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1938年4月7日,由國民黨著名將領、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所指揮的臺兒莊戰役,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經過第5戰區廣大愛國官兵的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最后的勝利。這次戰役,在我國抗日戰爭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極大地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戰士氣。
臺兒莊是山東省嶧縣的一個小鎮(今屬棗莊市),位于津浦線臺棗(莊)支線及臺濰(坊)的交會點,扼運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門戶,有著重要的軍事地位。
1938年3月上旬,日軍第2軍司令官西尾壽造向日本大本營申請“追剿眼前之敵,絕不是深入南進作戰,為警備后方希望增加兵力”。得到批準后,于3月13日,正式命令磯谷的第10師團消滅大運河以北之中國軍隊;板垣的第5師團以一部占領臨沂后,進入嶧縣附近配合第10師團作戰。滕縣和臨沂均為魯南要地,是日軍由山東北部進到運河沿線的必經之地,津浦鐵路線上的韓莊和臨棗支線上的臺兒莊緊臨運河北岸。日軍欲進占運河以北地區,必須首先攻占滕縣和臨沂,而后進占韓莊至臺兒莊一線。日軍以五六萬兵力,分兩路向臺兒莊進發。一路為第5師團,沿膠濟路西進,進逼臨沂;一路為第10師團,沿津浦路南下,直取臺兒莊。板垣、磯谷兩師團,是日軍精銳之師。此次進攻,來勢相當兇猛,直接導致了滕縣及臨沂戰斗,從而展開了魯南地區的臺兒莊戰役。當時,李宗仁將軍坐鎮徐州,偵察到日軍的戰略意圖,遂制訂了臺兒莊作戰計劃。
3月14日,日軍磯谷師團瀨谷支隊在離臺兒莊不遠的滕縣發起進攻,以數十架飛機、30余門大炮狂轟濫炸,氣焰非常囂張!守城的第22集團軍第41軍第122師,在師長王銘章的帶領下不畏強敵、英勇抗擊,打退日軍多次進攻,苦戰至17日,終因敵眾我寡,師長王銘章在戰斗中壯烈殉國。李宗仁見滕縣危險,又急令新撥歸第5戰區指揮的第20軍團司令湯恩伯派部馳援。湯恩伯的主力第85軍王仲廉部因行程過遠,未能及時趕到,滕縣失守。瀨谷支隊攻陷滕縣后,當晚攻占臨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線南下,于20日攻占韓莊,企圖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運河沿線的第20軍團第52軍第2師的阻擊;另一部福榮大佐的第63聯隊沿臨趙(墩)鐵路于18日攻占棗莊,20日攻占嶧縣,矛頭直指臺兒莊。
為了守住臺兒莊這個重要據點,李宗仁部署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率部固守臺兒莊,第20軍團軍團長湯恩伯、參謀長封裔忠率部讓開津浦鐵路正面,轉入蘭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區,誘敵深入,待機破敵。
23日,日軍由棗莊南下,在臺兒莊北側的康莊、泥溝地區與守軍警戒部隊接戰。為誘敵深入,第31師劉蘭齋連長率騎兵連從臺兒莊出發,向嶧縣方向搜索前進,91旅旅長乜子彬率183團跟進,在嶧縣城南20里康莊與日軍遭遇。臺兒莊地區戰斗正式打響,中國軍隊為誘敵深入邊打邊撤。
24日,日軍2000多人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開始向臺兒莊大舉進攻。91旅183團3營營長高鴻立率領士兵,每人一把大刀,8顆手榴彈,殺入日軍炮兵陣地,砍得敵人無法招架,棄炮而逃。堅守臺兒莊北門的186團1營在王震團長和姜常泰營長的指揮下頑強抵抗,并在城北門外與日軍展開白刃戰。打退日軍的多次進攻。當晚,日軍200人突破小北門,躲進小北門附近的泰山廟,王震團長親率將士圍攻泰山廟之敵,終將其消滅。24日起,日軍反復向臺兒莊猛攻,多次攻入城內。守軍第2集團軍頑強抗擊,與日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日軍猛攻3天3夜,才沖進城內。
27日,得到增援后的日軍對臺兒莊發動第3次攻擊。日軍炮轟臺兒莊圍墻,北城墻被炸塌,小北門亦被毀,守衛小北門的181團3營官兵犧牲殆盡,300多日軍突入城內,中國守軍同日寇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盡管日軍占據了全城的三分之二,但堅守在南關一帶的中國軍隊死守陣地,目的是為了外線部隊完成對日軍的反包圍。這是李宗仁早已制定好的作戰計劃,讓參謀長封裔忠部以部分兵力死守臺兒莊,盡量拖住敵人,以便城外的大軍將日寇團團圍住,來個甕中捉鱉。
28日,日軍攻入臺兒莊西北角,謀取西門,企圖切斷中國守軍第31師師部與城內的聯系。師長池峰城指揮以強大炮火壓制敵人,并組織數十名敢死隊員,與敵肉搏格斗。湯恩伯軍團第52軍和第85軍在外線向棗莊、嶧縣日軍側背攻擊。29日,日軍瀨谷支隊再以兵力支援,并占領了臺兒莊東半部。31日,我守軍將進入臺兒莊地區的瀨谷支隊完全包圍。此時,坂本支隊由臨沂轉向臺兒莊馳援,到達向城、愛曲地區,側擊第20軍團。軍團即命第52軍和剛到的第75軍圍攻坂本支隊。激戰數日,予日軍以重創,使其救援瀨谷支隊的計劃落空。磯谷師團見救援無望,決定以死相拼,一個個殺紅了眼。
4月3日,李宗仁下達總攻擊令。第20軍團湯恩伯部第52軍、第85軍和第75軍在臺兒莊附近向日軍展開猛烈攻勢。日軍拼力爭奪,占領大部分街市。中國軍隊展開街壘戰,逐次反擊,奪回被日軍占領的街市。4日,中國空軍以27架飛機對臺兒莊東北、西北日軍陣地進行轟炸。當晚,日軍瀨谷支隊力戰不支,炸掉不易搬動的物資,向嶧縣潰逃。6日,李宗仁趕到臺兒莊附近,親自指揮部隊進行全線反擊,7日凌晨1時,中國軍隊吹響了反攻的號角,以孫連仲第2集團軍為主組成的左翼兵團和以湯恩伯第20軍團為主組成的右翼兵團在臺兒莊及其附近地區大舉反攻。一直防守遭攻的孫連仲部,聽說反擊,神情振奮,命令一下,殺聲震天,一時間,臺兒莊城內槍林彈雨,血流成河。
臺兒莊北面,槍炮聲漸密,湯恩伯軍團已向敵人開火。磯谷知已陷入反包圍圈,下令部隊全線撤退。李宗仁命令部隊猛追,敵兵遺尸遍野,各種輜重到處皆是,磯谷本人率殘部拼命突圍。
中國軍隊重創日軍瀨谷支隊、坂本支隊,其余日軍殘部向嶧縣、棗莊撤退。至此臺兒莊戰役勝利了。擊潰日軍第5、第10兩個精銳師團的主力,殲滅日軍1萬余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嚴重地挫傷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舉國振奮的臺兒莊大捷,是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一次大勝利,在國內外引起極大的震動,它給國民黨內的主降派一記響亮的耳光,也給一些對抗戰持觀望態度的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全國軍心、民心為之一振。而日本東京大本營的侵華戰爭策劃者們,則對臺兒莊的慘敗暴跳如雷,萬萬沒想到竟會在小小的臺兒莊遭到如此慘重的打擊。
臺兒莊大捷,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光輝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