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國(青島農業大學,山東 青島 266109)
應用型工程測量課程改革的探討
楊洪國
(青島農業大學,山東青島266109)
摘要:為了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青島農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實施土木工程特色專業建設。工程測量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基礎課,本文從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應用型;工程測量;課程改革
青島農業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重點專業建設為載體,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抓手,以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辦學體制機制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質量保障體系構建、學業考核標準改革、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優化為重點,全方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明確辦學定位,突出辦學特色,增強辦學實力,切實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牢固確立教學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科學制定與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完善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高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水平,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改善人才培養結構,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現就土木專業《工程測量》課程的改革探討如下:
隨著科技的發展,測繪技術突飛猛進,特別是測繪儀器的發展,傳統的測繪技術已不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要想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首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2.1理論知識的改革
現行教學大綱理論學時為42學時,包括:緒論、高程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及直線定向、小區域控制測量、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應用、測設的基本方法、建筑施工測量及道路工程測量。其中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主要講述經緯儀法測圖,是傳統的手工制圖,現在單位全部是數字化成圖,學講授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嚴重脫節。距離測量包括了卷尺量距、視距測量和電磁波測距,電磁波測距這一節的內容和全站儀使用部分內容重合,可以刪除,卷尺量距和視距測量可以合為一節簡單介紹即可。所以改革后的理論學時為40學時,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講授全站儀和GΡSRTK法數字化測圖,成圖軟件使用南方測繪CASS軟件。只有這樣培養的人才才能適用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2.2實驗課程改革
實驗目的是加深、鞏固學生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正確和較熟練地掌握測量基本操作,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嚴格的“質與量”的觀念,使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為學生迅速適應工程實際的需要奠定基礎。目前,實驗學時為6學時,包括水準儀的使用、經緯儀的使用和全站儀的使用。對土木工程而言6學時太少,不能夠達到上述目的,應該增加實驗學時。把實驗作為單獨的一門課程,定為16學時,包括水準儀的使用、普通水準路線測量、經緯儀的使用、水平角觀測、全站儀的使用、全站儀碎部測量、全站儀的點位測設和GΡS接收機的認識和使用。建立標準化實驗場地,教師把所有的角度、坐標和高程全部測出來作為已知的數據進行檢核,防止學生實驗時編造數據。
2.3實踐教學改革
綜合性教學實習是工程測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程技術人員最基本的訓練課題之一。它除驗證課堂教學外,是鞏固和深化所學到課堂知識的重要環節,促進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變;加強學生對測量儀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的鍛煉,培養學生具有獨立的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及組織管理能力。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測圖方法是經緯儀方法測圖,場地是在校園內的兩座宿舍樓,比較平坦,無法繪制等高線。學生實際掌握的測繪平面圖的能力,達不到教學大綱要求的目標。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應該在校外建立實習基地,困難類別達到Ⅱ類,才能培養學生測繪地形圖的基本技能。測圖法使用全站儀或GΡSRTK采集數據,利用內業草圖法繪圖,摒棄傳統的手工制圖。
教學方法采用講授式、探究式、啟發式、互動式、參與式、討論式、案例教學法、演示法等方法,以教具及現代教學手段、板書設計等教學設計作為輔助手段。例如采用案例教學法講授變形監測的內容。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潛能。
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充分利用圖形、圖片、視頻、Flаsh、聲音、電子模型等各種現代對媒體技術手段展現,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授知識內容,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助教和助學功能。在文字、聲音、圖片、圖形、視頻、動畫、電子模型等教學信息素材中,網絡課件和單機版課件必須包含4種以上教學信息素材,幻燈片課件必須包含3種以上教學信息素材,各種教學素材相互配合,充分體現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和優勢。
通過課程改革,使學生的具有操作常用測繪儀器的能力,能夠對測繪數據進行計算和處理,對地形圖的測繪和應用十分熟練,掌握土木工程的施工放樣。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嚴謹的工作作風,嚴明的工作紀律,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質。進一步培養學生科技開發、技術革新的能力,增強為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愛民,萬德臣.土木工程測量教學內容新體系的建設與實踐[J]。測繪通報,2004(08):53-55.
[2]王漢雄,王嘉慧.土木工程測量教學體系改革與創新[J].礦山測量,2007(01):11-13.
[3]呂忠剛.應用型本科非測繪專業“工程測量”教學改革的研究[J].測繪通報,2010(07):75-77.
[4]張洪萍,韓云山,劉亞玲.土木工程測量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思考[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11(04):482-485.
[5]覃輝.《測量學》教材內容的改革與探索[J].測繪科學,2008,33(06):229-232.
作者簡介:楊洪國(1976-),男,山東莒人,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衛星定位技術應用及精密工程測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