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明 (華南師范大學 511400)
舞蹈《喊瑤山》是以廣東連南排瑤大長鼓舞為素材創作的男女群舞,表現了一群熱情開朗的瑤族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生活的期盼。作品以酣情盡致的擊打瑤鼓和排排瑤寨喊山的歡樂情態,展現了瑤族人民熱情似火的生命情調和自然和諧的生活情趣,該作品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流露出編導對瑤族民間傳統舞蹈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著意挖掘,以及對人類、民族生命進程永不停歇延綿不絕的理性思考。
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族特色。由于瑤族大分散、小聚居,分布在我國南方數省以及世界上的多個國家,所以瑤族舞蹈種類繁多。1長鼓在瑤族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有人稱瑤族文化為“長鼓文化”。長鼓舞是排瑤人民世代相傳的最富有特色的民間舞蹈,瑤族的婚慶、節日、祭祀要舞長鼓,甚至到州府告狀、集結起義也要舞長鼓?,幾宕笾驴煞譃榕努幒瓦^山瑤兩大支系,排瑤聚居于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境內,因其建造的房屋排排相疊,故稱做“排瑤”。2
《喊瑤山》舞蹈結構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舒緩的引子慢板,由男女舞者喊山到男女對鼓的動律呈現段,描繪出一幅自然和諧的瑤寨畫面。第二部分為快板,主要以大舞段的群舞為主,男女舞者的舞蹈動作剛勁有力,粗獷灑脫,腿部頓挫,沉穩有力,將舞蹈推向高潮。第三部分回到慢板,男舞者在一座座瑤寨中尋找著他心愛的瑤族姑娘,和她一步步的走向美好的新生活,此時那舒緩的旋律仿佛從他的心中流淌而出。舞蹈沒有炫目的技巧,沒有過多的修飾,淳樸而自然,含蓄而奔放。
舞蹈一開始以女舞者斜線造型到位,清除干凈,男舞者由音樂聲逐漸由遠及近開始不停地做背鼓奔跑的動作,仿佛開始訴說著這一段美妙的故事,給觀者一目了然的感受,同時也代表了整個作品的風格。動作的豐富變化和銜接是作品的顯著特色。這一特色,主要體現在快板瑤鼓的運用上,編導將上身的劃圓動作和韻律結合屈膝半蹲顫動的動律與長鼓相配合做各種架、擺、蹲、跳、蹬、擊、喊、轉等一系列動作,并與舞姿融為一體。在舞蹈的快板部分,男女舞者穿插圍圓,中間一人做一系列轉、翻身技巧,旁邊沖圓心做推鼓的動作,瑤鼓在舞者身上就像火焰一般,結合節奏的快慢轉換,時而輕快,時而沉穩,瑤鼓似乎也有了性格,有了情緒,將舞蹈推向高潮。身體背鼓的種類豐富多變,有民間原有的,如橫擺、繞圓轉肩、撩手、斜前傾蓋鼓、擰腰扭胯,這些適合人物性格與音樂色彩的動作,完全融為一體,不露痕跡。
《喊瑤山》編導以“保護民間傳統舞蹈文化,關注嶺南現實”為創作理念,以連南排瑤大長鼓舞為創作素材,在舞蹈編排的整體脈絡上突出了編導對民間舞蹈從原生態走向劇場的獨立思考,他力圖以最凝練的藝術手法來表現瑤鼓在民間的原生情態和民族審美情感。在排瑤,女子是不跳長鼓舞的,只有男子,才是這種別具特色的舞蹈表演者,后來經過時代不斷的變化,女子也逐漸開始表演長鼓,所以女性的動作也是粗礦、奔放、剛強、灑脫。在舞蹈的第二部分男女舞者對鼓時,舞蹈動作粗獷灑脫,腿部頓挫沉穩有力,肩膀橫擺繞圓,屈膝半蹲顫動,上身前撲后仰的體態,上身的動作和韻律與長鼓相配合,使對鼓歡騰的氣勢將舞蹈推向高潮,更是呈現出一幅幅精妙絕倫的畫卷。
《喊瑤山》音樂節奏感強,舞蹈從頭到尾一氣呵成,隨音樂的進行呈慢快慢三個層次,分別是歡樂活潑、繽紛熱烈和優美抒情三種情緒。舞蹈在服裝上也是別具匠心,瑤族的服飾,款式多樣,多姿多彩,有100余種。其款式之多、色彩之艷、花樣之繁,無不讓人驚嘆,成為中國服飾文化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在《喊瑤山》編導將其搬上舞臺并沒有加過多服飾上厚重的修飾,女舞者服飾是以藍、紅的裙子上繡出色彩艷麗的細花圖案,顯得秀雅雋美;頭上插上兩三根白雞翎,腳纏綁腿,男舞者的服飾以紅、黑為主,腰纏紅色腰帶,下穿闊腿水桶褲,頭上插上幾根雞翎。紅色的瑤鼓搭配和舞臺燈光的配合準確的表達了舞蹈氣氛和意境,更是使整個舞臺顯得格外鮮活,使舞蹈表演賦予舞者和觀者在聽覺和視覺上以美的享受與?,幾迨莻€能歌善舞的民族,從舞蹈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瑤鼓舞蹈除了藝術性、審美性之外還有更深層的內涵和意蘊。瑤族舞蹈不唯是藝術,而且是文化,是根植于壯族社會生活的土壤中的,侵透了瑤族人民的精神、靈魂、心性的傳統而燦爛的舞蹈文化。
《喊瑤山》在純民間舞蹈的基礎上升華,從傳統中尋找現代,用簡潔明了的個性化動態語匯,將瑤族人民寶貴的藝術遺產瑤族長鼓舞這個瑤族活態文化的物質載體搬上舞臺,他包容著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的精髓,富有生活氣息與生命活力,同時結合時代的審美,讓人為之動情。
注釋:
1. 湯碧耶主編.《廣東瑤族舞蹈與音樂藝術》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9.第5頁-第6頁.
2.范秀炎,吳衛清主編.《翩翩長鼓:瑤族長鼓舞》.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1.第8頁-第10頁.
[1]范秀炎,吳衛清編著,翩翩長鼓:廣東瑤族長鼓舞[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3.
[2]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 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
[3]胡玲梅,瑤族“長鼓舞”的傳承與發展[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26(8).
[4]王克芬.隆蔭培主編.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發展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9.
[5]劉青弋主編.中外舞蹈作品賞析[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