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笑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五醫院,黑龍江大慶163711)
正畸治療牙列擁擠64例臨床效果觀察
郭 笑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五醫院,黑龍江大慶163711)
【摘 要】目的:探討正畸治療牙列擁擠的臨床效果及牙弓長度變化.方法:對我院收治的64例牙列擁擠患者實施正畸矯治,觀察治療后患者牙齒改善情況和牙弓長度變化.結果:患者經矯治后牙列排列整齊,牙列擁擠全部解除,平均矯治時間21個月,矯治后前牙覆頜覆蓋正常,牙弓間隙關閉,側貌美觀,均取得滿意的效果.矯治后牙弓長度出現明顯改變,與正常值(85.6±5.23)mm比較,治療前牙弓長度明顯大于正常值,治療后牙弓長度基本接近正常值.結論:正畸治療牙列擁擠臨床效果顯著,解除牙列擁擠,無復發,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正畸治療;牙列擁擠;臨床效果
牙列擁擠是最常見的錯合畸形,約占錯合畸形的60%~70%,主要因遺傳因素、替牙期故障、頜骨發育不足、牙齒過大和不良習慣等所致,臨床主要表現為口內牙齒的大小過寬,呈各種方向錯位,牙齒擁擠錯位排列不齊,個別牙反牙合、開牙合、超牙合及深覆蓋[1].臨床診斷按照擁擠程度分為輕度擁擠(牙弓間隙<5mm),中度擁擠(牙弓間隙<10mm)和重度擁擠(牙弓間隙>10 mm),由于牙齒擁擠不易自潔而引發齲病及牙齦牙周炎癥,可見局部牙齦紅腫、出血、牙結石[2].正畸矯正治療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通過各種矯正裝置來調整面部骨骼、牙齒及頜面部的神經及肌肉之間的協調性,達到口頜系統的平衡、穩定和美觀[3].本研究旨在探討正畸治療牙列擁擠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07/2013-03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4例牙列擁擠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36例,均無齲齒和牙周病,年齡12~16歲24例,16~22歲18例,>23歲22例;所有患者經檢查符合以下診斷標準:前牙間隙不足3~5 mm,且伴擁擠,擁擠度大于6 mm,或中份牙列間隙不足5~7mm,第二磨牙已萌出,并有第三磨牙,上前牙輕度前突,側貌平直或略前突,軟組織至上唇或下唇最突點的連線與眼耳平面之間的下后角為70°左右,均被診斷為牙列擁擠,其中輕度擁擠11例,中度擁擠37例,重度擁擠16例.所有患者正處于發育階段,身體快速成長,積極配合治療.
1.2 方法 全面了解患者的牙齒、口腔和全身情況,潔治牙齦以及跟面平整治療,局部給于漱口水和滅滴靈等藥物治療.所有患者拔除1~4顆第一恒磨牙后均使用0.56 mm×0.71 mm的滑動直絲托槽,在第二磨牙上帶環,必要時第二磨牙舌側粘舌側扣.第一階段進行牙周系統治療,排齊整平牙弓,排除擁擠;第二階段矯治階段,用滑動法關閉拔牙間隙,使用不銹鋼方絲,使用輕而柔和的矯治力,在尖牙托槽近中弓絲上置牽引鉤,盡可能避免長距離移動牙齒,通過支抗控制來關閉間隙;第三階段保持階段,矯治結束后,戴用常規哈氏器保持半年,需長期或永久保持者,長期戴用.在正畸治療過程中,指導患者進行自我保護,并做好相關檢查和監督,每4個月復診一次,并進行常規潔治,必要時給予適當調整,復查牙齒松動程度、口腔衛生和齒槽骨喪失等,經過1~2年的治療拆除托槽[4].
1.3 典型病例 病例1:男,17歲,前牙擁擠要求矯治.臨床檢查結果:無齲齒、牙周炎和牙缺失,上下顱骨無明顯前突,兩側為遠中牙合關系,上頌兩尖牙唇向錯位,牙列擁擠度>5 mm,間隙不足.矯治措施:拔除上傾2個第一前磨牙,采用現代方絲弓矯治技術,托槽固定,保持器保持1年.治療期間未出現部件松脫現象,自覺保持口腔衛生,定期復診,診療16個月,上下牙列排列整齊,患者對矯治效果滿意.
病例2:女,20歲,上下牙齒不齊,中度擁擠,要求矯治.臨床檢查結果:患者為直面型,上兩側切牙反頜,上尖牙唇側位,下中線右偏3 mm,上牙列擁擠度為7 mm,下牙列擁擠度為6 mm,診斷結果為安氏I類錯頜畸行.矯治措施:拔除4個第一磨牙采用滑動直絲弓矯治器,上下牙齒粘滑動直絲弓托槽,用0.48 mm×0.64mm鎳鈦方絲排齊整平,1個月后上下換0.48 mm×0.64 mm不銹鋼方絲來關閉間隙,約6個月后用彈力結扎圈滑動機關關閉全部間隙,經過21個月治療,上下牙列排列整齊.
