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融雪

2015年6月30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劉云山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
6月30日,中國共產黨成立94周年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為全國推選出的102名優秀縣委書記頒獎。
習近平向他們提出四點要求:做政治的明白人,做發展的開路人,做群眾的貼心人,做班子的帶頭人。
上一次同樣范圍規模的優秀縣委書記表彰,是在1995年。20年后,縣官選優重啟,釋放哪些信號?
相比20年前,此次表彰在流程上設置了三輪公示,以便群眾監督。分析102名優秀縣委書記的資料,可見中央不唯學歷、不唯年齡的用人導向。
關于此次表彰的意義,習近平談了三點:既是對大家工作成績的肯定;也是為了讓更多黨員領導干部學有榜樣;還為廣大干部成長指明了正確的途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表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政黨不能沒有標桿。表彰優秀縣委書記,就是要樹起旗幟、立起標桿。
那么,在新的歷史時期,縣委書記的標桿標示出什么樣的標準?
對照《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表彰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決定》來看,標準至少有四個:政治堅定、業績突出、宗旨意識強、黨性修養好。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院長匡勝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反腐打落不少老虎蒼蠅,贏得了民心,同樣也需要一些榜樣來鼓舞人心。”
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謝春濤則向本刊表示:“相比而言,這次的優秀縣委書記群體學歷更高,眼界更開闊。”
三輪公示
一名縣委書記要想成為百優書記中的一員,必須經歷從地市、省到中組部的三輪公示。
按照青海省委組織部此前對媒體的介紹,“平均一個人(候選人)談話量要達到五六十人,黨政班子成員、人大政協的領導都會談,這個談話范圍比正常的干部提任考察范圍要大。”
所有候選人以市州為單位推薦,自下而上推選。
對比各省區市公示的初選名單,可發現有部分候選人落選。
國家行政學院博士賀海峰告訴本刊記者,評優公示是中共發揚民主監督的一大進步。
三個月前,他曾在《決策》雜志上發表《中組部20年前表彰的100名縣委書記,如今他們在哪里?》一文,梳理了1995年被表彰的縣委書記們后來的職業軌跡。他們中,已有7人因嚴重違法違紀而鋃鐺入獄。
“現在來看那7個落馬的干部,有的在縣委書記任上已有貪腐行為。如果當時也有公示,就很難入選。”賀海峰認為,要把評價權交給群眾,“一個縣委書記好不好,群眾都看得真真切切。”

2015年6月10日,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左一)與當地農民交流,了解農業生產、收成等情況
“年輕化”與“墩墩苗”
根據中組部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公布的名單,從地域上看,四川省有6人入選,新疆、河北、山東和河南各有5人入選,西藏、云南、貴州、陜西、廣西、福建、安徽、湖南各有4人入選。
從學歷上看,受表彰的縣委書記中,有研究生學歷的正好占一半,而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則達到了100人,其中57人畢業于黨校。
從年齡上看,“70后”有14人,“60后”84人,“50后”4人,其中50歲及以上人員約占三分之二。
公示資料顯示,這次推薦的優秀縣委書記,年齡最大的是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委書記郝方林,1956年5月生,今年59歲。年齡最小的是浙江省紹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書記張曉強,1975年11月生,今年40歲。
相比而言,1995年表彰的那批優秀縣委書記年齡下限更低。時任河南省林州市委書記毛萬春、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忻城縣委書記羅黎明為32歲,時任山東省平邑縣委書記李玉妹、時任海南省儋州市委書記于迅、時任山東省諸城市委書記陳光為35歲,時任上海市松江縣委書記杜家毫、時任四川省新津縣委書記陳光志等為38歲。
這些當年的年輕干部如今都已成為省部級干部。如毛萬春,現任陜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羅黎明現任國家民委副主任、黨組成員。
