊意識。通過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共事,通過一起解決困難,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也提高了與企業交流溝通和為地方經濟及社會發展服務的意識。
創新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是緊密相連的,校企聯合的目的重點應該是強化實踐,否則只要高校與高校之間聯合培養就可以,學生進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也不能只憑在企業的時間長短,主要是與企業科研人員有沒有良性互動,在具體科研項目中發揮作用。在科研項目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技術集成與調試等,使學生能了解當前工程實現技術和行業發展動態,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為了保障科研課題的按時保質完成和產業化,需要有人財物等管理和績效考核辦法,這方面在學校也是比較欠缺的,讓研究生了解科研工作計劃、經費使用和績效評估等項目管理要求,提高管理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就業和創業。
為推行大學本科研究性學習理念,推動高校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應該充分發揮研究生工作站這個平臺,推進學校工程實踐教育的開展,推動基于問題導向的學習,通過項目或案例,開展多種研究性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創新能力訓練,避免本科生實踐的弱化、形式化。按照教育部關于卓越工程師本碩博貫通培養的思路[2]【3】,研究生工作站也應該是本科生實習和畢設的有效平臺,可以開展本碩統籌培養,高等教育要探索和完善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培養方式,促進工程教育改革和創新,從而主動適應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現轉型升級對各等級優秀科技人才的需要。
很多高校的工科專業要求本科生的畢業設計選題應盡量與工程實際有關,高年級本科學生到企業好比是第二課堂教學,推進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入優秀企業的工程師培養機制、員工培訓體系,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拓展工程應用,有效地解決知識單一、專業面窄的局面。經過幾個月的實踐,分擔一部分企業員工的工作,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和先進企業文化,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工程開發,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大學生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工程開發等項目,組織畢業設計科技活動,如果能起到企業工程師助理的角色,不僅有企業工程師指導,還可以結合生產實際做畢業設計,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開展研發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一些專用儀器的使用和產品測試方法,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撰寫讀書報告和科技論文。
在信息爆炸和知識快速更新的今天,一個研究生或本科生不在于其理論知識如何豐富,關鍵在于其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研究生工作站應從組織管理辦法的建立、培養方案的完善、指導隊伍的強化、資金投入的加大等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工程技術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這對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提高工程教育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引導和示范作用。
[1]殷翔文.建設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探索研究生培養新模式[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
[2]錢國明.梯隊式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農機化,2012
[3]敖永勝.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
何聰,王瀟,申呈潔: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
本文為2014年度江蘇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工程項目“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課題。
錢國明(1964-),男,漢族,浙江紹興人,教授,從事無線通信和信號處理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