2.1 正畸治療牙列擁擠效果 64例患者經正畸矯治后牙列排列整齊,牙列擁擠全部解除,矯治時間為16~26個月,平均21個月;矯治后前牙覆頜覆蓋正常,后牙咬頜關系良好,牙齦無明顯炎癥,牙弓間隙關閉,側貌美觀,唇突度得到明顯改善,第二磨牙牙根直立與第二磨牙平行,第三磨牙在其正常的牙弓平面上,X線圖像顯示,壓槽骨密度增加,均取得患者的滿意.
2.2 患者治療前后牙弓長度比較 64例患者在矯治后牙弓長度出現明顯改變,與正常值(85.6±5.23)mm比較,治療前牙弓長度明顯高于正常值,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牙弓長度基本接近正常值,無顯著性差異.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牙弓長度比較 (mm,)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牙弓長度比較 (mm,)
aP<0.05 vs牙弓正常長度
組別 牙弓正常長度 牙弓現有長度矯治前 85.6±5.23 73.1±2.68a拆除矯正器時 85.6±5.23 86.4±3.13拆除矯正器1年后 85.6±5.23 85.8±4.02
牙列擁擠是較為常見的一類牙頜錯合畸形,是由于牙量與骨量失調,牙弓的長度不足以容納所有牙齒,出現牙排列不齊的畸形.牙列擁擠口內表現為牙齒的大小正常或過寬,牙呈各種方向錯位,牙弓弧形不規則.錯位表現為個別牙反合、開合、鎖合等,不宜保持口腔清潔,可見局部牙齦紅腫、出血、牙結石.輕度擁擠臨床表現不顯著,對患者面形影響不大,面部突度及高度均無明顯異常;重度擁擠使牙齒在牙弓上相互重疊、擁擠,中線偏向一側,唇部出現不規則畸形,前牙擁擠削弱切牙的切割能力,牙齒容易碰撞受傷,咬合關系錯亂,表現為不對稱,唇部外突,口唇閉合困難,開唇露齒,可使面形改變,牙齒擁擠不易自潔,往往引發齲病及牙齦牙周炎癥,可見局部牙齦紅腫、出血、牙結石等并發癥狀,影響美觀與功能;輕度擁擠一般采用擴大牙弓的治療方法,利用頜外唇弓推上頜第一恒磨牙向后而取得間隙,排齊前牙輕度擁擠,中度和重度擁擠一般采用減數拔牙配合矯正器治療[5].近年來,正畸治療牙列擁擠也逐漸應用于臨床治療,主要通過調整上下頜骨之間、上下牙齒之間、牙齒與頜骨之間以及聯系它們的神經及肌肉之間不正常的關系,從而矯正牙畸形.上下前牙擁擠治療關鍵在于是否確定拔牙矯治,以便留出移動空間,拔牙一般選擇拔除第一雙夾牙,對稱拔牙可保證牙列的美觀和牙弓的平衡協調.
本研究探討正畸治療牙列擁擠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患者經矯治后牙列排列整齊,牙列擁擠全部解除,平均矯治時間21個月,矯治后前牙覆頜覆蓋正常,牙弓間隙關閉,側貌美觀,均取得患者的滿意.矯治后牙弓長度出現明顯改變,與正常值(85.6±5.23)mm比較,治療前牙弓長度明顯高于正常值,治療后牙弓長度基本接近正常值.綜上所述,正畸治療牙列擁擠臨床效果顯著,解除牙列擁擠,無復發,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 茹.前方牽引加推磨牙遠移治療牙列擁擠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30):6247.
[2]Kinzinger GSM,Fritz UB,Sander F.Efficiency of a pendulum appliance formolar distalization related to second and third molar eruption stage[J].Am J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4,125(1):8-23.
[3]董鐵玉.拔出第二雙尖牙在正畸治療牙列輕中度擁擠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1,28(5):68-69.
[4]霍艷麗,張曉芹,梅玉新.前方牽引加推磨牙遠移治療伴牙列擁擠的功能性前牙反牙合[J].甘肅科技,2012,28(2):129-130,111.
[5]趙志才.正畸治療牙列擁擠18例臨床探討[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2):182-183.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94(2015)07-089-02
收稿日期:2015-05-22;接受日期:2015-06-06
作者簡介:郭 笑.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正畸.Tel:0459-6750164 E-mail:lhj20034@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