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翀
北華大學
“微”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譚 翀
北華大學
“微時代”的到來,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契機的同時“微時代”的到來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戰,但也提供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新機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及時調整思路,在新形勢下堅持不懈地探討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學生追捧微博和微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預見性構成挑戰
從微博和微信的技術特點看,它給喜愛新事物的青年大學生提供了強大的功能,如大幅度降低用戶技術準入門檻,使微博和微信簡單易用,更加便捷。從微博和微信能夠滿足大學生的發展需要來看,微博和微信可以讓大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讓他們希望他人能夠尊重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得以實現。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話語權不對稱的情況下,青年大學生總是感覺到自己像被動的參與者,在其中只能任由權威信息發布者擺布。微博和微信作為全新的網絡服務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思想和活力的平臺,還能夠滿足大學生智力發展和情感活動發展的需要。由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很難做到對大學生內心需求進行及時有效的跟蹤關注,這就容易導致他們去BBS社區、QQ群等網絡服務中尋找寄托,而不受時間、空間、載體限制的微博和微信更是為廣大大學生提供了充分表達自己情感的技術平臺。
2“微時代“對大學生思想認知上的挑戰
“微時代”下的另一重要時代特色是追求高速傳播。無論是哪種“微媒介”,其主要作用就是延伸人際關系鏈條,擴大輿論影響力,將自己的生活狀態、價值取向、社會觀察、基本觀點以最快方式傳遞給最多的人。這就容易產生為了追求快速吸引眼球而夸大甚至扭曲事實,采用極端態度和言語表達價值取向,漠視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流價值,逆反大眾文化追求小眾文化心理等問題。
1.豐富和擴充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微博和微信的傳播信息量較大,內容比較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對學生進行傳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也可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更可以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除此之外,還可以及時更新、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發展與創新提供物質基礎。
2.完善和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形式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盡管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面對90后的大學生,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單一地運用課堂灌輸式、說教式的載體形式已越來越被崇尚自由個性的學生排斥,收效甚微。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應及時變革、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微時代的互動、開放等特性,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3.延伸和拓寬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限制
傳統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運用往往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微時代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拘泥于課堂和固定的時間,手機媒體的普及化和微工具操作的簡單化都使思想政治教育趨向于簡單、便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隨時隨地登錄微信和微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及時給予引導、教育,受教育者也不再被固定在某一個時間、地點,更加自由、輕松地接受教育實踐,教育效果明顯。
1.應對微時代挑戰,構建交流平臺
高校應該重視新媒體中的微博和微信,通過構建微博和微信交流平臺,掌握大學生的“思想脈搏”,從而搶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點。高校可以開通官方微博平臺,主動發布國內外重
大的時政要聞和校園新聞。通過發布權威信息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和突發事件進行輿論引導,利用微博加強學校與學生、教師間的溝通,發揮“微博議政”的作用。
2.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微素質”,做好信息疏導
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成為大學生主要交流工具的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緊跟“微時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微時代”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生輔導員等大學生新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要看微博,更應寫微博,以“平視”的角度面對廣大“博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充分關注大學生“微動態”,及時有效地解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3.利用微博和微信建立并擴大自身在其中的影響力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微博和微信相對于QQ、MSN、BBS社區、博客等網絡工具所具有的強大功能,必須端正對微博和微信的態度,不必要也不可能封殺,只能善加引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介入到微博和微信世界中,成為其中的提供信息,樹立正確立場、觀點和方法,有效抑制不良觀念對大學生用戶頭腦的侵蝕,引領大學生發展方向的一支強大力量。要立即著手進行廣泛的網絡調研,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及需求,建立自己的微博和微信陣地,占領最新網絡傳播的制高點,增強其吸引力,保持其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引導地位,努力使自身成為個人網絡時代的旗手,成為微博和微信中的意見領袖。
4.利用微博和微信開展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利用微博和微信的即時交流模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突破QQ群等傳統網絡社區的限制,即時將信息傳遞到每一個用戶手中。由于直接與移動電話綁定,只要單位內每個個體(當然包括教育者)都互相“跟隨”,就可以不受空間、平臺的限制進行交流,每一個體都可以即時接受教育者發布的信息。這就是說,利用微博和微信可以隨時隨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同時與每一個教育對象進行交流,解答某一對象問題的同時,其他對象也可看到,這可極大地提高教育工作的覆蓋面,從而增強其效力。而涉及教育對象隱私的問題,則可通過由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跟隨”而得到很好的解決。另一方面可在微博和微信上針對熱門話題發起討論,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持引導討論,讓教育對象暢所欲言,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到討論中,從而有效培養青年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其學習政治理論的自覺性。
[1]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論[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05期
[2]劉麗清;微博雖“微”足值道爾——微博特性之淺析[J];東南傳播;2009年11期
[3]徐曼;微博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