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燕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精神氣質,是一個企業發展的信仰,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動力。建設企業文化,在微觀上,對于改善企業人文環境,提升員工職業素質,規范企業運營管理,促進企業績效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宏觀上,是當下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搞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順應全球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企業文化,是企業制度層面、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的綜合體,同時也是企業的靈魂。本文闡述了企業文化建設在實踐中的現狀和問題,挖掘企業文化建設實踐與企業經營績效的關系,并嘗試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以期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
企業文化建設涉及多方面的內容,主要包含了確立企業的價值觀,培養企業的特色精神,制定企業的發展目標,確定企業的發展規劃,制定實施企業的管理制度,倡導企業的道德規約和行為準則,加強企業的向心力,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完善企業的生產生活環境,保障員工福利,改善員工的生產生活水平。建立企業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優越的人文氛圍,注重職工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保持與時俱進的發展布局。
建立企業文化,歸根結底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這是由企業生產和運作的根源所決定的。企業文化的建設與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有著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企業文化的建設可以提高企業經營績效。另一方面,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反過來又促進企業文化的建設。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具體到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制度層面的建設,使得企業的運營管理有了切實可行的參照和規范;精神層面的建設,使得企業明確了價值追求;物質層面的建設,使得企業完善了各種硬件設施,保障了各種物質需求。最終,從整體上促進了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
(一)制度層面建設的問題。企業在文化建設的制度層面,存在很多現實問題。有的企業缺乏屬于自己企業的制度,管理較為混亂,或過于簡單。在小型企業,這種制度缺乏的問題最為常見。有的企業,照搬其他企業的成功制度,認為那些較為成功的企業是先進的,可以直接復制和模仿,并沒有從自身企業的現狀入手,制定符合本企業實際狀況的制度。
(二)精神層面建設的問題。在企業中,精神層面的建設往往不被重視。主要是企業領導者認為,既然企業制定了一定的制度,員工照章辦事就行,根本不考慮或很少考慮員工的精神需要,以及企業對外展現的精神形象和價值追求。企業領導層將企業績效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忽視各種因素對企業發展的重要影響,不能樹立科學發展觀念,不能做到以人為本。
(三)物質層面建設的問題。一個優秀的企業,必定是注重文化建設的企業,必定是物質建設不斷完善和進步的企業。當前,很多企業在制度和精神建設之外,忽視了物質建設的重要性。物質建設是精神建設和制度建設的物質保證。忽視了物質建設,員工福利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障,工作動力不足,企業的產品無特色,就無法形成市場競爭力。
(一)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企業精神建設和物質建設的制度依據。加強企業自身的制度建設,使職工的管理、財務的規范、物品的使用等有必不可少的依據。企業要注重制度建設,不能以日常的自然習慣來管人管事,要將人力、物力、財力的管理落實到規章上,納入規范化的軌道上去。要注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企業的制度。加強制度的自主建設,不照辦其他企業既有的制度模式。通過制度,在生產、銷售、分配、消費等各個環節嚴格把控。
(二)加強精神建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員工共同的價值追求,共同的道德信仰。只有加強精神建設,企業員工才能對企業具有積極的心理認同,才能形成企業的特色文化。企業的精神建設,要充分結合社會在精神建設方面的要求,吸收其他企業精神建設的成功經驗,同時注意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對職工要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職工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與此同時,企業要關注自身的社會責任,更多地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三)加強物質建設。沒有物質的配套完善,精神建設和制度建設就會缺乏實際效用和物質保障。企業可以通過配備先進的生產設備,改善員工的福利待遇和生產環境,制定統一的工作服裝,制造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產品來加強物質建設。通過物質建設的完善,企業可以向社會展現自身的實力,展現自身的發展水平和經營特色。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是改進企業經營績效的重要舉措。企業經營績效的提升,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保障。建設企業文化,就是建設企業的制度、精神和物質,就是逐漸形成企業的特色。企業要加強在制度、精神和物質層面的建設力度,用文化建設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經營績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