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務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重要內容,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基本出發點以及落腳點都是為了促進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因此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發展的一個基本方向。公司治理結構能夠在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可有效提高企業內部各種資源的利用率,更好、更快的實現公司財務管理目標。本文主要闡述了財務管理目標和公司治理結構之間的內在關系,分析了多種公司治理模式對于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最后提出了科學化管理創新公司治理結構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 公司治理結構 內在關系 影響分析
傳統企業制度和現代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很大差異,最本質的差異是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相互分離,企業經營者和企業所有者之間有一種相互抗衡、相互制約的機制,這樣就可以管理并控制企業的約束、激勵、導向、凝聚等多方面內容。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而言,公司治理結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了更好的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結構層面透析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和公司治理結構之間的關系分析
公司治理結構會直接影響到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財務管理目標一方面為企業發展目標服務,另一方面對于實現企業發展目標會有一定的制約。目前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兩種基本模式——共同治理和股東至上。其中共同治理主要是為了使企業相關利益者的財富實現最大化,而股東至上主要是為了實現股東代表利益的最大化。如果能夠對公司內部治理總體目標以及治理邏輯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制定一個合理、科學的財務管理目標,這對于促進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良性循環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兩種公司治理模式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分析
(一)共同治理模式
企業的公司治理模式如果實施“共同治理”模式,這樣企業不僅會注重企業股東的相關利益,也會注重企業相關利益者對于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監督。這也就是說共同治理不僅強調企業經營者的管理權利,也鼓勵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積極參與公司治理活動。共同治理模式下的財務管理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①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財富資本擁有者的資本,提高公司的社會效益,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增強公眾的績效以及經濟責任,盡量提高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水平,滿足企業稅后利潤再分配的財務要求。其次,將企業管理人員以及企業員工的收入和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緊密聯系起來。②應該將財務責任實現社會化,企業應該立足于相關利益者的角度,綜合思考資本投入者以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相關財務要求。實施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模式下,必然會在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體系中加入企業的社會責任,比如依法納稅、為國家經濟發展做貢獻、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切實維護廣大公眾的合法利益、大力支持福利事業等。
(二)股東至上模式
假如企業采用“股東至上”的模式,財務管理目標主要是為了經過合理、合法的經營活動為企業股東創造盡可能多的財富。股份制下股東財富主要和股票價格及其數量有關,如果股票數量確定的情況下,不斷提高股票價格,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股東財富。公司采用股東至上的治理結構,會將所有的風險因素全部考慮進來,股票價格也會受到風險的影響,因此企業應該從長遠的眼光看待企業發展,而不應該盲目的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因為公司當前的利潤會影響股票價格,公司未來預計的利潤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股票價格。在公司治理中,財務管理是一種管理方式,也是規范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財務管理目標只有和公司治理結構保持一致,才可以有效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促進公司發展目標的實現。在共同治理模式下,企業的產權可以供企業相關利益者共同分享,而且股東利益相關者也可以共同分享企業的稅后利潤分配。因此如果從產權理論上分析,“共同治理”模式下制定的財務管理目標更能夠滿足現代企業所有權共享現狀,這種公司治理模式會同時考慮的物質資本持有者以及人力資本持有者的立場,也會統一實現企業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企業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做出短期經濟發展行為,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因此,筆者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該選擇“共同治理”的治理結構模式。
三、立足于不同的公司治理結構模式透視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共同治理公司治理模式下,制定的財務管理目標主要是以企業相關利益者為前提,同時主張企業所有權應該由企業債權人、經營者、股東、政府、客戶、員工以及供應商等相關的企業利益人共同所有,因此應該結合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制定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股東至上這種治理模式下制定的財務管理目標,認為股東是承擔企業風險的主體,企業剩余價值的控制權以及價值分配權應該由股東獨自享有。股東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推崇“以物為本”理念,僅僅只是追求經濟效益,企圖通過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有效維護物質資本持有者的合法權益。
四、科學化管理和創新公司治理結構的建議
(一)實現公司治理的科學化管理
股東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僅僅突出了企業投資者的重要作用,并沒有考慮到企業其他投入主體的實際作用,因為企業員工也參與到了企業活動中,并且付出了勞動,還有技術研發人員、市場營銷人員、經營管理人員等也積極參與到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這些人都是企業的投入者,都應該享有企業發展創造的財富,但是實際上他們只是領一般市場勞動力的工資,他們的收益很少和企業發展收益掛鉤。
(二)創新公司治理結構
現代企業應該根據當前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發展狀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模式。企業經營者不應該獨掌經營自主權,國家應該以一個大股東的投資者身份有效監督控制企業生產經營,緊緊圍繞“共同治理”的理念不斷創新公司治理結構,“三一重工”就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公司治理結構,注重企業利益和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以及個人的利益關系,使勞動者和企業所有者的收益保持均衡狀態。
目前,國際上尚未制定統一的公司治理結構,也沒有通用的財務管理目標,公司治理模式不同的情況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也會存在很大差異。現代企業應該制定一套科學、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實現企業的科學化管理,才可以建立真正的企業制度,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確保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匡華山.從公司治理結構透視財務管理目標[J].理論研究,2012(1):96-97.
[2]陳剛.加強企業財務管理 促進企業發展[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02):109-110.
作者簡介:張東(1979-),男,漢族,甘肅張掖人,畢業于蘭州商學院,任職于珠海市新依科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