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村近些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但同城市發展的步伐相比,仍然還存在相當大的距離。為了加快農村的發展進度,使農村與城市發展相協調,進一步減小城鄉差距,國家推出了加快農村發展的一系政策,但在新農村建設中仍然需要面臨和解決一些問題,本文對此進行分析研究,希望在新農村建設中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新農村;農業經濟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13.023
1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現狀
1.1農村發展的資金不足
我國一直以來實行的是城鄉二元制模式,多年來重心一直都集中在城市,資金投入上也基本上以城市為主,這就導致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農村地處偏遠地區,相對比較分散,交通不便,教育又相對落后,農業基礎薄弱,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始終處于一個低水平的運行狀態,在發展資金上明顯不足,這在我國是個普遍的現象,雖然近些年我國農村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面臨資金短缺的局面。
1.2管理體制的落后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中,以往的管理制度都是建立在二元制經濟模式基礎之上的,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舊的管理體制已經不再適應經濟的發展需求,舊模式下形成的體制及觀念已經對新形式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制約,這種新形式和舊體制間的矛盾,對農業發展以及多方利益間的協調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導致矛盾加深,發展滯后。
1.3農業管理人員的意識落后
多年來舊體制下的管理人員在思想意識、思維觀念上都形成了固定的定勢,雖然新農村發展建設中,國家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規章制度及管理規定,但在傳統思維的束縛下,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一些農業管理人員沒能認真重視起來,在管理上缺乏規范化,很多好的方法及方案都未能有效的執行到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1.4農業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落后
很多農業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都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加上多年來自我成長過程中又未能充分學習,所以知識結構老化、業務水平降低、專業能力不強是農業管理人員的基本特征。知識不能及時更新,對新技術、新產品接受較慢,自身的發展已經落后于市場經濟下的社會發展,人員專業水準不高也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2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強宣傳培訓,提高認識
農業主管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通訊、教學教育手段,對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進行思想教育、政策宣傳以及專業培訓,增強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及管理能力,提高思想認識,認真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在新農村建設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投入經濟建設,促使農業經濟管理規范化、合理化、科學化。
2.2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
新農村建設中,中心目標就是要建立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經過合理的規劃,科學的調整,建立和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最終達到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使農村面貌徹底改變,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縮小城鄉差距。所以要深入研究新農村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徹底轉變管理模式,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機制,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體系,在具體的管理中能有效處理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協調利益、保障權益、表達訴求,使各個方面的利益得以統籌與協調,保障新農村建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穩步進行。
2.3 努力建設城鄉一體化
過去我國實行的是城鄉二元發展模式,城市發展和農村發展各自走不同的路子,城鄉的結合度不高,多年的發展結果是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城市發展對農村發展沒能起到帶動作用,而農村的發展也未能對城市起到促進作用,但在市場經濟下的發展模式,使得城市和農村的關聯度進一步加強,誰也離不開誰,城鄉一體化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發展趨勢,城市的工業產品離不開廣大的農村市場,農村豐富的農產品也離不開發達的城市市場,產品、原材料、生產要素、勞動力的循環流動,更離不開兩個市場的融合統一。
2.4建設現代化農業科技服務平臺,促進農民增收
現代農業管理服務體系必須要順應時代潮流,建立科技服務站,將建設、運營和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解決三農領域的現實問題。科技服務體系必須把農業生產的基礎要素組合在一起,強調市場重新配置生產要素,為農民致富提供多元空間,進而幫助農民解決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多方面的民生問題,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為農民生產、生活建設一個管家式服務平臺。
2.5多渠道融資,加大資金投入
新農村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但是我國各地的經濟發展十分不均衡,財政支出也差次不齊,所以在農村的發展中,各地情況也不一樣。政府要統一規劃戰略布局,除政府的撥款外,還要想方設法幫助各地的農村多方籌集發展資金,借助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在政策、條件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支持,吸引社會各界進行農村投資、興辦企業,解決農村的發展資金及勞動力剩余問題,促進新農村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和諧。
2.6加強農村的人才隊伍建設
我國廣大農村的整體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有思想、有知識、有作為、有擔當的農業人才是新農村建設發展的核心動力,在未來的農業發展中,已不再是簡單的以人力耕種,未來農業的發展將日趨集約化、信息化、智能化,將來的農業生產基本上是以機械為主體的生產模式,這些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及操作是需要有大量的專業知識人才來支撐才能完成,所以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是新農村發展的必然需求。
參考文獻
[1]何忠偉,王艷霞,夏龍.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8,(S2).
[2]王雅鵬,楊濤,張岳君.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
[3]李翠霞,朱婧,盧達.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4]李明華.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J].綠色科技,2010,(10).
作者簡介:周瑞端,本科學歷,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