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玉
吉林醫藥學院直屬醫院
醫學院校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徐良玉
吉林醫藥學院直屬醫院
自從我國入世以來,各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就變得更為嚴格,尤其是對于以嚴謹著稱的醫學生,他們更需要具備一身優秀的本領與技能,才能對得起“白衣天使”的稱號。因此,本文針對醫學院校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一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分別從學生和教師教學兩方面進行研究,總結出幾點可行性較高的相關措施,以期對各位同仁帶來一些具有參考性的建議。
醫學院校;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行業的競爭壓力都不斷加大,其中也包括我國的人才搖籃——教育行業。為了能夠滿足國家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國內各大專業院校都開始進行自身的優化升級,醫學院校也是這改革大軍中的一分子。在新形勢下,醫療行業更需要一些具有高能力的全能型人才,而如何能夠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加入一些優秀的教育手段,繼而讓大學生能夠在掌握基本學習技能的同時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本文研究的主題。
何為自主學習能力?簡言之,就是學習者在自身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不依靠外界幫助而得到知識的能力。中國有句古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是一樣的,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源頭雖然大部分來源于教師,但是此后所產生的人生經驗則來自于自我學習的能力。另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是醫學院校展示新型教學方法的一種外在體現,教師一改往日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人物來對待,繼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醫學知識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從最初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新式課堂中的主動研究者。最后,由于醫學行業中具有大量的臨床實踐內容,所以具備良好的自主自學能力是醫學生成為一名合格醫生的重要前提。
首先,在現代學習系統中的學習者具有教師和學員的雙重身份,很多學習能力與學習欲望都比較強的學生會利用自己的經驗來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案,這就是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的初級表現;其次,學習者會不經意的在學習過程中加入一些情感體會,例如積極的心理暗示以及放松性的心理調節等;最后,學習者在充分掌握學習規律以后會根據自己的認知能力以及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制定出有效的自我監控方案,同時根據執行方案的結果對原有學習目標達成情況做出及時的檢測和調節。
(一)學生方面
1.進一步樹立自我學習意識
通過上文的介紹可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習者具備良好的自發性和自律性,因此,醫學院校大學生需要優先培養自我學習意識。在開始學習之前,首先應該對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行全面的了解,繼而在學習醫學知識的過程中尋找到最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與學習強度,確保每一階段的學習任務都能順利且高效的完成。另外,醫學生還應該增強自身的科研寫作能力,經常與同學和教師開展臨床經驗交流活動,從而讓自己從學知識轉換到用知識的隊伍當中。
2.進一步完善自我管制的能力
一個人的能力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無論何種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都需要經歷一個相對漫長且循序漸進的過程,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不例外。學生需要在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完善自我管制的能力,繼而在日后的學習中取得更為優異的成果。而在自我管理機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參與意識的培養,學生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就是班級的主人翁,我的學習目的是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知識內涵。具備超強的責任感與明確的學習目標是醫學生極為重要的素質,學習者會在自我監督與管理的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繼而通過后期不斷的補充與訓練有效的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進一步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
臨床思維在醫學中就是邏輯性思維,其核心就在于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的了解到患者的疾病,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辯證方法。醫生的思維方式是需要通過超強的基礎理論以及長時間臨床經驗的積累疊加才產生的,而醫學院校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在一次次的臨床實習中以及同導師的交流中來尋求正確的臨床思維。因此,醫學院校的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向學生展示自己所具備的正確的思維方法,盡可能的使學生在學校期間養成正確的臨床思維模式,繼而為日后的臨床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方面
1.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
課堂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還是促進師生交流互動的唯一平臺。因此,醫學院校的教育者要充分的利用課堂來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大膽的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首先,教師需要將課堂中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能夠毫無顧忌的加入到各種類型的學習活動中;其次,教師還需要時刻鼓勵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優勢,當學生出現進步時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在無形中幫助他們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2.創建多軌道的教學模式
我國當前的教育體系仍存在著十分明顯的應試教育痕跡,并且由于各教育行業中普遍存在著學生多、教員少的現象,從而讓一些從西方發達國家引進的優秀的教學方法難以得到實施。因此,為了能夠盡早改善我國創新教育意識的缺失現象,各個醫學院校都應該盡早的實行具有中國特色的多軌道教學模式。此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包括課堂中生生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討論環節、實踐類型的臨床思維培養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和個性化學習方案的實施等。
此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的課堂價值,十分有利于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能力的構建等同于自我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創建,它不僅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是醫學行業創新性發展有效進行的基礎。進一步培養醫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是醫學院校教師必須完成的任務,繼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優秀的全能型醫學人才。
[1]劉凌云,李強.論醫學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醫教育,2008(11).
[2]杜華,曾志嶸,周增桓.培養醫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9(2).
[3]吳他凡.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