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楠
經過數月的談判,6月4日下午,上海文廣集團(SMG)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將投資12億元人民幣參股第一財經。這無疑將是2015年整個財經媒體,乃至整個傳媒界最為重大的一件事。
從2014年開始,阿里就加快了在文化傳媒板塊的布局,接連投資了文化中國、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優酷土豆、華數傳媒等文化傳媒公司,這些投資從一開始就打上了馬云的烙印。而今又重金投資第一財經,馬云究竟意欲何為?
巴菲特模式:一種可能筆者稱之為巴菲特式投資,也就是專注于財務投資,不干預企業經營。巴菲特早年曾經做過報童,同時也是《華盛頓郵報》的忠實擁躉,巴菲特在1973年開始持有《華盛頓郵報》股份,截至2004年,他以1100萬美元的代價持有170萬股《華盛頓郵報》股份。作為該報董事會成員,巴菲特幾乎從沒主動干預過企業的日常運營,當然這和《華盛頓郵》報獨特的雙層股權結構是分不開的。
馬云是否會和巴菲特一樣,甘心只做一個財務投資者?應該說這個可能性比較小。第一財經的母公司——東方傳媒集團,作為一家國有體制背景的媒體集團決定了第一財經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難以注入上市公司,同時也意味著阿里巴巴的資本退出也需要通過國資委的審核,遠遠不如投資一家上市公司來的效率高。
默多克模式:默多克作為最知名的媒體大亨,其收購主要是通過橫向一體化的兼并來擴大規模。早在上世紀60年代,默多克就通過此方法收購了《世界新聞報》,隨后又收購了《太陽報》和《泰晤士報》,最終短短的三四十年間將新聞集團發展為跨越歐、美、亞、澳幾大洲,涉足廣播、影視、報業諸領域的傳媒帝國。一直到去年,默多克還在想要通過800億美元現金+股權的方式來收購時代華納,遭到了時代華納的拒絕。
這種方式會被阿里和馬云仿效么?應該說可能性也不大。盡管現在阿里的媒體帝國已經初見雛形,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華數傳媒、文化中國、鳳凰傳媒等公司都已經納入到了阿里系的旗下,但目前看來,第一財經和之前的媒體公司有著很大的區別。
前者主要屬于數字娛樂的范疇,未來可能更多會與阿里影業做對接,成為一個包括投資、發行、渠道、終端、周邊為一體的數字文化產業鏈。相信不久的將來阿里影業將會在A股上市。而第一財經未來的核心還是財經信息服務,這與數字娛樂的受眾有著本質的不同,也很難和阿里之前的媒體收購項目形成合力。
布隆伯格模式:布隆伯格模式簡而言之就是“一切為了信息和數據的平臺”。很多人都看過《彭博商業周刊》,這本超過80歲的雜志原本屬于麥格勞-希爾公司,在2009年金融危機后,布隆伯格通過收購的方式,將這家媒體納入到彭博的大家族中。
如果你以為彭博社是一家媒體集團那你就錯了,盡管是全球最大的財經新聞通訊社,但彭博有的不僅僅是電視、廣播、周刊、通訊社,而是一個圍繞財經資訊的金融數據服務平臺。彭博旗下的媒體對于整個金融數據服務的產業鏈來說,提供了數據、內容、人才和影響力,而這一切都通過彭博的金融數據終端來變現。
從目前的市場布局來看,布隆伯格模式可能是阿里和第一財經合作的最佳方式。尤其要關注第一財經和螞蟻金服、恒生電子的合作。螞蟻金服旗下擁有第三方支付(支付寶)、小額貸款(螞蟻小貸)、基金(天弘基金)、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在線理財(招財寶)、保險(眾安保險)、征信、擔保等多種金融牌照和多個實體公司,是國內互聯網金融公司中業務龐雜、關聯交易復雜的一個典型樣本。
而恒生電子旗下也擁有基金銷售(數米基金)、金融數據供應商(恒生聚源)、互聯網金融(三潭金融)、P2P系統提供商(融都科技)等,且正在加速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收購與并購進度。一旦第一財經所積累的財經資訊服務加上恒生電子的金融數據技術能夠發揮合力,或許就能實現馬云的金融大數據夢想。
正如馬云所言:“當前社會正處于從IT時代向DT(data technology)時代跨越的進程之中。阿里巴巴集團相信,只有建立開發數據分享的機制和產品,提升數據使用效率,使數據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和生活,才能真正使社會在數據時代全面均衡的發展。和上海文廣的合作將是數據社會化構建的重要一步。”
阿里和SMG將通過第一財經共同打造一家中國最大的投研資訊服務商,這家數據服務商的主體已經成立。而第一步,即第一財經所有行情都將導入到支付寶錢包的股市行情上,讓第一財經整體入駐支付寶。
根據美國權威戰略咨詢機構Burton-Taylor發布的數據,中國的金融數據服務市場近年來雖然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但總量依然只占到全球市場的三十分之一,這與中國的經濟地位極不相稱。而中國商業數據服務市場更是處于起步階段,缺乏權威的產品和服務商。
目前從中國市場的數據服務商來看,排在第一位的是wind,這家成立于1994年的公司一度是中國版彭博的代名詞。中國絕大多數券商和75%的QFII現在的首席標配是彭博+Wind,宏觀和銀行的研究部都在用,但價格比較貴。
排在第二位的是同花順的iFinD,用戶體驗好,excel插件也好用,但數據離Wind還有差距,但價格極其便宜,而排在之后的東方財富網和大智慧的系統用的就比較少了,排在最后的才是恒生電子控制的恒生聚源,多家機構反應恒生聚源的產品非常差勁,市場占有率也很低,未來是否僅僅依靠恒生聚源來應對WIND的競爭還是未知數。
馬云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個橫跨金融、數據、媒體的大平臺,收購第一財經的股權相信只是其第一步,未來如何能夠更好地把財經資訊和金融數據整合,實現商業數據的變現,不僅僅關乎第一財經是不是能夠成為中國的彭博,也將決定阿里未來是否能夠真正成為一個數字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