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財富自然也是如此。
中國的改革開放不過短短30幾年,但社會財富卻已經歷了幾輪的分配,在這些過程中,有普通百姓從赤貧到暴富,也有富豪商賈從山頂跌到谷底。
這一次,新一輪的財富洗牌又來了。隨著資本市場的雄起,各種關于一夜暴富的傳說,或真或假,愈演愈烈。財富的暴增對有些人來說,似乎變成了數字的游戲。誘惑的背后,是否蘊藏著更多的危機?當一個普通人幸運地獲得財富之后,應該如何從容面對?
一位是剛剛被授予比利時最高國家榮譽勛章——利奧波德軍官勛章的珠寶大亨,一位是江湖上聲名顯赫的“名門痞女”,作為世俗眼中的富人,他們關于財富分配以及財富人生的探討有分歧碰撞也有不謀而合。
主持人:通過資本市場暴富是不是相對容易?你對通過資本市場而財富快速增長的新富人怎么看?
沈東軍:我認為并不容易。我給金融的定義是通過對資本時間和空間變化的管理,讓財富的增值。簡單來說,就是低點進去,高點退出。金融表面上看是爆炸式的掠奪,實際更可能是血本無歸。
拋開運氣的成分,資本市場財富的聚集是在買一個企業的未來,需要對行業、企業、企業管理者等各方面影響未來的因素,都有正確的判斷。也許今天的股票特別好,可明天什么樣沒人知道。我們只聽別人掙錢的聲音,沒有關注到他們身后累累的白骨。那些真正成功的金融投資者,專業知識和戰略眼光都非常厲害的。他們付出的時間與精力,并不比其他行業的人少,甚至壓力會更大。
洪晃:我曾看過一個房地產商的巨大廣告牌:“開公司不如買房子來錢快”。我想資本市場和地產投資一樣,財富的確比做實業來得快。至于一個人怎么發財,我覺得無可厚非,大家都希望錢掙得多一點,不管是做實業還是炒股票。但需要研究的是,不同發財渠道會帶來的社會影響。
對比歐洲和美國社會,在美國,近年來的財富幾乎都來自資本市場,這就造成了所謂1%和99%的說法。也就是說財富本身在變本加厲,而社會為大多數沒發財的老百姓提供的機會就越來越少,造成了兩極分化。
主持人:此次資本市場造就的社會財富會與以往有何不同?
沈東軍:產業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生產型的企業,只要生產出產品就可以了。產品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需要有品牌。而品牌發展到瓶頸期,自然要靠金融發展產業。早期的英國,美國,歐洲都是以生產起家,到了一定程度后,他們開始轉變以品牌為導向。現在大部分是通過金融來推動財富的不斷增長。所以金融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也是財富升級當中必然出現的一環。另外,中國現在大部分的私人企業到了傳承的階段,有的二代并不愿意或者也沒有能力去傳承,這時候,用金融的手段是保持財富增長的好方式。
洪晃:如果這一輪財富是靠金融市場運作所誕生的,那么這個財富就是美國模式的,有錢人更有錢,而窮人在這一輪里面是沒有太大機會的。最大問題是財富積累過程中不能創造就業機會,其社會意義很少。
主持人:新一輪財富分配,財富大部分會落入誰的口袋?
沈東軍:我認為,財富最后還是逐步回歸到實業中。現在很多傳統企業家面臨的糾結是,跟著玩有危險,不跟著玩財富會縮水。金融泡沫是不能回避的事實,這一輪財富分配就像一場接力比賽。不知道能跑多長時間,也不知道誰會是最后一棒,也可以說是“博傻”行為。
贏家是誰我不知道,我只能提醒大家,這個賭博的玩法是危險的。不過每一次的技術革命或者財富洗牌都會誕生一批新的偉大的企業和企業家。也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
洪晃:我覺得這輪財富的獲益者主要還是有錢人,其次是大城市中的中產,但不會是社會底層。資本財富不是社會底層的上升之道。
主持人:財富是否是人生幸福的基礎?當財富暴增,人是否在心靈方面要有更多的修煉?
沈東軍:我認為人生的幸福是由四個維度構成。一是物質基礎,二是精神生活,三是兩性關系,四是靈魂深處。只有盡量平衡好這四個維度,才會獲得比較大的幸福感。財富是幸福感的基礎之一,但絕不是最重要的。
大部分的企業家都不缺錢,但大部分的企業家特別是有思想的企業家都很痛苦,并不是他們不愿意修煉心靈,而是缺少心靈的寄托和安全感。他們就像漂在大海上的舵手,無助地站在船上,不知道什么時候一個大浪會打過來。
所以,我認為社會對企業家或者有錢人提出更多的要求時,比如,更有愛心,更有責任感等等,是不是也給他們一些理解和幫助?讓他們不必恐慌于仇富情緒和飛來橫禍。可以安心地為社會創造財富,也有精力修煉心靈。
洪晃:不管是否財富暴增,人的心靈都是需要修煉和寄托。當人缺失心靈上的修煉,財富的降臨就是把資源放在了一些人格不健全的人手里。社會資源是有限的,如果這些資源放在對社會負責的人手里,就能發揮的很好,不僅創造就業,還可以創造幸福。而當資源掌握在人格不健全的人手里,對社會的效益就日益降低,而且會有災難性的負面影響。
主持人:你是否對財富還有追求的目標?你覺得財富對人生來說最大的意義是什么?
沈東軍:我經常在兩種聲音中掙扎。一種是,你已經不年輕了,應該抓緊時間好好工作。另外一種聲音是,你快50歲了,已經掙了這么多錢了,要開始好好享受人生了。這兩個聲音都沒有錯。可我總是無法說服自己聽從后一種聲音去休息享受。
午夜夢回時,我會想,古代的戰士們去征戰沙場,一定知道自己會死的,即使僥幸活下來,江山也與他無關,他們為什么還是浴血奮戰?也許就是出于責任感吧。我會跟那些戰士有同感,在我進墳墓之前,我現在的錢也是花不完的,但是,我更希望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做更多我想做的事情,幫助更多可以幫助的人。這也是人幸福感的來源之一。
洪晃:我對財富的追求有限,但還要再努力一下,把女兒大學學費賺出來。之后就真的不用干了。我一直認為財富對人生最大意義是能夠輔助你去實現財富之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