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臺新
小區里有一些年齡相仿的孩子。所以每天當孩子們聚在一起玩的時候,奶奶外婆們也在一旁聊天。從此我回家就常常能聽到一個孩子的故事,那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最開始討論的是吃。有一天下班,母親憂心地跟我說:“別人家的孩子已經一頓喝180毫升奶了,可我們家怎么還不到100毫升呢?”她看了一眼手里的奶瓶,100毫升的奶又剩了一些。這種憂慮往往在每月一次的例行體檢時達到峰值。第一次當醫生說小寶太瘦的時候,母親還很淡定地說瘦點不怕,長個子就行,可第二次第三次醫生還說瘦的時候,母親坐不住了。她仔細觀察了其他孩子,最后驚慌地發現,“別人家的孩子”都比小寶長得更高更胖。她試了很多辦法,想多喂一些奶和輔食,可小寶一旦吃到了量就怎么也不肯開口,最后總是無功而返。我安慰她說:“不肯吃肯定是吃飽了,小寶肯定是隨我,胃口小,沒事?!蹦赣H就在反復糾結中看著小寶慢慢長大,學爬學走路,順順當當地,也就漸漸把糾結拋到了腦后。
大一些,“別人家的孩子”開始說話的時候,母親又著急了。她一邊逗著小寶叫“爸爸媽媽”,一邊嘀咕:“誰誰家的已經會說三個字了,某某家的都會跟著念詩了,怎么小寶兩個字都不說呢?”兩個字,小寶不是不會說,而是不肯說。常常第一遍學的時候開口了,下一次再說同樣的詞卻不知道何年何月,更別提完整的一句話了。值得欣慰的是,我們說的話小寶大多聽得明白也能配合,我就對母親說,也是給自己打氣:“小寶那么聰明,遲早會說的,再等等?!痹诮辜钡牡却校蝗挥幸惶欤氶_口說話了,直接從兩個字蹦到了三個字,又飛速晉級到完整的一句話,從此以后,嘴巴就很少有再關上的時候了,總是沒完沒了地問沒完沒了地說,這下子,母親覺得既甜蜜又苦惱了。
小寶從小一直用尿不濕,省心方便,也沒有刻意把尿訓練。因此當“別人家的孩子”已經自己會坐小馬桶的時候,小寶連喊人幫著把尿都不太會。母親忍不住,偷偷把了幾次,遭到了小寶的嚴正抗議,扭著身子哭鬧,母親只能放棄。直到有一天,小寶對小馬桶突然從無視到了無比熱愛,一有感覺就喊要去。從那以后,白天就不再用尿不濕了,只剩下晚上還用一片。又過一陣,晚上那片小寶也不肯用了,一直喊“難受”。我擔心一晚上憋不住,就跟小寶商量晚上喊起來尿一次。誰知讓人驚喜的事還在后面,沒幾個月,半夜喊的時候,小寶忽然怎么也不肯起來,我沒轍,索性不管,竟然真的從此一覺就能睡到天亮,順利得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我高興地對母親說:“看,順其自然也能行?!?/p>
順其自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記得有人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一朵花的開放并不是一瞬間就能完成的事,可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等待花開呢?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恨過“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自己家的更優秀、更勤奮、更乖巧,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讓人羨慕嫉妒恨。所以每個人都很焦慮,恨不得人人都是甘羅,十二歲就成為宰相,卻忘記了還有大器晚成的姜子牙。
現在最流行的口號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讓我想起那個揠苗助長的農夫,恨不得小小的禾苗一下子就能結出果實,卻違背了自然規律,反而成了一件錯事。而且在奔跑的過程中,其實也總是有快有慢,甚至快慢的節奏也會隨時發生變化,如果以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孩子,要求他們步調一致,顯然是不合理的。慚愧的是,盡管已經竭力放松心情,有的時候,我還是會忍不住以“別人家的孩子”來要求小寶。但小寶正在以實際行動告訴我,要相信,也要尊重孩子,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天性,有自己的速度,最終,也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在這個紛亂的世界里,我們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心態,然后靜靜地,等待花開的最美時刻。
(摘自《寧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