1995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抓緊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通知》,提出“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遷就照顧以及憑個人好惡選人等思想障礙”,“年輕干部所占比例要有較大的提高,保證有一批30多歲、40多歲的優秀年輕干部能及時選拔進縣以上黨政領導班子”。
然而,年輕干部過快提拔,也可能因缺乏足夠磨練而在更高的職務崗位上面臨風險。
如何愛護年輕干部?在中國的歷史上曾有過顧轔與張居正的佳話。被后世譽為“宰相之杰”的張居正自小聰慧,早得湖廣巡撫顧轔欣賞,稱之為“將相才也”。但當張居正13歲考舉人時,顧轔卻給監考官打招呼,希望不要錄取他。3年后張居正考取舉人,顧轔告誡他“要做伊尹、顏淵那樣的人物,不要只做一個年少成名的秀才”。
在2013年6月28日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一方面需要用新觀念、新視角,善于發現和使用年輕干部,使他們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要遵循干部成長規律,進一步引導年輕干部沉到基層,敢于給他們壓擔子,給他們‘墩墩苗。”
“讓年輕干部在實踐中‘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習近平說。
“芝麻官”千鈞擔
據公開資料,截至2015年1月,20年前被中組部表彰的100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已有2人晉升至正省級,14人晉升到副省級,至少42人晉升到正廳級。
關于此次評優重啟,謝春濤認為,這和縣委書記崗位的重要性有關,也與習近平自身的經歷有關,他很重視干部的基層工作經驗。
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亦稱,習近平特別重視基層實踐經驗豐富的干部,縣委書記這一級將是今后選拔和配備干部的著力點。
習近平在1990年寫的《從政雜談》中,以其自身的任職經歷,談縣委書記“芝麻官”千鈞擔:如果把國家喻為一張網,全國3000多個縣就像這張網上的紐結。“紐結”松動,國家政局就會發生動蕩;“紐結”牢靠,國家政局就穩定。國家的政令、法令無不通過縣得到具體貫徹落實。
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評選之所以備受矚目,在于從中可窺見中央的用人導向。
賀海峰告訴本刊記者:“21世紀初期偏重工業立縣,招商任務成為縣一級主要領導的重要考核指標。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央在干部任用中的考慮因素更顯平衡。”
針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各個地區,干部的考核訴求自然不同。
比如諸暨市委書記張曉強,在2011年至2015年5月出任德青縣委書記期間,破解土地要素制約,鐵腕整治砂村礦山無序開采,率先在浙江省開展新土改、新戶改、新金改,成為浙江城鄉體制改革試點,成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國家級試點,培育以64家“洋家樂”為代表的中高端低碳民宿旅游新業態……
又如王新軍,作為焦裕祿之后的第14任蘭考縣委書記,他從2012年10月至今,走遍了蘭考全縣451個行政村。他在河南省率先實施精準扶貧,從鄉鎮和縣直部門抽調450多名干部組建115個工作隊,深入貧困村駐點。2014年一年間,使2.5萬名蘭考貧困人口徹底脫貧。
不同的發展階段賦予了縣委書記們不同的責任與擔當,而這些執政者也面臨不同的風險和誘惑,比如難以平衡的“政商關系”。
自2014年2月28日江西省會昌縣縣委書記傅春榮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到2015年4月9日河北省通報清河縣縣委書記冀東書(副廳級)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從中紀委等權威渠道通報的消息中可見,全國至少有38名縣委書記落馬。
匡勝認為,表彰優秀縣委書記是“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
改革、激勵與示范
“此次重啟縣委書記評優,至少有改革、激勵與示范三重意義。”賀海峰告訴本刊記者。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已有頂層設計。加強改革的穿透力、一竿子插到底,亟需拎清縣一級的綱目。
關于中國改革30年來的縣委書記隊伍建設,河南省焦作市市長謝玉安曾在商丘市委組織部長任上進行過調查與思考。2009年他在《領導科學》上撰文寫道:“縣委書記處在縣政的核心地位,既要貫徹執行上級的工作部署,又要基層干部群眾滿意,上級考,群眾評,工作責任重、壓力大,但在現實生活中對縣委書記的負面‘炒作多,責任追究多,對他們的理解、關愛、寬容不夠。”
“習總書記十分關注縣委書記的成長。”張希賢表示,“在當前反腐的高壓態勢下,怎樣能使縣委書記們站得穩、行得正,需要中央給予更多關懷和激勵。”
“被表彰是一種激勵,意味著進入組織視野,也能形成示范,讓人追趕。”賀海峰建議評優常態化,“比如是否可以五年評選一次,不要再等2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