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慶
1944年12月,為了準備對日反攻,國民政府在昆明設立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何應欽任總司令,整編4個方面軍。1945年5月,湘西會戰勝利之后中國軍隊即向桂柳地區敗退的日軍追擊。在閩(福建)廈(廈門)方面,中國海軍和陸軍協同作戰,并于5月收復福州、馬尾、長門等地。5月26日,第2方面軍一部收復廣西南寧。第3方面軍一部在第2方面軍的配合下,向廣西柳州之敵發動總攻擊,6月30日收復柳州;然后分3路向桂林急進,一路追殲殘敵。1945年7月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戰局現已轉守為攻。同月,湘南、黔東、桂北一線全線進入反攻。早已掌握制空權的中國空軍更大規模出擊,轟炸日軍和其據點,并空降傘兵、配合陸軍作戰。此外,中國軍隊在江西、廣東各省也收復了一些地方。正面戰場的形勢日益有利。
相反,日本并非不知道戰事全局已越來越不利,并早于1944年日本在大力進行湘桂作戰的同時,已把和議問題提上日程。它希望爭取重慶國民政府停止抗戰,借以從中國擺脫困境,全力進行對英美的戰爭。但這只是強盜的癡心夢想,日本的暴戾猖狂,且敢于向世界挑釁,終于從發動侵華戰爭開始,走到了末日。此后,日本企圖利用蘇聯與英美的矛盾,把媾和的希望寄托于蘇聯的斡旋,但蘇反應冷淡。此時,我國正面戰場勢如破竹的大反攻已成定局。
1945年8月9日,中共中央軍委發表聲明,指出,“最后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了”。8月10、11日,延安八路軍總部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布七道反攻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游擊隊,遵照毛澤東、朱德和延安總部的命令,迅速地向被包圍的城鎮和交通要道之敵發動大反攻。并抽調了大批部隊,向東北挺進,收復失地。東北抗日聯軍也積極行動,配合反攻。
在華北,聶榮臻率領所部,向平綏路東段、北寧路南段、平漢路和津浦路北段、同蒲路北段和正太路進攻,包圍了北京、天津、保定之敵;賀龍、關向應率領所部,向同蒲路北段、平綏路西段和汾離公路進攻,收復了山西、綏遠的廣大地區;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所部,向隴海路中段、平漢路中段和同蒲路南段進攻,收復了晉冀魯豫黃河沿岸的廣大地區;羅榮桓率領所部,向膠濟路全線、津浦路中段和隴海路東段進攻,收復了山東的大部地區。
在華中,陳毅率領所部,分別向長江兩岸、津浦路南段、隴海路東段、寧滬路等地反攻,收復了華中廣大地區,直逼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
在華南,華南游擊隊各部分別迫近廣州、汕頭、雷州和三亞灣等地。
中國敵后戰場的大反攻,從1945年1月至8月,在130余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上展開,殲滅敵偽軍3萬余人,攻克城鎮據點100余處。億萬軍民,同仇敵愾,奪取最后的勝利!
“兵猶火也,不彌將自焚”。
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拖得精疲力竭的日本帝國主義者,被迫于1945年8月10日通過中立國瑞士、瑞典,向盟國發出乞降照會。8月14日,日本召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成員及內閣成員舉行了御前會議,天皇裕仁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8月15日,天皇頒發《終戰詔書》。
9月2日在停泊于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日本向盟國投降的簽字儀式,先由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然后,由受降國的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美國代表尼米茲海軍上將、蘇聯代表德勒維亞科中將、英國代表福萊塞海軍上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新西蘭等9國代表簽字。標志著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結束。
中國戰區的受降范圍為中國(東北由蘇聯受降)、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
日軍駐華派遣軍所轄投降兵力計有:華北方面軍、華中第6方面軍、京滬地區第6軍、第13軍、廣東第23軍、臺灣方面第10方面軍、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第38軍,以上總共投降日軍1283200人。蔣介石指派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接受日軍投降,并確定了受降的15個受降區的主官。8月21日,日本乞降使節今井武夫一行8人飛抵湖南芷江,接受日軍投降應準備事項的指示。9月9日,何應欽在南京主持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日本駐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軍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自9月11日起至10月中旬止,在華日軍除因拒降被八路軍、新四軍等部殲滅者外,其余均繳械集中完畢。至此,在偉大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燒殺搶掠、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終于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